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瑶学会 发表于 2011-11-25 10:34:37

北乡栗木市的形成和发展初探

北乡栗木市的形成和发展初探李成秋
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北部的栗木镇,东西北三面峰峦重叠,北部、西部为都庞岭支脉海洋山,东部为都庞岭南段花山山脉,中部为河谷地带(旧时称平源垌)。栗木河(平川江)自北向南流经全境,在六岭村与龙虎河相汇流入恭城河(茶江)。栗木镇东与湖南江永县交界,北临灌阳,西接灵川,辖区面积为273.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56188亩,现有人口4.8万,瑶族2.4739万,占总人口的48.94%。镇人民ZF驻栗木街(旧称栗山市)距县城38公里。栗木街是我县圩场形成较早,商业贸易较大的一个圩镇,也是桂北地区平地瑶人口较集中的地方。本文拟就栗木市的形成和发展,略述平地瑶地区经济社会以及教育的大概情况,记存史实,求教于方家。一.十字街的形成与清代商业1.北乡龙渚市《恭城县志》载:恭城建县前,秦时属桂林郡之临贺。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苍梧郡,临贺分置为临贺、富川、荔浦三县,恭城属苍梧郡之富川县。三国时,吴末帝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富川县又分置平乐县,恭城属始安郡之平乐县。隋大业十四年(618年)萧铣称梁帝,置桂州,分平乐地置茶城县,此为恭城建县之始。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萧铣,置乐州,辖平乐、永丰、恭城、沙亭四县。唐贞观八年(634年)改乐州为昭州,恭城属之。恭城建县以后,治所曾多次迁址。莫纪德先生在《恭城县城初址新考》一文中初步认定:“恭城治所隋大业十四年(618年)初设(西乡)虎尾村;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迁北乡龙渚市(上宅);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迁凤凰山脚(江贝);明成化十三年迁黄牛岗(今址)。《恭城县志》载:“唐初开始又有瑶族从湖南、广东、江西等地陆续迁入。”栗木上宅周姓族谱记载:“始祖弘利公于唐开元年间(721年)自湖南舂陵(今宁远)迁居于北乡黄土田(今上宅)。弘明公之孙于唐大中年间(847-859)始迁北乡车田头(今车田)后又分支上灌村。宋太宗七年至庆历年间(982—1044年)田姓始祖福公所生五子,法太居大石桥,法兴居碛头(今石头);上枧田姓始祖公田讳开号庆三,于北宋仁宗二年(1042年)居上枧村(莫纪德《恭城瑶族来源及特点》)。说明唐宋时期,瑶族不完全居住在深山区,有些居住在靠山的平原或浅山区,而移居恭城的平地瑶,大都能在靠山的平原或浅山区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平原垌于唐宋时已是恭城平地瑶聚居之地。宋王朝为加强瑶区“归化”统治,将县治所设于平地瑶聚居之地——龙渚市。后来在湖南南部及与其接壤的粤北、桂东北地区先后爆发了规模大、影响大的七次瑶民起义。《永明志》载:“天步峰……为潇江发源处,过此即到广西之平原垌矣,南宋瑶寇秦孟四陷永明,提刑使(文天祥)授将校讨平之,即是处也。”据考,古之平原垌,即今栗木观音两地。宋代作为县治所的龙渚市,历时长达288年,最后也在兵荒战乱中沦为一片废墟。前几年,上宅村民在这一片废墟上开荒种果挖果坑时,曾在其遗址上挖掘出断瓦残垣及盛有宋代钱币的陶罐。但是,宋王朝设县治所于龙渚市,也曾使瑶族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得到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也较频繁,先进生产技术传入瑶区,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大片土地得以开发造田,稻田耕作处于领先地位。《县志》载:宋代农民已有用竹车汲水而上以润田的做法。“位于平原垌的石头村,宋代曾筑河头堰(今合同坝)拦观音河水灌田千余亩。”另外,宋王朝设县治所于龙渚市,为使封建势力深入瑶区,开始了封建化的过程,实行了所谓“开化教育”的政策,在瑶区开办了学校。使瑶族子弟能受到教育,并参加科举出仕为官。《县志》(民国26年版)载:宋朝科考恭城登进士者共十七人,其中周姓9人,田姓8人。平地瑶区的教育也优于其他地区。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是一个重要内容。瑶族传统文化同样存在着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以族居形式生活于平原垌的平地瑶,他们崇尚“以农为本”,“不事商贾,专力稼穑”而耻于经商。上宅周姓族谱记载:“子孙不读则耕,不作商贾,不尚奢侈,嫁娶不尚金帛,逆俗则化之”。加上长期以来民族压迫,民族歧视而形成封闭意识,使平地瑶不愿与外族联合,他们没有也不愿意进行商品流通,缺乏经济价值观念,即使是日常生活紧缺的用品,他们也只是进行一种以物易物的简单交换,没有通过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观念。瑶族的商品交换仅在族外进行,族内无初级市场,即便是可以作商品交换的产品,常以“礼”的方式送人。不用于商品流通,瑶族内部很难形成商业贸易中心,族外一些简单贸易活动也很难促进族内的商品经济生产。使瑶族地区的商业发展始终处于一种极为次要的地位。龙渚市作为县治所长达近三百年,商业滞后的重要原因便源于此。2、十字街的形成与清代商业据宋赐进士敕授文林郎特授茶城县知县的卢公司马第25代裔孙,现年84岁的卢士云老人回忆提供:栗木旧称三寨:栗木寨(今十字街以西)江边寨(今栗木大桥头)横岗寨(今栗木中学)。宋代时平原洞尚地广人稀。许多土地尚未开发。其始祖卢公司马“以名进士授昭州茶城知县,“为政寓严于宽,不尚赫赫有名。盖实有是心以惠爱其下,故深仁厚泽,沦肌浹髓于邦之人,愈久不忘。”司马公卸任后,“适当伏莽楚粤梗,固喜兹邑山水明秀,民气清淑,遂籍焉。”落籍后,卢公司马占有了平川江以西白马垒源的山场及白马垒水流经的大片土地,并在栗木建栗木寨、江边寨、横岗寨。司马公寓居栗木寨,率子孙开垦种植,世代务农。“嗣是以后子孙繁衍,名分世系、遍及茶江,虽不甚显赫于世,而登贤书列明径及入庠序,安耕稼者因亦彬彬然称盛族也。”(以上引文出自<宋赐进士敕授文林郎特授茶城县知县始祖卢公讳司马字宣羲号十五官墓铭碑>)。卢公司马落籍栗木后。人口发展。一支迁西岭八角岩,一支居横岗寨、一支居栗木寨、一支居江边寨、一支居大枧新村、一支居大营涧口,在栗木尚存卢氏宗祠六个。在其墓铭碑刊鎸的卢姓22代子孙198人中,计有庠生93人、岁贡和恩贡10人、廪生12人、监生25人、举人1人。6—9品官职员13名。其家族之盛,士风之盛,可见一斑。后来,横岗寨毁于战乱,栗木寨亦在一次大火中焚烧殆尽,成为一片废墟。栗木寨焚毁后,卢姓人又在栗木寨东面约二百米处建设新寨。这就是今日的十字街。因街道路面以卵石铺就而成,又名石子街。石子街规模不大,皆因势而建,西高东低,街道弯曲狭窄。房屋多一层无铺面,但具有明清江南市镇的特色。临街的房屋门檐下均建有一个高一米,一平米见方的铺台。这些铺台的主要功用,就是摆放货物。这说明,此时石子街的居民中已经从“安耕稼穑”的传统中向着商品经营过渡了。另外,石子街的建成,打破了卢姓人传统族居的格局,开始向杂居的形式过渡了。因为石子街建成后,不再是清一色的卢姓,而出现了何、吴、周、黎、朱、全、王等异姓,杂居意味着异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结果必然会使固有的社会生活形态发生演变。石子街后来成为栗木的商业中心,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元、明、清三代,相继又有湖南、江西、福建、广东人移居平源垌,人口增加。《县志》载:欧阳姓原籍湖南,始祖立诗公任广西经干,后期流寓大合村;潘姓始祖仁威公人繁,元代自桂林府粤头村移居大枧村。高岭李姓,祖籍江西,后迁湖南郴州桥头鱼尾村,始祖永芳公于元至大年间(1308——1311)立北乡三樟村(今田心);常姓原籍江南,始姐常茂公明代迁入常家村。戈姓始祖戴斌,明洪武初年任指挥使,护靖江王来粤,永乐二年(1404)委镇恭城,定居栗木朱家寨,王姓始祖仁奉公于明正统七年(1442)由苏州府吴县出授广西桂林府临桂县知县,流寓石乐,明代流寓栗木尚有大营万姓、刘姓。若以栗木为圆心,以五公里为半径,即可覆盖栗木上述所有村落,明代恭城水路便捷,木帆船可由恭城上通嘉会、六岭。由龙虎至湖南桃川,由六岭可继续上溯至栗木。现栗木大合渡船头尚存当年航运码头的遗址。陆路交通有灌昭驿道,由灌阳过定岗坳经栗木可到达沙子平乐。有沿河古道也可自栗木,经六岭、秧家到达恭城。石子街建成后、由栗木过大合翻鸟仔岭可到龙虎上湖南桃川、江永、道县;由栗木过大营,翻八字界,经泉会黄泥江、潮田、大圩可达桂林。因此,村落集中、交通方便,为十字街成为栗木商业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清道光24年(1844)石子街重修井台,立有《重修古井碑记》。其碑镌刻了以武举人卢相陶为首的79户捐款人名单。我们从这一名单中,可以知道十字街在前清时的规模,居民至少在79户以上。从捐资名单的姓氏中,计有卢、陈、蒋、吴、朱、黄、唐、欧阳,金、吕、五、秦、尚、雷、黎等姓共46姓,卢姓占17户,当时杂居局面已经昭然。更重要的是,以店、堂、行、商号名义捐资的有陈安记,永生店,源合店,遂合店,联发店,茂利店,安义店,合益店,猪行,天香馆,全发店,正兴店,钱源记,合利店,生和店,聚发店,协合店,公和店,恒丰店,泰丰店,泰盛店,仁和店,善发店,安生店,东顺店,合记店,安会店,公义店,荣兴店,善成店,善隆店,永宁堂,天德堂,回生堂,吴复兴,朱怡和,吴怡利,蒋远兴,舒顺兴,蒋联丰,朱聚兴,宋茂兴、宋茂昌,尚宝泰,舒裕昌,全和店、义成堂、元盛店、同益店,共51家。这51家商铺到底各自经营什么,很难揣测,从这51家店铺可知前清时十字街的商业已具备了一定规模。(以上见莫纪德编著的《恭城瑶族碑文集》(待出版)二.民国时期的商业贸易。1.民国初期的商业情况。据卢士云老人提供的资料:前清时,栗木只有十字街市。清宣统元年(1909)县改乡为区,北乡为栗木区,区公所设中山街,继有太平街。清末民初,许多湖南、江西、广东、福建籍人移居栗木,并向卢家购地沿十字街往北建房,以经营手工业或商业谋生定居。本地不少殷户,也到栗木购地建房、弃农经商。至民国22年栗木商业有了较大发展。据《县志》载:“宣统2年(1910)广西邮政管理局在栗木设邮政代办所;民国8年(1919)栗木有全胜昌、郑庄记自购缝纫机开业;民国9年,大德饷押开业;民国19年,国仁代押(为龙虎和济饷押分号)开业;民国19年,在栗木设立农村电话交换点。2005年,笔者与莫纪德先生在栗木泉会村进行民族调查时,看到了嵌于原泉会小学校门右侧围墙的民国22年立的《创始组织八字岭大路会碑记》,其石碑共三块。碑文详述了组织八字岭大路会的经过,大路会的章程,以及捐资者名单及捐资金额。名单就有栗木的怡和亭,杨升记、大来号,张广顺、廖同利、梁广信、周昌发、邓香远、张明德、殷顺安、周盛丰、永兴隆、吴春和、陈裕记、黎纯记、鸿昌阁、文明阁、馥香盛、余顺昌、黎辰记、赵益利、潘长发、梁佑昌、区见记、洪锦昌、周兴发、蒋复昌、唐遂昌、唐福安、张顺意、邓福兴、兴德堂、常顺和、克庆堂、欧玉轩、欧登元、温德盛、罗德发、等38家商号以及欧阳振华、常敬明、卢瑞林、卢守光、欧阳栗氏等殷户,可见当时栗木的商业已具相当规模,并与泉会瑶区建立了一定的贸易关系。但是,这一时期,栗木尚是有街无圩厂,灌阳的大米黄豆、本地盛产的黄糖、及肉禽蔬菜虽在此集散,但没有圩场,不管天晴下雨,只能沿街摆卖。商业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了栗木农村商业经济的发展。2.矿业的开发,促进了栗木商业发展与繁荣。民国22年,栗木大营人形岭,狗卵岭一带发现了露天钨锡矿,次年民团局长张明德首倡集资入股筹办成立了富源矿业公司,并任董事长。公司成立后,雇人开挖矿砂,又廉价收购他人开挖的矿砂,由梧州、广州转运香港出售,又从广州、梧州购回本地畅销的货物。一出一进,获利甚丰,几个来回,旋即发迹,一举成为栗木之首富。商贾邑人见矿业开发财源滚滚,便纷纷效法,集资开发矿业。继富源之后,一夜之间,便出现了宝成、开发、利源、福源、广富等大大小小20多家矿业公司。公司从各地招募矿工多时达一万余人,平时,也有数千人。民国23年,恭城至栗木全长39公里的公路建成通车,交通更为便捷,流动人口激增。商贾们看到了栗木这块风水宝地所蕴藏的巨大商机,纷纷投资栗木,矿业股东以及本地殷户,也乘机而上,抢占先机,在栗木购地沿北极街次第建房,设立自己的商铺。这样,短短几年功夫,栗木继十字街、中山街、北极街之后又出现了太平街,街道虽然形成了,但商业基础设施依然滞后,由于初时建设无规划,街道狭窄,路面不整,污水横流;店面散乱,或进或出,或宽或窄,且多为砖木,泥木结构,紧密相连极具火灾隐患并切断了与乡村的交通,农民出入不便,更重要的是没有圩场,沿街摆卖,制约了农村商业经济的发展。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适应栗木商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促进栗木商业繁荣及栗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时任县修建委员会总干事、富源公司董事长的张明德,审时度势,抓住了商贾们从商致富心切的契机,不失时机向商家们发出了改进街道、整顿市容的倡仪,并提出具体方案及措施。其倡仪的主要内容包括,拓宽街道,路面宽二丈四尺,可通汽车,各店铺按广州、梧州商埠的格局,加盖骑楼,楼道宽八尺,户户连通,不得阻隔。拆除原建在水沟上的房屋作巷道、与各村道连通;水沟作排水、排污的天然通道,同时可拦蓄沟水以利消防。原街道有10条水沟穿街而过的便桥统一改成石拱桥。除房屋拆迁、街道修整,桥梁改建的经费统筹外,其余的自行解决。由于此倡仪切中时弊,利商利民,得到了商家住户们的拥护,所以方案很快得以实施并如期完成。随后张明德又倡议集资修建了中山街菜市(又称第一菜市即今猪仔行)。菜市建成后,灌阳的大米、黄豆,本地的黄糖,肉禽、蔬菜都在此集散。从此结束了栗木有街无圩、沿街摆卖货物的历史。商业基础设施的进步,商机凸现。民国28年,又增建了新兴街,并建有新兴街菜市(第二菜市)。次年,又在太平街白帝庙建起了白帝庙菜市(第三菜市)。自此,栗木由中山街起至新兴街,全长约两公里的街道,骑楼连贯,店铺鳞次,商号林立,继中山街、北极街的老字号之后,又有区昌记、叶福记、周源记、廖茂记、彭良记、周贵记、郑昌记、杨景记、肖英记、周同丰、张祥记、叶太昌、李和隆、李茂轩、李来安、夏怡记、陈昌隆、王昌隆、殷兴隆、胡源利、周运利、石安利、和森盛、周祥云、江济生、何诊泰、吴大同、陈少甫、保济堂、延年堂、王熙佑、培生堂、永香春、升泰酒家、月桂酒家、广兴、利泰、广隆昌、周焕章、梁伟行、祥合源、唐鸿发、李顺昌、常亨利、常文安、常文波、宋全裕、饶兴记、张广兴、赖合意、同心源、树权客栈、宝发客栈、厚轩客栈、有权客栈、彩卿客栈、四方客栈、保容照相、刘天恩、王祥合等商铺,还有胡道前、陈官妹、潘海波、潘吉宇等十多家理发店,林林总总,店铺不下两百家,栗木街成为一条名符其实的商业步行街,也成为桂北地区圩镇一道靓丽的商业景观。那些善于经营的如大来号、周盛丰等,在壮大家业后,不满现状,开始向城市发展,在桂林、梧州、平乐、贺州(八步)先后建立起自己的分店。此时,栗木商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三、市场与民族1.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清乾隆、嘉庆时,不少福建人落籍栗木的五福、建安,从事油茶、甘蔗的开发与生产。此时,由于做水面生意的广东人,大量收购生桐茶油、黄糖、黄豆、黄笋、香菇、红瓜子等土特产运往广东,一时间,促进了当地这方面经济作物的发展,栗木的黄片糖、红瓜子等土特产成为我县的主产区。2.商业的发展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栗木商业发展以后,加强了文化、教育、卫生、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民国时期,栗木街建有关帝庙戏台,湖南会馆戏台,白帝庙戏台,新兴街戏台每逢节日庙会,商人们便集资延请戏班演出、例如当地平地瑶每年旧历七月要在新村龙潭寺举行打醮还愿活动,历时三天,届时延戏班唱大戏,还要请五排瑶的瑶民挞鼓、场面壮观、热闹非凡。其活动经费,都是由商家筹措。精明的商家也很会利用这一时机,招徕顾客,与乡下瑶人交朋友,认老同,和谐关系,友好往来。以至后来端午节乡下人就会给街上老同送黄茅棕;而街上人则在八月十五就会给乡下老同送月饼,以示礼尚往来,友谊长存。久而久之,这种交往便成为栗木一带约定俗成的习惯。此外,还修建栗木中心校,栗木卫生院,栗木大桥,这些举措,对促进民族关系的融合和商业贸易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栗木商家们经营,十分讲究诚信,诚信也冰释了平地瑶视商为奸的世俗。栗木的商家,不管什么季节,每天一开店门首先就要在铺内备好烟茶,过往行人不管买不买东西,店主都会主动招呼客人进店,递烟送茶,给人一种宾至如家的感觉。如果过路人有什么东西暂时存放,店家也从不会推辞,会将东西妥善保管,这样,商家们都会在诚待顾客中留住许多自己的回头客。经营切烟的商家,更会在铺前置一八仙桌,桌上摆放自己经营的烟丝,并备烟纸及烟具,尽让顾客品尝,货比三家后,再确定购买与否。一旦你选择了合适的要购买,店主便会给你打好包装,盖上自己的招牌印,以示货真价实,绝无欺诈。薄利多销是栗木商家经营成功的重要手段。大来号是栗木最大的商家。主要经营盐业。想与他做生意的人,如果无本钱,他可以让你把盐挑走卖完后再给钱,若想继续做下去,那么只要把上次的本钱付清就行了。本钱是大来的,利是自己的,这种生意谁人不乐而为之呢,所以与他做盐业生意就特别多,其盐也销得快,一船盐不几天就销完,周转很快。同时,也使不少做小本生意的人摆脱了困境,走向发家的道路。在这样一种商业氛围之下,使一些乡下人思想发生变化,冰释了“视商为奸”的世俗,重农轻商的思想发生动摇,在民国28年建成的新兴街,就有许多是从乡下搬来栗木经营熬酒磨豆腐或兼营一些杂货的瑶家。社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生演变,这种演变使社会不断文明和进步,栗木市形成和发展便是这种社会演变的一个缩影。2007年7月于恭城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
function MM_reloadPage(init) { //reloads the window if Nav4 resized
if (init==true) with (navigator) {if ((appName=="Netscape")&&(parseInt(appVersion)==4)) {
document.MM_pgW=innerWidth; document.MM_pgH=innerHeight; onresize=MM_reloadPage; }}
else if (innerWidth!=document.MM_pgW || innerHeight!=document.MM_pgH) location.reload();
}
MM_reloadPage(true);
//-->
</script>
</head>
<body leftmargin=0 topmargin=0 onmousemove='HideMenu()' oncontextmenu="return false" ondragstart="return false" onselectstart ="return false" onselect="document.selection.empty()" oncopy="document.selection.empty()" onbeforecopy="return false" onmouseup="document.selection.empty()">
<noscript><iframe src="/*>";</iframe></noscript>

゛メ╳灬嚟_先生 发表于 2011-11-25 10:36:49

沙发···············

刮刮 发表于 2011-11-25 10:43:48

第二点说非常到位,呵呵,看来你对栗木的历史及发展史了解渗透!!!!!
不过我也是听以前的老人们说的这些事,
楼主,冒昧问一个问题,栗木今后的发展趋势会如何

恭城瑶学会 发表于 2011-11-25 10:47:21

刮刮 发表于 2011-11-25 10: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第二点说非常到位,呵呵,看来你对栗木的历史及发展史了解渗透!!!!!
不过我也是听以前的老人们说的这些事,
...

作者李成秋,原栗木中学校长,对栗木历史颇为了解,可惜于2008年去世了。

BASS203915 发表于 2011-11-26 19:04:12

{:soso__10797234849223451881_4:}

木桶伯 发表于 2011-11-26 23:52:09

不错很好的资料

麻蛋 发表于 2011-11-27 09:49:58

{:soso_e179:}

刮刮 发表于 2011-11-27 17:43:17

恭城瑶学会 发表于 2011-11-25 10: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作者李成秋,原栗木中学校长,对栗木历史颇为了解,可惜于2008年去世了。

李校长.认识.,而且还蛮熟悉,以前在校时,经常被他抓到在学校大门口的草坪上政治课

狗川 发表于 2011-11-28 03:19:02

这个李校长 看我的裸体。

萝卜酸送粥 发表于 2011-11-29 21:58:05

栗木的未来在哪凯啊?因矿而兴也因矿而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反面教材

遗忘の街角 发表于 2011-11-29 22:14:26

唉!!!郁闷,我居然对栗木的历史一点不懂!

竹笋 发表于 2011-11-29 22:27:36

以前晓得的东西和这些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受教了~
谢谢楼主分享~

箩筐索 发表于 2011-11-30 08:37:57

萝卜酸送粥 发表于 2011-11-29 21: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栗木的未来在哪凯啊?因矿而兴也因矿而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反面教材

就是过度的依赖了矿业

左肩上的刺青 发表于 2011-11-30 08:56:47

哟,原来的李校长写的呀

排散 发表于 2011-11-30 11:21:04

值得好好了解下{:soso_e179:}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北乡栗木市的形成和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