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静气 发表于 2012-9-18 10:23:19

早年东门头,一片捣衣声

本帖最后由 平心静气 于 2012-9-18 10:43 编辑

早年行于茶江两岸,不时闻得捣衣声。在东门头,更是成了一景,每天的早晨到接近中午的时间,总有近十来个妇人在那里洗衣服。
从前洗衣服,缺少洗涤剂。有钱的买点纯碱(化学名碳酸钠)来浸泡后洗净,没钱的就烧些禾草灰,禾草灰含碳酸钾,也能去汗去污。由于去污力不强,就要借助强力的的物理办法来帮助去污,就是用力拍打,于是家家就备有一根叫棒槌的捣衣工具。
这棒槌一般用杂木做成,长约50厘米,剖面为椭圆状,一头大一头小,大头宽10厘米左右宽,小头以便于手握持为宜。用它来对浸湿的衣物进行拍打,产生的震动来加速污物的脱落。
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肥皂,洗衣粉大量的使用后,还有不少妇女还在使用棒槌,她们认为用棒槌漂洗更干净。
棒槌的最大缺点是对衣物的损耗大和易打坏扣子。
到八十年代后,由于洗涤方式的改变,就是洗衣机进入家庭和面料的进步,用棒槌捣衣成了历史。

关注恭城发展 发表于 2012-9-18 10:39:33

现在基本不用那个拉,不过在农村还是看到有。

茫然 发表于 2012-9-18 11:24:55

我们那里洗被子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会用的,因为被子难清水,用那个的话快点

蛋子江 发表于 2012-9-18 20:18:10

以前洗衣服用洋碱。现在的衣服棰不得了。

镜中花 发表于 2012-9-18 20:32:55

{:soso__667595105599604522_4:}时代发展了,有些美好的回忆只能成为往事了,但是存在心底的记忆却会越来越美好

我住茶江边 发表于 2012-9-21 08:49:50

以前还用皂角洗衣。

平安大叔 发表于 2012-9-21 09:23:54

距东门头虽近,也有一年不去了。{:soso_e113:}

回眸一笑 发表于 2012-9-21 11:47:54

还记得那个东西,不过我们这代就没用过了。只看见老一辈的人用

平心静气 发表于 2012-9-21 12:17:24

回眸一笑 发表于 2012-9-21 11: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记得那个东西,不过我们这代就没用过了。只看见老一辈的人用

棒槌锤衣服对洗涤确实有效,尤其是在没有强力洗涤剂的情况下。
所以我现在看到瑶族兄弟姐妹穿上了颜色鲜艳的服装,这一改变就是洗涤剂的功劳。以前为什么总是在黑布衣物打底上绣花,就是因为其他颜色沾污了难洗尽不得已而为之!

回眸一笑 发表于 2012-9-21 17:41:44

平心静气 发表于 2012-9-21 12: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棒槌锤衣服对洗涤确实有效,尤其是在没有强力洗涤剂的情况下。
所以我现在看到瑶族兄弟姐妹穿上了颜色鲜 ...

原来是这样。谢谢老哥子了

平心静气 发表于 2012-9-22 16:05:49

蛋子江 发表于 2012-9-18 20: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前洗衣服用洋碱。现在的衣服棰不得了。

洋碱就是肥皂。

秋风萧瑟 发表于 2012-9-22 21:07:28

不错不错,多写点,给后人留点恭城的民族文化。

么么崽 发表于 2012-10-2 22:09:35

棒槌这个东西我家还有在用到哦。感觉蛮实用的。

北辰 发表于 2013-7-31 08:42:48



平心静气 发表于 2013-8-2 14:59:44

北辰 发表于 2013-7-31 08:42


{:soso_e181:}{:soso_e160:}

好亲切!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早年东门头,一片捣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