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小妹 发表于 2011-9-28 15:27:45

不能给孩子贴的三大标签

请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当你想要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你会选择用浆糊?胶水?双面贴?还是透明胶呢?不管你会选择用哪一种方式,有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就是:当你把纸撕下来要换新内容的时候,不管你多小心,不是墙上会留下印痕,就是纸上会撕下疤痕!而当你为孩子的性格、行为、处事的态度贴上小标签的时候,会给孩子的性格、行事的行为和处事的态度造成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在平常的讲课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爱发脾气”、“学习不专心,老想玩,记忆力不强,学习时发脾气” “比较任性”。听上去,确实是孩子在性格上存在了问题或者是出现了不良行为。
      可亲爱的家长,每次我听到这样的问题,我的心就会隐隐作痛。我感觉我这里就是一个投诉受理部,是家长对孩子不满,不能解读孩子行为密码受理投诉部。每当听到家长关切的问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时,我就想起这个《钉钉子》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一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并告诉他:在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钉一颗钉子在院子的篱笆上。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再后来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的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的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当你和一个人吵架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在他心里留下了的伤口,就像这个钉子洞一样。"是啊,当你伤害了朋友时,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要知道,心灵上的伤口比身体上的伤口要难以恢复得多啊。如果我告诉你:每当你为孩子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时,就是在他的身体或心灵上钉了一颗钉子,而不再像贴一张纸那么简单,请你想像一下,在今天以前,你在孩子身上钉了多少棵钉子啊!?你还打算继续钉下去吗?
      其实,孩子就像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孩子做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每一次淘气,都是他最真实的表现和最直接的反应;他所有的言行都有我们的影子。而当你出现的领带没打好、你的文胸带跑出来影响美观时,难道你会去责怪镜子:“这个破镜子,为什么不告诉我领带打歪了!”那一定被人当成二百五或神经质,因为镜子是不会说话的!只有你自己通过镜子才能看到哪有问题。因为只有通过照镜子你才能看清楚:我什么地方需要摆正?我要往那边纠正才是最美观的?是因为我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我的领带才歪着,文胸带才乱跑的。
         很多的专业人士都在说: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孩子本身是没问题。这就是在提醒家长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你要先反省的是自己,而不是责怪孩子。就如同“照镜子”一样,当孩子做出你无法理解的行为、出现“不可理喻”的问题时,首先,请你认真并冷静的照照这面镜子(孩子),让自己看清楚:是我做了些什么让他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者是我没为他做什么,他才这样?然后,就要思考,对于刚才我看到的情况,接下来,我要怎么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不良行为的发生和延续。
      所以说:镜子是客观的、是没有对错的,重要的是用镜子的人会把它挂在哪?什么时候用?因为镜子除了能帮助人看清楚自己的容貌外,还可以凝聚热量,转化为热能——太阳能!而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这面普通的镜子,把它与生俱来的能量发挥出来,散发出最大的热能!况且,你一定会发现,当你为孩子贴上这些不良标签的时候,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你说的那样!就是会成为你说的那种孩子,就会‘如你所愿’变成你嘴里说的那个孩子!这就是吸引力法则啊!
       因此,请你重视语言的力量,重视你对孩子每一个行为的评价,请你一定要学会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去评价我们的孩子;不用消极负面的语言去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做任何的界定。
请不要给孩子随便贴这三个错误的标签:一、对其性格特点的消极评价。二、对其处理问题的态度的错误评价。三、对其行为方式的错误评判。
      请你一个个的来比照,看看你有没有为孩子贴上这些标签,你是怎么贴上去的呢?
      一、对其性格特点的消极评价。如:认生、小气、内向、害羞、害怕、依赖性强、懦弱、爱发脾气、暴躁、不自信、性格不好、象他爸爸/妈妈、没上进心、做事磨蹭。。。。。。
      二、对其处理问题的态度的错误评价。如:胆小怕事、不出众、浮躁、笨手笨脚、什么都不会、没欲望(怎么别人拿你的东西你都没反应的呀?)、粗心大意、没原则。。。。。。
      三、对其行为方式的错误评判。
   1、“什么都懂就是不会说话。”其实是自己的方法不对,没有把握住孩子的语素积累关键期和单字表达关键期,为孩子创造表达的机会少导致的。
   2、“喜欢扔东西不懂爱惜。”同样是“扔东西”8个月和2岁的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就不一样。8个月扔东西是婴儿的大脑中学习“客体永存”(物体守恒);2岁扔东西在稳固物体守恒的概念上,进行对物体的质地加以探索、自我控制的能力的认定。
   3、“特好动是不是多动症啊!”注意力无法集中就是不爱学习;出现几次攻击他人的行为就成了“爱打人”、自我意识刚建立就要求他懂得与人分享,要不就是“不喜欢跟人分享”自私、对XXX不感兴趣。等等;
      http://imgcache.qq.com/qzone/em/e176.gif 已经习惯为孩子贴标签的父母要如何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呢?
      如果,你已经伤害了孩子,请你先用“拥抱治疗法”来消除孩子心中的阴影,同时为你们的亲子沟通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方法是:紧紧抱着孩子,认识到自己以前曾经在不知不觉中向孩子心中传输过负面消极的念头,为自己为孩子带来的无意识伤害真诚地道歉,并传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和赞赏:“宝贝,对不起!妈妈不应该说你胆小,妈妈知道你是个很坚强、勇敢的孩子……”
         一是,调整引导的方向:是积极正面的,而不是消极的。宝贝,妈妈很喜欢你勇敢自信的样子,真可爱!而不是:“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
      二是,请学会用反义词!就是当你想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不好的评价时,先想想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是什么?再来说!例如:把“胆小”换成“大胆些!”“勇敢点!”;把“依赖”换成“独立”、把懦弱换成坚强、把脾气大换成“宝贝,慢点!放松!”或”嘘,小点说吧!妈妈愿意听!、把“爱玩”换成“游戏的时间到了,宝贝我们现在来讲故事啦!把任性、倔强换成“冷静些吧,亲爱的孩子,妈妈爱你,愿意跟你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原因让我的孩子不开心呢?好了吗?愿意跟妈妈说说吗?
       你还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再坚持一会,宝贝,你可以的”、“宝贝,你再专心一些,会更好,你一定行”“你已经记得很好了,你一定可以记得更牢,一起加油哦!”
      除了这些积极的鼓励的语言,当孩子做到时,还可以给他一个击掌再来一句“YES!”你会发现孩子的自信心,与日俱增,眼里身上都充满了胜利者和自信者的光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能给孩子贴的三大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