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齐尹孟田 于 2012-8-3 13:40 编辑
思辩(44)
——————————————————————————————————————————
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
——关于《思辨(3)德治与法治谁更适合中国国情?孰先孰后?》一文答网友
田孟 胡桃评田孟的《思辨(3)德治与法治谁更适合中国国情?孰先孰后?》的留言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呀!老田的政治觉悟相当的高,而且文笔也不是一般的了得。(杂文貌似更高一层?)应该多多发表一些这样的文,让更多的人了解政治,喜欢政治.” 田孟回复: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社会。所以不管你关心不关心政治,政治都会与你个人相关。有人说过:“地上本无路,只是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一条路。”与此同理,世界上本无什么制度和道德,只是主张的人多了,就成了和必将成了制度和道德。一滴雨水算不了什么,但若是忽视了所有的雨水不仅江湖会涸竭,而且总有一天会因此连大海都会干涸现底的。因此,我们不能轻视每一个人的呼声,也不能自视轻如为鸿毛而对这个世界无言无语,逆来顺去。法治、正义和真理是人类社会的曙光和方向,是千千万万人的希望所在,是它在维护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而正义和真理是由千千万万成个普通人维护的。 ————————————————————————————————————————
夜狼评田孟的《思辨(3)德治与法治谁更适合中国国情?孰先孰后?》的留言
“悲观地认为,中国在一百年以后才能达到真正法治国家的雏形”。 田孟回复:很难说的.也许还会有停滞不前,甚倒退的现象.现在,在一些地方不是掀起所谓"背诵《语录》唱“红歌”的闹剧么?形式都有是为其思想内容服务的,是内容的表现。这些人搞这“文革”时期种向某人表忠心这一套“仪式”,其思想是什么不言而喻了。一些人在网上大肆为三十年前的极左路线中国叫好网管们视而不见地纵容,却对批判"文革"及其之父的言论,以"涉及敏感问题不准发表"来严加绞杀,这就说明,复辟思潮开始泛起来了! 但是,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支持中国必将走上法治、民主之文明之路的信心。绝大多数中国人向往自由民主,痛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人治”时代,这就是实行法治的基础和必胜的根本保证因素。还有,近三十年的政经改革,中国人民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就说明了,依法治国的正确性。前后两个三十年对比,从一个完全“一人说了算”“说谁是反革命谁就是反革命”连国家主席和大多数开国元勋,就因某人一句话,一夜间从中国领导核心变成阶下囚,有的还人头落地,更不用说普通话百姓和小小官员们了。而现在,就是普通百姓,要抓要捕,得由检察院批、公安机关专职实施、法院审判才可以。这么大的进步,只用了三十年时间,为何我们没信心经过更深入的政经改革,再用三十年能达到世界法治先进国家的水平呢? ————————————————————————————————————————
XXO评田孟的《思辨(3)德治与法治谁更适合中国国情?孰先孰后?》的留言:“法治,但是可行吗?”
田孟回复:中国现在正在试行的就是初步法制治国方针。这三十年的实践证明:以法治国远比“以阶级斗争为纲、抓纲治国”要文明进步,这个进步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就肯定了依法治国将长期实行下去,直到人类进步到完全以道德自律的无阶级社会为止。 ————————————————————————————————————————
夜狼评田孟的《思辨(3)德治与法治谁更适合中国国情?孰先孰后?》的留言:
“通过‘李刚门’就知道我们一直都在‘人治’。” 田孟回复:它反映了“人治”流毒尚未全除、余孽尚存、法制尚未健全,说明中国的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政治、经济改革事业不可以半途而废,中国的法治理想不可能一蹴而成,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