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 发表于 2015-4-20 19:18:18

随笔(147)悯农

可可随笔(147)
—————————————————————————————————————————————
悯农
可可
“锄禾当日午,汗滴脚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我很小的时候,很多次听家长在餐桌上念这句诗,我晓得了大人们恼我将饭粒掉落在地上了;稍大些的时候我随哥哥姐姐去收割后的田垌拾遗穗,日头火晒得我小脸辣辣痛,我抹着泪抽噎,大哥念起这首诗时,我晓得了什么叫“辛苦”;十岁那一年的冬天,我跟在爸爸后面,他挑着一担糍粑去矿区以还人家春季借给咱家一担老米的时候,途中爸爸将一块糍粑掰开分做两爿,将手中稍大的那一块给我吃,他自己嚼着另一小半,他又一次吟诵这首诗,我听懂了那叫“珍惜”。
   十七岁那一年的夏天,骄阳似火,连耘过的秧田的水都被烤得发烫。我俯身躬背地在水田里不停地分苗插秧,腰和腿脚已又酸双麻,热气熏蒸得我全身汗透,我停住插秧动作,一手扶着酸痛不已的腰眼,一手揉搓眼睛,因为刚才汗水浸入眼时辣痛难忍。
   我见身旁的人都沉默无语,两手如机器飞快地重复着一个动作:分苗插秧,他们的身上和我一样,全都被汗水浸透。一年两季,这几百亩的水田密密麻麻、成行成线 井齐的秧苗就是由这几十人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俯身躬腰、一身雨水、一身汗,一株、一株地、争分夺秒,一天重复几万次分苗插秧动作来完成的。一个农民从十来岁到六十多岁几十年,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在田地里劳作度过的。
   我透过泪花,看到这些俯身躬腰、一身雨水、一身汗,一株、一株地、争分夺秒、两手如机器飞快地重复着一个动作:分苗插秧的人们——我的父母、兄姐,我的乡亲前辈如此辛劳的时候,我读懂了那首诗的作者为何取标题为“悯农”。
   就在我十七岁这一年的夏天,我参加高考后回乡,做了两个月的“社员”。当我收到了某校的录收通知书后,父母说:“你是农民的儿子,在我即将‘脱农’之前,一定要趁上学之前这两个月,正式地做一回“社员”,体验一下真正农民的生活,知道农民的辛苦,才会不忘记他们、为他们做点事;以后不才不枉你在农村长大、知道珍惜别人的帮助和感恩。”
   这是我平生唯一次、也不最后一次在生产队集体正式出工。离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中秋节前,队长和其他前辈都是劝我别再来生产队出工了,趁这个时候在家休息几天,收拾收拾去外地上学的行装、到亲戚朋友家串串门,作个拜访和辞行。他们笑着问我:“这些又脏又累的农活你做作上瘾了么?就这么几天后你就要上省城读书去了,还舍不得歇下来,看这两个月把你这白皮细肉的书生晒成又黑又瘦,快象一个刚果人了。你是怕从此以后再没机会日晒雨淋、流大汗了吧?”。
    我知道他们这是善意和爱惜。我怀着惭愧和感激对他们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算是作答了。

一路坚持 发表于 2017-3-29 15:02:18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五大好处不可不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随笔(147)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