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笺(180)
牢骚可导不可制 ——读抱朴子《牢骚违法吗》 老田
往事不堪回首,对刘先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受“极左”路线的打击,含冤入狱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也为先生不计个人恩怨得失,从求国家政通人和而积极向当政者建言所感动。从他博客发表的一惯公道无私的言论中,可以看到他高尚的宽大胸襟和拳拳爱国忧民之赤心。闻其声,知其人,令人肃然起敬。 古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之忧国忧民士大夫,今自称一介布衣的刘先生有此襟怀,我深信不疑,敬佩不已。可惜世事捉弄人,如此优秀人才、忠良之士竟因错误的极“左”年代给误伤了,不然,论其天资、学识和胸怀,定是一位国家栋梁,在更适合的位置上造福于社会和人民的,可叹可惜啊! 先生仗义直言,实出于他对国对民深深的爱,和公民的良心使然。这种理性的、善意的、充满大爱和智慧的建言,实在太可贵了!如果执政者能仿唐太宗秉执“兼听则明”理念,广纳谏言何有积怨成反之险?何愁不政治开明、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盛世重现?牢骚、怨气如浮水之鳔,强力揿水底下何以消除?只得逞一时,不会让其永久沉没。揿得越久、使力越重就会反抗越大,终有将顶翻之日,覆舟在所难免,届时悔之晚矣!倒不如导之、顺之,则民意可达、民智可用、民怨可导了,社会不太平许多了么? 先生之言极是,愿为官者闻之、悦之、纳之。大伙效之、助之、崇之,为社会的健康和谐尽力当公民本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