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bk303303 于 2012-11-9 08:20 编辑
难忘矿山图书馆 (栗木锡矿散记之九)
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生活在栗木锡矿。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在栗木锡矿生活的情景似乎一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而给我印象颇深的,还要数栗木锡矿图书馆。
图书馆在坐落在矿中心电影院旁,这是一座低矮的长方型平房,黑瓦白墙,极为普通。旁边有几株高耸的古松树。这在当时,却是一个颇为迷人的去处,这是矿山干部职工和家属及子弟门默默获取知识的地方。我的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都是在这里度过的。五十岁上下的人都知道,那年月,盛行“读书无用”“知识越多越反动”之论,在学校里读书,除红宝书和革命语录外,几乎没有课外书可读,大多课外书都早已被批成毒草而禁读。而矿山图书馆多少还有些可读得东西,如各省的报纸,文艺刊物和当时的一些革命文艺图书及科普书籍。于是每天晚上和星期天都有许多大人和孩子来图书馆读书看报。 我大约是小学三四年级开始跑图书馆的。当时因年纪小又是学生,办不到借书证,故只能在两旁可无证阅览的书报栏看书读报。有时也拿我父亲的阅览证去借书。再后来,管理图书的那个姓张的阿姨大约是被我勤奋求知的精神所感动,再加上她跟我父亲也很熟悉,竟然也给我开绿灯办了个借书证,我也像大人们那样借书了。就这样,我就像一只小蜜蜂在知识的花园里吸允获取知识的琼浆玉液。在职工图书馆,我读到了《艳阳天》、《金光大道》、《虹南作战史》、《春潮急》、《沸腾的群山》、《大刀记》、《美丽的西沙群岛》等不少文艺图书和一些诸如《十万个为什么》《文 史 哲》之类许多科普书籍,这些书籍在现在看来似乎算不得什么,但在当时知识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却是颇有益处的。有道是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在于积累,在矿山图书馆看书学到的这些知识,若干年恢复高考时,我由插队的农村考上师专中文系,毫无疑问,这与我在矿山图书馆所学到的一些知识至关重要。 岁月悠悠,早几年随栗木锡矿的关闭,矿山图书馆也“蜘蛛网结满纱窗”了,然我对矿山图书馆的真情如故。回矿山时,仍常到那间黑瓦白墙的平房旁走走,每每这时,我似乎又闻到了那屡屡书墨幽香,看到那那灯火通明下人头攒动人们默默求知的壮观景象,与此便又升腾起一种惆怅和无奈地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