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37|回复: 7

(三江)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001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1-14 11: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三江乡为瑶族聚居乡,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内涵丰富。如何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推进文化旅游,是颇值研究的课题。 一、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通过民族文化旅游,可以带动民族地区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工艺特产、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情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保护民族文化就是保护民族的记忆和根脉。通过建立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有利于发掘、整理和提炼那些最具民族特色的民情风俗、民间艺术、服饰饮食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使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得以传承与弘扬。 (三)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它在人类社会文化传播交流中,充分发挥了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功能,其价值远远超出自身范围,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积极抢救和开发民族文化,对于提高民族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推进民族思想文化交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的困难 (一)民族文化逐步异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村民与外界交流的频繁,语言在不断的消失,民族服饰也越来越稀少,建筑风格不断洋化,民俗民风逐渐演变,如不引起重视将面临异化。 (二)保护意识不明。有的人认为,保护民族文化是“保护落后文化和封建迷信”,是“时代的倒退”,心理上有一定的抵触。加之年轻一代受外来文化的诱惑,宁肯学习新潮文化,也不愿意系统地去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如能唱山歌、跳羊角舞、长鼓舞等的人越来越少,使民族文化的传承链条发生了严重的裂痕。 (三)资金投入不足。民族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物质基础薄弱,成为影响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基本因素,使现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得不到充分的挖掘、整理和开发。 (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山不瑶”的居住传统,造成了行走、就医、上学、通讯等困难。民族文化重点区域大部分位于交通闭塞、经济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等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了民族文化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三、加快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思考 (一)出台配套政策。建立民族文化传承人和特殊的民族文化培养与保护机制,要加大管理力度,保证民族文化的原始生态不受破坏。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使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文化因子,不断获得发展,呈现新的活力,从而使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既不能孤立地为保护而保护,也不能在开发的旗帜下对民族文化造成破坏。同时要解决民间艺人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得以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使那些民族文化精华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保护和开发。ZF要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多渠道地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民族文化浓厚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民族文化超越时空,从远古走来,向未来走去,从山野走来,向世界走去,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二)办好民俗节庆。民俗节庆活动是民族文化集中对外展示的机会和平台,由于这些活动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基础,虽然演示持续时间不长,但由于媒体的关注报道,外地游人商旅的参与,成为促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如三江乡石口村的会期,一是要保持和弘扬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不宜人为地加以现代化或随意进行附加,把一个很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搞成一个农民歌舞调演、农贸集市。二是要加强民族节庆与旅游业的结合,既要使民俗节庆成为旅游活动的亮点,也要使参与活动的外地人成为旅游者,尽量延长参观停留的时间。三是ZF要积极引导群众恢复民族传统节日,ZF应正确引导群众开展好活动,使民族的节日文化更加灿烂多彩,既传承民族节日文化,又通过旅游开发吸引外商投资,扩展旅游事业。 (三)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抓住国家实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机遇,搞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工作,请民族文化专家加以提炼提升,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精品,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优势,展示地方民族文化的艺术价值,形成民族文化艺术向旅游经济的转变,让游客在走进自然的同时,与丰富的民族风情对话,与灿烂的民族文化交融。 (四)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对民族节日、民族歌舞、民族习俗、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民族婚丧嫁娶等有利于现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部分进行搜集、发掘、包装,将民族文化资源整合后集中展示,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加大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是对其典型和精粹的开发,同时也要做好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提倡着民族服装,要不断研究改进民族服装,使之美观、实用、多样、价廉,让普通百姓都有条件穿著,进而向旅游商品化方向发展。选择典型的自然村寨开办业余民族文化学习班,如石口村重点学习羊角舞、瑶歌,金龙山重点学习长鼓舞,洗脚岭重点学习师公舞等,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建业余瑶族文艺宣传队伍,建立瑶族文化陈列室,收集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对民族文化进行产业化运作时,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又要遵循民族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在保证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加强监督和调控,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继承和创新、市场化与个性化之间的关系,致力于二者的平衡,达到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起到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我们不能以牺牲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为代价换取旅游业的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因为保护而拒绝游客于门外,而是要在切实保护好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充分开发民族文化。从长远眼光看,从整体利益出发,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之间存在一致性。民族文化保护得好,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才会持久,旅游业才能得以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使民族文化代代相传,永存于世。 作者:盆春生,恭城民族局党组成员,瑶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