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 发表于 2015-3-2 22:01:39

随笔(118)即将消失的大宅院

可可随笔(118)
即将消失的大宅院——读紫涵的《江南烟雨(1)...老屋》可可http://img.blog.163.com/photo/uk979O6weZhsejC7OtNH_Q==/5072742030279447803.jpg 在我故乡的禁山脚下,有一座青砖蓝瓦的老宅大院,它曾是这个村上几百户人家中最大最好最漂亮的房屋,它原先是我上曾祖父留给我祖母和我父亲母子俩的财产,至今有应有近二百年历史了。新中国成立不久,妈妈抱着襁褓中的我大哥和奶奶带着一卷被子,按照我那当年只有十八岁的解放军战士的父亲在家书上的嘱咐,从那一家有几十间房的大宅院走了出来。从此,那栋百年的老宅子,我们家人再也没回去过。近年,那住进去的十多户的人家,全都在村外建起小别墅,搬空的老宅院显得很破旧,但那些画梁、饰着飞禽走兽的屋檐、雕花的窗户、屏风和楼梯回廊还在,大院中心天空坪上那棵老桂花树还在。村上的族人和原先分得住的那些住户找到我们,说是要将这他大宅院归还回给我家,或者用极低价的价钱赎回来。父亲谢绝了,他对来人说:“那宅子是政府分给你们住的,已不属于我家所有。我们没理由接受你们的好意。现在我家几个儿女都是有自己的住房,我们用不着那老宅子,再说,那几十间房屋,我们一家人住进去也太宽太空,我们打点不过来。要是你们真有心做点善事,倒不如捐出来留给村上做集体事业用,如敬老院、娱乐馆、农民大学……那样,我的先人地下有知会高兴的,我和我的子孙后代都会高兴的。”老宅子还在,但一直空置着,这样也维持不了多久了。两位兄长听说那宅院由于无人居住,破损得更快更大了,族人们议论着,若我们不要这宅子,就将它拆除,以便批给村民作建房的宅基地利用起来的消息,很心疼,在家庭会上提出先花些钱从那些乡亲们手中买下来再说其他的,以保住老宅存在有个念想,再慢慢去计划以后作何用场。可老爷子坚决反对我们兄弟仨回村看一看它。他老人家说:“别去看了,这么多年,连我都忘记了它的模样,我只是童年时在那里度过。现在,它对于我们是件毫不相干的东西,我不许你们对它有任何非份之想,就是花钱买也不允许!”这老宅子承载了太多的那个特殊年代的历史记忆,牵扯着许多人的情感。有的人不愿回忆,有的人不愿让人记起,还有的人对它不仅喜欢自己津津乐道,还喜欢强迫不愿意回忆它承载那段历史的人回忆。我理解老爷子复杂的心情,不去触动老人心中那块伤痛,为了这位饱经岁月风霜的老人晚年生活得安逸些,我们不去碰这老宅子。我想那曾经属于我家的大宅院,它先是为我家先辈服务上百年,后是为十几户贫农乡亲摭风挡雨近六十年年,劳苦功高,现在破旧不堪,它后期的主人们再也不以住在其中为荣了,纷纷弃它而去;先期的旧主人不屑也不想在离去60年之后,再回来重新做回它的主人。那么,这一大宅院怕是到了它完成历史使命,永远从这块土地上消失的时候到了。这或许让我们心里有些不舍,也有些欣慰——毕竟祖上几代人的辛苦创造的财产为这么多人服务了这么多年,这大宅院为祖先们圆满了功德;毕竟社会进步了,祖先留下的大宅院不再是人们垂涎争夺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其旧主人从“阶级异己分子”的枷锁解放出来,也只是这近三十年才恢复公民的身份资格,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这六十年前曾经殷实富裕的一大户人家,不再是令人羡慕或嫉妒的对象,就连大宅院本身也成了近两年拥有新农家别墅的后期主人们的弃屋,这不值得我们这些子孙后辈人高兴么?只有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社会才会和谐、人们才会仁义礼让,若在多数人贫穷的国度里,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饿极抢食、穷极无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极其贫乏的年代,人们为了生存,阶级之间、阶级内部各阶层、各单位之间,甚至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斗争就不可避免,哪有条件做到仁义礼让、实现社会和谐的呢?因此,还是改革开放政策好,经济发展了,社会矛盾就缓和了,人民才能过上如今这样相对富裕的幸福生活。旧宅文字/雪飘——读可可《即将废弃的大宅院》之随想岁月泪,风雨痕,百年老宅几代人,追念逝去魂。故土热,旧宅亲,蹉跎岁月感情真,奈何华夏新。杂诗-复雪飘读《旧宅》物是人非六十载,旧房易主换时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何必在?http://img.blog.163.com/photo/J85-NSzHTO_aODRPiqSENg==/2324983307631327756.jpg

一路坚持 发表于 2017-3-29 14:54:04

{:1_489:}{:1_477:}{:1_477:}{:1_47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随笔(118)即将消失的大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