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涉水 发表于 2017-10-20 20:47:56

明明很想信任别人,但就是做不到,是我的错吗?

​​简单心理MYTHERAPIST开选题会的时候,同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现在这个时代,真正信任一个人到底有多难?”众:……(陷入沉思.jpg)我们的沉默源于我们真的很想信任别人。学校和公司团建的时候常常会玩一个“建立信任”的活动,就是一个人站在台子上,往后倒下去,下面的同学或同事会一起接住Ta。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培养信任感。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论调:谈恋爱的时候,彼此信任是基础,如果都不信任对方了,那还谈什么恋爱。然而谁不是一边说着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信任,一边又在苦口婆心劝别人不要做轻易信任别人的傻白甜呢。互相伤害、互相欺骗的故事听多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信任危机(trust issues)。信任他人,哪怕是最亲近的家人、朋友或恋人,好像也变成了越来越困难的事。明明很想信任别人,但就是做不到,这是我们的问题吗?https://r.sinaimg.cn/large/tc/mi0_mmmono_com/20e1d16d78d7e39e3c59aea1761f1da3.jpg来找我问路的人长得都像碰瓷儿的以前在路上走的时候,有一个大爷叫住我,问我说:“小姑娘,请问xxx怎么走啊?”当我费劲巴拉地拿手机地图查出来线路给他看的时候,他却好像根本没在听我说什么,只是随便应付我一下,然后问我:“我身上没钱了,你能给我五块钱吗?”我当时真的是有点失望的,再加上身上确实没有现金,所以摆摆手就走了。再之后,我隔三差五就能碰见一个用同样套路的大爷大妈,已经有点不愿意相信来找我问路的陌生人了。有一天坐车,一个阿姨指着自己手机的Home键问我:“小姑娘,你能帮我按一下这个键吗?我怎么按都不亮。”我立刻就拒绝了,觉得这也太蹊跷了,该不是新的什么诈骗套路吧,我按一下然后她说我把她手机按坏了让我赔之类的。https://r.sinaimg.cn/large/tc/mi0_mmmono_com/8b7b7fc7da117b96c42048b588d1fa7a.jpg那个阿姨一直小声说自己真的很着急,这手机是孩子给的,自己不会用啊,然后再三让我帮忙,我拗不过她,就按了一下。手机亮了,阿姨就赶紧输入密码,跟我说了声谢谢就跑到一边打电话去了。当时我心里的第一个反应是“咦?还真就只是让我帮着按一下手机啊……”可能很多人也像我一样,在别人向我们寻求帮助时,越来越难相信对方是真的需要帮忙。哪怕想要伸出援手,都要先观察试探一番。生活中一次次的被欺骗、新闻里碰瓷儿的报道和利用人性善良的骗局,变成了我们所有人的一种集体创伤(collective trauma)。见识过人性丑恶的一面,对那些伤害也感同身受,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我们难免会对陌生人心怀戒备,不再轻易付出信任。https://r.sinaimg.cn/large/tc/mi0_mmmono_com/9b91d209dae7fa4f62e161b8a5cd8d55.jpg我不相信你会留下所以要先推开你其实不信任陌生人也没什么关系,我们本来从小就被教育说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在此想谢谢冯远征老师让我们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如此深刻)。无条件的信任陌生人本来就很罕见,也不值得推崇。但如果一个人经受过熟人的背叛或被抛弃,可能会对信任感造成更深的破坏。https://r.sinaimg.cn/large/tc/mi0_mmmono_com/3f71976de6f24c363d77ecca717e1636.jpg我的一个朋友对于分离非常敏感,总是怀疑周围人会抛弃她。敏感到只要朋友对她稍微敷衍一点、或是表现出最近有了除她之外新的好朋友,她就会找借口和对方大吵一架,或是选择做其他事情让这段关系变糟,甚至直接疏远对方。后来我才知道,她曾经有个非常信赖的朋友,最后因为种种矛盾而绝交,并且在绝交后以一种轻视的态度对待她。自那之后,她在关系中总是十分不安。有一次,我在和她聊天的时候睡着了,没有回消息,第二天再解释的时候,她就不理我了。在我试探着问她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之后,她小心翼翼地问我,是不是生她的气了,如果不想理她,可以直接告诉她。“我害怕对方先走。如果真的不再是朋友了,我宁愿先离开的人是我。”https://r.sinaimg.cn/large/tc/mi0_mmmono_com/b7e21cd6d015428f1f1fa60e3c764df8.jpg你打字用个新表情我都觉得你和别人好了看过一个这样的段子:男朋友说:你刚买的洗面奶是生姜味的啊?妹子听后,觉得蠢男友连青柠和生姜都分不清,又想起男朋友不喜欢吃生姜,又想起为他做菜好些都没放姜,又想起自己不爱吃青椒但男友每次都不记得,又想起男朋友上次居然记得前女友不喜欢吃豆芽……妹子说你自己一个人过吧然后收拾东西要走。男友:???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对于有信任危机的人来说,他们会更多地注意到那些可能指向背叛和不爱的信号,忽略那些指向爱的信号。所以说真正有信任危机的人,未必会每天问对方八百次爱不爱我,而是会从心底就认定了对方总有一天会背叛,会离开。有些时候,我们也会意识到信任危机引发了自己过多的担心和焦虑。在实际上没有发生任何危险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不由自主地怀疑。可自我保护好像已经成为一种本能,要一个有信任危机的人去卸下心防试着完全信任对方,真的很难。https://r.sinaimg.cn/large/tc/mi0_mmmono_com/887e5f61e2085e9e6e1e2746abc98059.jpg重建信任三部曲信任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条件的信任(unconditional trust),也就是俗话说的“很傻很天真”。这样的信任是盲目的,也非常容易被破坏。而另一种信任,是有条件的(conditional trust);在仔细的探索、判断、求证之后,慢慢形成的信任,会更加可靠,也更加坚固。如果你想了解如何有条件地去信任别人,可以来试试这些方法(Catlett, 2017):1.增进对自己的了解比难以信任别人更加为难的处境,是“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相信Ta”。这种时候,我们可以先试着充分地了解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先发展出对自己的信任。当我们能够相信自己的价值、感受、信念、判断和决策,我们就能够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选择相信他人,什么时候需要提高警惕。https://r.sinaimg.cn/large/tc/mi0_mmmono_com/6c03ca7a6f3a5b6cd7f2a3ff6c7f393b.jpg2.在沟通中保持开放心态就像前文所说的,在沟通中,我们可能会选择注意到那些符合我们内心怀疑的迹象。比如朋友对你说自己最近特别忙,没法和你约出去吃饭。我们可能因为内心的不安,而理解为对方想要疏远自己。如果想要避免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在沟通中留意多方面的讯息,既能够察觉到那些不利于自己的、引起猜疑的信号,也能够察觉到那些代表信任与接纳的含义。用朋友说自己最近很忙没有时间为例,对方可能是希望两人之间的关系在这段时间里稍稍放远一些,也可能是考虑到我们的感受,希望不要因为自己忙碌而冷落彼此。3.重新理解内心的怀疑与不安建立信任,也意味着直面内心的怀疑。有一些怀疑是健康,可能是以自我保护为目的,或是真的有实锤证据指向背叛与欺瞒。而另一些怀疑是盲目的。在盲目的怀疑里,我们被内心批判的声音(critical voice)所控制,以非理性的态度怀疑周遭的一切关系。那个曾被好友背叛的朋友告诉我,她内心里好像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说“Ta才没有真的把你当朋友呢”、“别傻了,Ta才不在乎你呢”。这些声音让她很难真正亲近周围的朋友。试着区分内心的怀疑是有依据的,还是盲目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在怎样的条件下去信任他人。我以前看过一个TED演讲,叫《脆弱的力量》(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里面传达了这样一个宗旨:敢于去受伤、敢于在关系中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会让你更接近人性本真,也会过得更幸福。https://r.sinaimg.cn/large/tc/mi0_mmmono_com/120548a1b1421a6ac9a9a577347209ac.jpg最后想说的是,无法真正信任别人是很正常的,无可厚非。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不应该去要求所有人都要互相信任。难以信任他人,有时也是为了给自己多上一层保护,这样未必就要比容易信任、敢于受伤的人生更糟糕。知道坦诚和信任可以是一种选择,就足够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明很想信任别人,但就是做不到,是我的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