可可 发表于 2015-2-23 13:05:40

随笔(112)写博:分一点私情倾诉化为对社会的关注

本帖最后由 可可 于 2015-2-23 13:07 编辑

可可随笔(112)
写博:分一点私情倾诉化为对社会的关注可可
网络小说,人们在电脑上阅读它比读纸质文本的要急躁,所以建议你每节缩短些。另外故事的进程节凑更快些、再紧凑些,那样作品可能会更好。为达到这个目的,有的过程可以用其人物对白带出、代替它,可以节省叙述的空间。每节都埋下伏笔,留下悬念和想像空间,才能行文流畅又能达到承先启下的效果,吸引读者读下去。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基础首先是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不管是写历史小说还是现代生活故事,都要有一定的“可信性”,人物、事件都能在现实生活中和史历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如果瞎编乱造、太不靠谱就没人相信它而弃读。因此,搞文学创作的人,一定要先博览群书,特别是一些历史、政治、文学方面的书籍,从书上了解社会的历史。同时多方面接触群众,体验社会生活,勤于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关注社会进步和民众的愿望,特别是一些特殊群体的生活状态、这样才会增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作激情,才可能跳出只写相思、离和、卿卿我我之类的“小我”的言情小说的臼槽,把小我的爱恨情仇与社会和时代变革的大背景联系起来、把人物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正在发生着的事情联系起,使读者从小说中叩到了社会和时代的脉搏,透过书中主人公个人、家庭的矛盾、悲欢离合、命运变化看到时代变化和社会矛盾,从被故事吸引不由自主地关心主人公的命运引导到关心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上来,与书中主人公同悲喜,共思索,从中受到启发,释放心中隐蔽着的、平时不自觉的爱恨情感,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痛快感受,这就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功效。要丰富人生阅历,就尽可能多深入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之中,搜集更多一些写作素材,最好去与所创作的作品中的环境相似的场地亲自体验一下生活,这样写出来的故事才更生动、更可信。在你的故事中,好像一些细节描写不太现场感,可能与你不太熟悉故事人物、环境、工作有一定的关系。总之,做个文人就要有一种道义上的良知与社会责任感。既能“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更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忧其君。”作家就是把这种道义上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化为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对白、议论与场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文字,反过来又通过主人公的口与行动等,表达作者对社会上存在的美好和丑陋现象的赞扬和鞭挞,警示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唤醒大家扬善惩恶的正义感和积极向上、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以实现社会生活公平、公正、和谐的目的。这也是我们上互联网来辛勤写作的深层次的目的和意义所在。许多人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长期以来只有一个内容:要么没完没了地倾诉自己的恋爱、相思、为情所困的烦恼;要么就把效仿“愤怒青年”的反叛、极端、不分青红皂白用暴力语言攻击所有“正统”言论的支持者为时髦,以发泄心中的对空虚的恐惧和迷失自我价值而产生莫名其妙的愤怒,以折磨自己和别人来渲泄对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失望。花这么多时间精力来做这样的事又有何意义呢?还不如早些洗洗上床歇了,也好过浪费电力、网络资源。倾诉自己的感情经历,不是不可以,但老在这件事上没完没了地叨唠下去,不仅会让读者听得多了就生厌,而且,还会搞得自己的心情长期处于凄凄惨惨之中,这样老是自怜自顾、自怨自艾,可怜凄凄的,时间长就会变得像林黛玉和祥林嫂一般脆弱、神经质,本来没病也会学成病来。倒不如,分一些心思到关心一下社会上的事情,那样能感受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生活态度会变得积极些,心情会慢慢好起来的。(——读 可沁心 《酒店男女(三)》有感)文章写得如何,与博客的点击率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人写的文章很好,可是点击它的人并不多;有的人写的东西从内容到文彩都说不上好,可它却有较高的点击率.这是因为上网的人中,好多是对他人隐私、情色、政治叛逆特别感兴趣。这些人平时压抑着的好奇心,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上了互联网来,似隐在荧光屏后窥视别人的秘密一样兴奋。而对那些真正有思想性、艺术性的文章一见标题就无耐心阅读了。因此,那些内容涉及他人隐私、情色、政治叛逆、娱乐界“八卦”消息的博客,不论其文彩、思想水平如何,因其点击的人多就被网站吸收到博客网的首页上了.我们写作都期待作品能得到他人的肯定、赞赏,但,就并非是我们写作的初衷和深层次的目的。写出来,就能抒发了心中的爱恨和对人生的感受、表达了心中对时代、社会、工作、生活的认识,这才是来这里辛苦敲字的主要原因和动力。(——读可沁心《唉,何苦这么累自己》有感)


一路坚持 发表于 2017-3-29 14:30:18

{:1_489:}{:1_477:}{:1_477:}{:1_47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随笔(112)写博:分一点私情倾诉化为对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