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齐尹孟田 于 2011-11-9 17:35 编辑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红楼梦》 ——我读《红楼梦》及changfa的《要读懂〈红楼梦〉》 田孟 读书本来与心境有关,有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红楼梦》里包含的深意不仅仅是以佛劝世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恐怕是在控诉当时社会制度的专治和没落。当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特别是那些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他们是“参透了人生”自然要比一般人站得高些,看得清楚些。宗教也是一种人生观的学说,它是从某个侧面来阐释人生,当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佛教教义是从善和“舍”,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因果报应。今生往生,循环不断。因此,劝导人们为了来生须放弃一些诱人的“孽”,别作恶作“孽”,否则来生必将遭加倍报应。 据一些资料记载,曹公家是与清朝皇帝亲沾亲带故关系的显赫贵族,因祖上陷于一场官司使家道没落,曹公目睹了这些是是非非,心情苦闷,他放弃了科举,整日流连于酒馆和声色场所,最后弄到贫困潦倒,衣食无着,只好投奔其一远房表亲家。也是在那时开始写《红楼梦》的。他写的与其说是荣宁两府的兴衰史,不如说是他曹府的家史。他住在山洞潜心思考并将这些悲、愤、哀、悔、思和悟借助于书中人物说出来,或者以那些人物的命脉揭示出来.曹公是个知识分子,尽管他曾吊儿浪当沉溺于声色犬马,但他骨子里还是存知识分子那种悲世悯人的“良知”,他从自己家族的兴衰之中,看到了社会的阶级矛盾,更看清了人的本性以及“财、情、酒、色、名、气”这些构成凡世欢乐和罪恶的东西,是如何玩弄人们的。于是他把这些痛苦思考写进他小说里(可能是为了传播方便和效果,以及避开官府对言论的审查吧!),以自己的身世和家族兴衰事实来劝导世人莫为“财、情、酒、色、名、气”所累,到头来还是落得像他和他家(或荣国)这样,荣华富贵,儿女情长,尔虞我诈,皆是一场梦,机关算尽,呕心沥血,爱恨情仇,终成空! 从这个方面理解,《红楼梦》堪称是一部宣讲佛教教义的通俗教材.曹公乃用心良苦也! 《红楼梦》实在是部奇书!不仅为一般人喜欢,就连毛先生这样的伟人都对它赞不绝口,当年他不仅自己喜读,他向中央委员们推荐读它,还要求至少读它三遍。为此,他在一理万机之情况下还亲自过问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XX大将军读该书的体会,可见毛先生对该书的喜爱和重视。但毛先生不可能是让中共高层领导者们学习佛教思想,这点是肯定的。因为毛先生从来都不信神,他老人家一生崇尚斗争哲学。他强调和实践了“枪杆里出政权”,反对阶级调和论,一再告诫全党:“XXX人的哲学,就是斗争的哲学。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一切阶级敌人斗其乐无穷!”他号召全国的工作要“以XX斗争为纲”,大家把这一条“要天天讲,年年讲”;到了晚年还对自己的战友们发起了一场猛烈的斗争,并且扩大到整个中国社会,酿成了他一世英名毁之一旦的错误——错误地发动“文化大革命”。我真佩服毛先生对唯物主义主义信仰的忠诚和意志的坚定,他如此欣赏曹公这部旷世之作,却竟然没有受他的佛教思想丁点影响。这也说明了,那位“红学”名人评说《红楼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作,是十分贴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