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星考编还是考晚了 
 
  别说是易烊千玺本人了,就连身为娱乐圈知识荒漠的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这届明星会因为考编引起巨大争议。 在这个“厅局风”成为穿搭美学、人人都想挤进体制的时候。易烊千玺、胡先煦、罗一舟这三个今年从中戏毕业的00后明星,一起考进了国家话剧院。 
明星考编还是考晚了 
 
 原本我都等着看粉丝夸“体制内男友”了,没想到几个小时后舆论急转直下。今天易烊千玺后援会发布了声明,强调整个流程没有违规,表演岗考生不参加笔试也不是今年才有的规定。01 “请单位替我选明星” 
 
 哪怕半年前,“明星考编”还是件会被大夸特夸的事儿。 
 
 去年底刘昊然参加文代会时的一张照片,曾掀起过网上对“体制内男友”的追捧。 
 
 穿低调的黑大衣、打深色领带,不再是综艺里的乖巧弟弟、电视剧里的高智商学霸。
  
 
 变成了“适合过年带回去见爸妈的体制内男友,仿佛后备箱里随时放满单位发的米面油”。 
 
  
明星考编还是考晚了 
 
 但不是像霍建华当年被夸的那种,搞不懂网络流行的老派气质。那些考了编、进了单位的年轻明星们,形象上多多少少都呈现出了类似的气质。或者说当粉丝夸他们“国家队就是不一样“的时候,最先拿出来强调的就是这个。2020年刘昊然被发现进了中国煤矿文工团,是因为他给团里的一出话剧做宣传。自称“中国煤矿文工团的刘昊然”,不是“演员刘昊然”,更不是“明星刘昊然”。 
明星考编还是考晚了 
 
 关晓彤、张艺兴通过人才引进加入国家话剧院,据说签的是合同工。 
明星考编还是考晚了 
 
 
 
 无论是粉丝还是路人,都很乐于在年轻明星身上看到这样的姿态。 
 
 尤其在娱乐圈还遵循流量逻辑的时候,这些可以被称作“单位”的剧团、剧院,似乎成了明星的过滤器。
  
 
 第一层滤网,叫高能力。 
 
 “光有名气没有真本事,国家才不会要你呢。” 
 
 宋轶出名之后,在采访中提到自己考人艺的经历。 
 
 报名后要先筛简历,再经过几轮面试,竞争格外激烈。“跟艺考不一样,比艺考紧张多了。”  
明星考编还是考晚了 
 
 相比于娱乐圈里有时毫无道理可讲的成名、走红,这看起来似乎是更公平、也更优中挑优的选拔。 
 
 “真正厉害的歌手、演员都在单位里”,一度也变成了共识。 
 
 第二层滤网,不浮躁。
  
 
 对隔三岔五就要被“抠图演技”“日薪208万”打击的观众来说,这一点更是直击心灵。 
 
 何冰曾在节目里聊到人艺里的一个“死规矩”——再大的腕儿,回来排练也不能带助理。 
 
 在外面是明星,在这儿就是演员。
  
 
  
明星考编还是考晚了 
 
 
 
 
 宁静的编制在上海电影厂,刚进厂的时候月薪195元。 
 
 后来升到国家一级演员,每个月的固定工资是3500。  
明星考编还是考晚了 
 
 在认识的明星靠脸就能大把大把赚钱的事实之后,这些“单位内”的故事对普通人的心理抚慰作用一度是巨大的。于是遇到愿意考编、进体制的年轻演员,都会情不自禁地高看一眼。进编制,似乎意味着本来可以靠脸轻松捞一笔的年轻人,愿意收敛锋芒、谦虚做人,谋求一种“更长远的发展”。反过来,放弃编制、走向市场的人则要经受非议和白眼。蓝盈莹被爆出从人艺辞职后,就经历了一场大型的脱粉回踩。 
明星考编还是考晚了 
 
 当普通人和明星的收入差距赤裸裸地被摊在明面上,大家开始本能地对赚钱至上的逻辑感到厌烦。然而不知不觉中,又开始对另一种标准投去崇拜的眼神。
 
 02 当过滤器变成镀金器 
 
 某种程度上来说,像易烊千玺这种“挑不出毛病的00后”形象,原本是很符合大家心中的编制内人设的。 
 
 够低调——不会隔三岔五搞绯闻、炒作。
  
 
 够谦逊——自带巨大流量,却愿意在费力不讨好的正剧、社会议题电影里打转。 
 
  
明星考编还是考晚了 
 
 如果早一年半载,或许的确会是另一个全网吹的“体制内男友”。在几千分之一的录取比例下失败,然后二战、三战,再去找工作,认识到人生的残酷。当现实压力摆在眼前,“编制”已经不再意味着性格上的乖巧、优质、踏实;认为“我每天背题到深夜,明星考编居然可以不用笔试,也太容易了”。 
明星考编还是考晚了 
 
 毕竟艺考生的文化课分数线,也比常规高考低了不只一点半点。 之前被夸“踏实”的年轻演员、被赞厚积薄发的老戏骨,多半也没做过笔试题。但当时没人会要求他们“回去重考”,只会看到不浮躁、肯钻研、有艺术理想。“演员岗位没有笔试,全靠专业技能来撑着,录取难度很高。”中国话剧团的田团长在采访中透露,说关晓彤是被剧院主动“吸收”的;
 
明星考编还是考晚了 
 
 在娱乐圈遍地金钱的时候,“进体制”三个字本身就代表着约束。代表着你可能需要推掉动辄几十万一场的商演,去剧院里演一场门票人均200的话剧。 可当“稳定胜过机会”的逻辑逐渐蔓延,已经不只会在普通人身上应验。 在应届生削尖脑袋想挤进编制的同时,明星们也不断在向主流靠拢。 年轻一代纷纷努力考编、进单位,抢着捧起“铁饭碗”。没有愣头青,个个摆出后生晚辈需要多多学习的姿态。 名气越大起点越高,越是稳重的像机关办公室里那个“最有前途的新人”。 自带流量的小生小花,以前最好的资源是轻松简单又容易火的古偶剧、青春剧; 一方面能跟老演员同台切磋,获得“磨练演技、爱学习”的正面称赞;还是那句话,如果早个一年半载,这件事不仅不会引起争议,还能降维打击。大学成绩不错,又有高口碑作品,也符合大众眼中的“高能力”。
 
明星考编还是考晚了 
 
 03 输不起的只有普通人 
 
 这一年里发生了什么? 
 
 2022届的毕业生经历了难度极高的考研季、就业季。 
 
 找出路碰得头破血流,然后不得不承认,宇宙的尽头可能确实是考公考编。 
 
 紧接着看到原本在另一个赛道遥遥领先的人,又站在了你这条跑道的尽头。 
 
 
 
 
明星考编还是考晚了 
 
 
 
 韩剧《安娜》中,家财万贯的大小姐向女佣抱怨自己“很不幸”。 
 
 明星和普通人的考编,确实不是同一种东西。
  但区别不在于没有笔试,毕竟月薪几千块的普通话剧演员也不用笔试。更不在于挤占了其他人的名额——如今正在挑灯夜战的考编人,大概这辈子也不会去报考话剧院的演员岗。有些观点——比如“明星抢了我的考编名额”“艺术生凭什么有特权”“里面一定有猫腻”——一边看一边觉得狗屁不通。但脑子里却总是忍不住想起,之前“极昼”采访过的,脱产考研三次的二本女生。 
 
 三年没有换来硕士录取通知书,只换来了上涨20斤体重和腰椎间盘突出。 
 
 最后一次她的分数比去年国家线高1分,但今年分数线偏偏涨了12分。 
  于是决定找工作。一个月投了大约150份简历,只收到过2个offer。一份月薪3000,单休,是开榴莲的直播间里做信息录入;看她拒绝HR还有些不屑,“两千很好了,你一直考研,现在没经验也没人要”。
 
明星考编还是考晚了 
 
 大学要学什么专业?会不会四年学出来就热门变冷门,毕业即失业?考公考编该选什么岗位?要不要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暂时放弃就业?选的胆战心惊,抬头却发现有人已经把几个选项捏在手里,当然会气愤。“凭什么站在金字塔顶尖上的人,永远能拥有更多选择呢?”
 
明星考编还是考晚了 
 
 
 
 明星考编被骂,或许真的不全是明星的问题。 
 
 这半年来,考研、考公、省考、教资……几乎每一场考试都要上热搜。 
  在焦灼的情绪下,一切跟前途有关话题都成了舆论场上一碰就炸的火药桶。
 网红、名人们的学分绩点、学历含金量,都被大众更加严苛地反复审视。
  
 
 考研中的泄题、毕业论文中作弊事件,也总比以往引发更强烈的愤慨。 
 
 看似人们越来越无法忍受身边那几只洋洋得意的青蛙。 
 
 但只是因为青蛙吗?我不知道。 或许还无奈于手里的筹码不够输几次,偏偏得两眼一抹黑地赌。
 
 又或许还有困惑—— 
 
 “我不拒绝踏进这条河流,我应该做的全都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