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23|回复: 0

[原创文章] 这个世界上我最不愿伤害爸妈,却总脱口而出这些话……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6-1-6 14: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 电信/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工作中擅长沟通的我们,却总是疏于在跟父母的交流中花心思。我们常常不经意说出这5类伤害父母的话,请别再让这些语言伤害我们最爱的人。《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教你和爸妈愉快聊天的秘诀。


受访专家: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杨萍

指责型

这类暗含指责的话,老人听来就是在不断提醒和强调他们的“无用”,让他们本就不强的自信心再受打击。




常见伤人话:
  • 你们那套早就过时了。
  • 别管了,你又不懂。
  • 说半天你怎么还记不住。


建议

无论记忆力减退,还是其他身体机能的退化,对老人来说,本就是一件极为无奈的事,会让他们饱受困扰。

年轻人在跟父母交流时应特别注意,不要强化他们“不行”的认知,即便他们的建议确实起不到太大作用,他们学东西真的很慢。

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换一种回应的方式,试着把指责变成鼓励。

比如,当你和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产生分歧时,不要说“早就过时”的那套话,可以换成“我知道你是为了孙子好,不过你看周围其他人都在用我这种方式,我们也试试吧”。

在父母学东西却反反复复记不住时,给他们点鼓励,告诉他们“没关系,这是挺复杂的,我给你写下来,你照着做就行”。

抱怨型

本是表达关怀,却因为说话方式不恰当,让不满成为主导情绪,伤了老人心。


常见伤人话:
  • 你怎么就不听我的!
  • 让你把剩饭倒了,你怎么还吃!
  • 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建议

老人在生活方式上可能确实有些影响生活质量的习惯,直接指出并督促老人改掉是对的,但要特别注意说话的语气。轻松的调侃、撒娇的解释远胜过直接的抱怨。

比如,在指出老人失误的小事时可以说:“老爸,这事是跟您孙子学的吧,哈哈。”在试着纠正父母错误的生活习惯时可以说:“妈,你要是不改,万一病了,我不得回来照顾你们啊,到时候班也不上了,就只能天天回来‘啃’你们了。”

在老人吃剩饭的问题上,年轻人不仅应该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更应该找到老人吃剩饭的原因。

是不是因为子女难得回来,刻意多做,而你却凑合吃点就走人,将剩饭和老人的心意置于身后?试着跟父母一起准备饭菜,控制好数量,别给老人留下吃剩饭的机会。

拒绝型

对父母直接而粗暴的拒绝,似乎是子女的特权,因为他们对父母“不见外”。但不要忘了,你早已告别童年,父母却进入了老年,这样的“特权”只会伤透老人的心。




常见伤人话:

  • 我现在很忙,没空跟你说。
  • 吃啥我自己知道,别夹了!


建议

父母的心意是不能肆意挥霍的,即便有时你真的无暇接受或无法接受。

比如,平时大鱼大肉你已吃到腻,父母却不停夹来各种肉食。别急着拒绝,试着吃上一点,夸赞几句,再告诉他们:“妈,我一周五天班,几乎天天都吃肉,就惦记多吃点您做的青菜呢。”

有时候,你或许真的很忙,但回想一下,是否忙到连一两分钟解释清楚的时间都没有?用两分钟时间告诉他们你正在忙,问问有没有急事,如果没有,就告诉他们稍后再回电话过去。

杨萍说,一般情况下,因为接到父母电话跟同事或领导告假,耽误一两分钟不仅不会减分,还会让你加分。

忽视型

当你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小家需要操心时,父母似乎就不再是你生活的重心。但对老人来说,你永远是他们的牵挂。你的一句敷衍,可能会让他们因为心疼孩子而压抑自己的情感。这显然对老人的心理健康不利。


常见伤人话:

  • 有事吗,没事我挂了。


建议
很多时候,父母打来电话并非有什么具体事,他们只是想跟你说说话,了解你的现状。而你的一句“没事我挂了”直接就堵住了他们想往下说的话。

不妨换成“没什么事的话,晚上我再给您打”,每天抽出几分钟,或者每周抽出半小时,主动找话题跟他们聊聊天是子女本就该做的事。

不耐烦型

老人事无巨细的嘱咐和反反复复的强调本质上是一种关心,年轻人却总觉得难以消受,甚至烦躁。


然而,你是否想过,一个人只有在面对自己特别在乎的人时才会变得啰嗦。被你堵回去的那些关心,会转变为一种压力,砸在老人心头。



常见伤人话:
  • 行了行了,我知道,真啰嗦。
  • 不要老说了,烦不烦!
  • 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建议

工作千头万绪,压力无处不在。年轻人的烦躁并非不可理解,跟父母交流时也不需要刻意掩饰。

杨萍说,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跟父母直接说明,自己为什么烦躁,为什么现在不是说话的好时机。对于自己的父母,可以选择撒娇的方式,因为无论你是18岁,还是80岁,在父母眼里永远是个孩子。

在面对岳父母或公婆时,则应提醒自己礼貌在前,告诉他们:“我今天刚被领导批了,心情不太好,有些事我们能不能明天再聊?”

杨萍说,年轻人跟父母交流出现的问题,根源在于他们没有将老人真正放在心上,不能从老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他们。

子女习惯于将自己工作中的坏情绪,通过不恰当的言语,传递给最肯包容的父母,却意识不到这很可能给老人带来伤害。很多时候,同样的意思,换一个说法,换一种语气,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无论如何请记得,老人的不断“骚扰”只是源于对沟通的渴望,他们需要你付出最大的耐心和包容。

和父母愉快聊天3秘诀

每个人都应该多和渐渐老去的父母多聊一会儿,最主要的是靠子女的主动:主动改变自己的心态,主动和父母交谈,主动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使彼此的交流更加顺畅。




子女主动寻找父母关心的话题

比如父亲想听听工作的感受,就和他说说工作、单位的事,如果母亲想拉拉家常,就说说家长里短的事,甚至可以主动问问母亲好友的近况,或者和父母聊聊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这种聊天更轻松,也更容易拉近家人间的距离。


用温和的交流方式

孝顺重点在“顺”,父母的观点如果和自己不一致,虽不能一味妥协,但也没必要针锋相对,要注重交流的方式。可以先顺着父母的心气,过后再找个父母高兴的时候给出自己的看法。


子女要有耐心

很多父母都是为了子女才开始用智能手机,学着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但子女却没有耐心教父母。对老人来说做出改变很难,子女应该多给予鼓励。


从小,是父母带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现在,教父母适应新的事物,是回馈他们的好机会,陪着父母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他们的幸福感也会更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