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昨天 23:33 |
---|
签到天数: 112 天 [LV.6]常住居民II
|
发表于 2012-11-12 21: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 电信/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本帖最后由 千年 于 2013-10-27 23:46 编辑
很久没有提笔了,一直以为写文章是要灵感的,所谓灵感的感应该就是有感而发;论坛友人送我李宗照诗集《瑶乡沐歌》,我觉得自己总该要写点什么。
对于文学评论、读后感或者诗歌研究之类的东西,我从来不写的,一来是自己不善于,二来好像认为没有写这种文章的必要;一个人的诗作是心灵的一种表达,也是当时心境的体现,我想我们不可能对一个人完全理解,甚至,作者本人时过境迁以后,拿出旧作来看,也不一定明白当时会写下这样的文字;很多的文学评论、研究之类的观点并不一定是文章作者的本意。
李宗照的诗集,说实话,我还没有看完,这么短的时间要看完也似乎不可能,诗是要慢慢看的,用心体会的。当然这个也需要心态,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能够静下心来看一本诗集也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了,何况还要去写一本诗,克服无法想象的规则去出版一本诗集;这就是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对于李宗照只能用敬佩二字来形容了。
我还没有看完,当然也就不能窥视诗之全貌,浏览式的看了一些;诗的年代跨越二十多年,20年前的时候,作者应该还是一个风华正茂、思想活跃的小年轻,对理想、对人生、对未来的向往,和年轻时候每个人都应有的激情、豪迈之气,在诗中得以淋漓表现,《信念》《冬笋》《小溪》《散文诗四章》应该算是比较有代表意义了;20多岁,也是对人生最迷茫的时候,但从整个诗集来看,我没有看到作者在这方面一丝的徘徊和唉叹,反而是看到作者坚定的信念和不折不饶的意志,《落花》《如果我们没有残疾》就是这种信念铿锵有力的答复。40岁之后,人生是另一番景象,这个时候阅历已经丰实,激情渐渐消退,平静、安逸的生活是这个时候的需要,闲来读书赏花种草是古往今来文人共有的志向,所以,这一时期作者的诗作写了许多品书为题的文章,我乐见一个人这样的经历,静下心来看书,修心养性,其乐融融,人生又一景观。
我比较仔细看了作者的自传式般的后记,记录了作者怎样走向文学之路的艰难过程,对于此,除了敬佩之外还是敬佩,成功或者不成功,过程都是艰辛,生活其实就是在享受过程,有时候结果反而不重要,挑战自身的极限,体现自己的价值,人生如此;作者做到了。
古人有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期望十年之后,能看到作者得到的更多作品再次结集出版,那么我想会是另一种韵味。
短短的写了这几句,算是对赠书的回报。
2011年11月5日
注:我把我油茶网的文章转到这里,是希望大家多关心一下还有这样一位恭城的文学爱好者,为梦想而努力着,也为感谢青草文学的送书,最近确实忙,没有办法相见,更不用说写什么文章了,而且,文章是要激情的。 |
评分
-
参与人数 1 | 威望 +5 |
金钱 +40 |
贡献 +3 |
收起
理由
|
青草文学
| + 5 |
+ 40 |
+ 3 |
难得一见我们另一位诗人的发言啊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