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茶江源 于 2014-3-10 22:22 编辑
[转帖摘要]语言的变化,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变身后的“土豪”,可与“屌丝”对观。大学毕业后在城市里谋生的青年人普遍产生“屌丝”心态,相应地,那些出手豪阔的有钱人则成为心向往之的对象。 上图为2013年热门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剧照
梳理逝去的一年的文化事件,脑子里蹦出了“嘈嘈切切错杂弹”这句古诗。没错,视觉与听觉信息的过剩,已然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固定背景,然而,“大珠小珠”是否联翩而至,轰鸣杂乱中是否能结晶出文化的瑰宝,一切还有待时间检验。这里,只记录在自己记忆中留下划痕的事件,聊做一份备案。 一、“屌丝”之后“土豪”登场,《大清相国》持续热卖 “土豪”一词的突然蹿红多少是2013年令人迷惑的现象。它肇始于网络游戏,在一款游戏中,那些烧钱烧得厉害的玩家被称为“土豪玩家”,后来经过段子这一流行利器的介入,“土豪”迅速风靡全国,并一洗“乡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这一原初意义,指代那些有钱而又乐于炫耀的有钱人。更有人在微博上发起“与土豪做朋友”及“为土豪写诗”行动。经过一番娱乐,土豪,这一在执政党六十多年前掀起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中臭名昭著的词汇,变得中性,甚至隐含褒义色彩。 语言的变化,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变身后的“土豪”,可与“屌丝”对观。近年来大中城市生活成本高企,特别是房价,迭经调控仍然居高不下,令大学毕业后在城市里谋生的青年人普遍产生“屌丝”心态,相应地,那些出手豪阔的有钱人则成为心向往之的对象。这或许可以解释调侃中带有艳羡的“土豪”一词能够流行的原因。 同近年来领导、教授被称为“老板”的现象异曲同工,“土豪”的流行,是社会更加趋向拜金的症候。 在屌丝们集体神往土豪之时,没有屌丝之痛的公务员们则在捧读《大清相国》,在几百年前的官场中翻找在当代腾挪的智慧。其实,《大清相国》是小说家王跃文于2007年出版的一部小说,一直畅销,在2013年突然获得“公务员必读书”的冠冕,变得更加炙手可热。其中原因,是媒体爆出王岐山向下属推荐此书的消息。继《旧制度与大革命》之后,王岐山再次客串了一次优秀图书推销员的角色。 《大清相国》主角陈廷敬行走官场50年,揭时弊,倡清廉,恤百姓,有情怀,但他同时也深通妥协迂回的智慧,但愿广大公务员们学到的不只是后者。 二、文学三剑客新作难获喝彩,现实打败现实主义作家 2013年,三位最具现实关怀的作家,继续引领着中国文学对现实的强烈探询欲望。余华出版了《第七天》,阎连科推出了《炸裂志》,贾平凹出版了《带灯》,它们是这一年里直面当下现实的力作。然而,转型期中国现实的神奇和荒诞,让作家们的想象力相形见绌,这些作品并没有得到多少喝彩。
《第七天》描写主角杨飞去世七天里的遭遇,七天里,他遇到因拆迁而被逼死的人,因卖肾感染而亡的人,因杀警察而被处死的人,林林总总,当然不过是现实的翻版。《带灯》描写乡干部的困惑与困境,《炸裂志》则描写一个乡村在短时间里爆发成一座城市后带来的人性扭曲。不过,三位作家笔下的故事,读者早已在新闻中耳熟能详,被消费得烂熟,阅读他们的小说,就像看一部已经被剧透的电影,没了惊奇,没了意外,即使拍摄技巧再高明,也难被打动。 令人惊讶的是文学尺度的宽松。余华、阎连科在海外演讲时,每每被问到这一问题,在提问者眼里,余华与阎连科小说中讲述的故事极具批判现实精神,这样的书能出版,让他们感到意外。其实,文学尺度的确足够宽松。某种程度上,是当下中国神奇的现实豁免了文学,使人们对文学开始脱敏。余华、阎连科、贾平凹们今日面临的挑战,是想象力被现实甩得太远。往昔,他们以曲折离奇的人生故事摇撼读者的心旌,如今却只能气喘吁吁地跟在光怪陆离的现实后面,亦步亦趋地摹写。说他们是被现实打败的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夸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