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99|回复: 0

[板路] 新时代的文盲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20-6-8 11: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新时代的文盲

新时代的文盲569 / 作者:快乐.每一天 / 帖子ID:272224


咱们从小就经常听人说,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社会做贡献!你会发现咱们现在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教育的目标都是要和社会互动。

但是对于每个个体的生活而言,比如怎么选工作,怎么找对象,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教育。当然了,这些东西我们都可以从生活中慢慢习得。

但是以下几个方面,就不是随随便便能学到了,而是非常非常专业化的东西,但是同时呢,又是必不可少的,对我们的生活又极其重要。

我总结了大概3个方面:健康 金融 法律



首先是健康方面,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头号大事,但奇怪的是,我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几乎可以说是完全空白。

大多数人对于健康的了解,基本上都是来自长辈的经验,或者是微信公众号的造谣文章,就这些东西可以说95%以上都是不靠谱的,因为它既不设对照组,也没有具体的参考数据。

比如说喝酒伤身,那请问每周摄入多少毫克酒精算伤身?到底怎么个伤身法?喝多少酒是可以正常代谢,多少酒是会对身体有影响,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曲线图像?

再比如说吃什么补充维生素、补充氨基酸,或者是吃了抗癌,那请问,一个成人每周的最低有效摄取量是多少?不同体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每周补充多少合适?

还有运动方面,不同工种的人,应该怎样运动?什么时间运动?每周运动多久?消耗多少卡路里?

你会发现这些概念在我们脑海里,完全就是非常非常模糊的,因为在现代医学出现以前,人体是一个“黑箱”,你只能依靠模糊的感受去理解。

但是现在医学发达了,都可以用各种指标去“量化”了,所以每个人对健康的管理,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就像对待九九乘法表、对待高考题一样烂熟于胸。

那有人说,咱们可以花点钱找营养师咨询咨询嘛。但问题是,私人营养师成本太高了,而那些一小时的咨询又不会给你负责,因为“健康”这东西,是需要“个性定制”的,需要根据你的实时情况及时做调整,普通人只能靠自己。

谷歌的前首席工程师,雷·库兹韦尔,就是那个写《奇点临近》的,据说每天要吃150多种补充剂。别人看来都觉得太Crazy了,但是他却认为,对待自己的身体,就应该像检修机器、检修飞机一样严谨啊,必须尽最大可能让每个指标都合格,如果飞机检修员就给你糊弄糊弄过去了,这种飞机你敢坐吗?

虽然普通人没有这个精力和成本,但是对自己的健康建立一个有数据参考、有具体指标的基础认知,这个总还是可以做到的吧。

但是很可惜,我们其实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做。



除了平时的一些健康问题,还有关于体检和看病的。

到底多久体检一次呢?体检些什么项目好呢?体检出问题后到底怎么处理?医生说手术可做可不做,那到底做不做呢?严重程度有多大?手术如何选医院?如何选医生?国内和国外的技术区别在哪?需要特地出国治疗吗?

就这些问题我们其实都是两眼一抹黑,直到出事的那一天,才慌慌张张的病急乱投医,最后很可能就做了一个非常随便的决定。

日本的一个医学教授曾经就说过,60%的病人都是死于“无知”。

这个60%对不对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无知”是比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还要可怕的。

世界上最倒霉的事,不是得大病。而是得了大病后,明明是可以治好的,但是由于自己的信息闭塞,不知道及时发现、正确治疗,最终把小命搭上了。

而遗憾的是,我们在这方面从来就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性”的教育,对“性命攸关”的事一无所知,而且想学也没地方学。



然后再来说说金融方面。说“金融”可能有点远,但是说“理财”就比较贴近老百姓了。

很多人可能觉得,把钱存银行、存余额宝就安全了,但实际情况是,有一个东西叫做“通货膨胀”,这些“安全”的理财产品,大概率是跑不过通胀的。

你100万存进去,10年后,购买力可能只剩下50万了,咱们辛辛苦苦攒的钱莫名其妙就缩水了,你说这冤不冤?

有句老话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想要保证自己的劳动成果不缩水,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

比如你是什么风险偏好的?该买股票还是买基金?买什么基金,指数基金还是一般的公募基金?在同样的收益率下,如何通过配置一些外汇、一些海外资产,去对冲风险?

这些东西咱们在学校里,可是一丁点儿都没学啊,但是这对与我们每个人来说,又是极为重要的。

现在有两个人,同样在40岁的时候赚了100万,一个懂资产配置,一个啥也不懂,到了60岁,两个人的区别很可能就是天壤之别了。

一个凭借稳定的收益增长,经过20年复利效应后,资产翻了很多倍,依靠被动收入实现了财务自由。

而另一个人,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第一种,不懂瞎买,赔得精光。第二种,光存银行了,没跑过通货膨胀,到了60岁资产缩水,100万还不够养老呢。

这个就是金融知识的力量,他可以让两个起点完全相同的人,在多年以后,过上完全不同的生活。

而咱们普通老百姓,在“钱”这种“利益攸关”的事情上,几乎是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



最后一点就是法律了,说句不好听的,咱们其实每个人都是法盲,你说咱除了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还知道个啥?

对于一些常见的债务纠纷、财产分配,这里面的法律法规几乎是一无所知,等到出了事儿后,才急急忙忙找律师。

律师一看,哎呀!你要是能多做一步/少做一步,这房子就是你的了/这钱就不用赔了!

网上有一个段子说,和律师结婚就要好好过日子,要不然离婚的时候,你一毛钱都拿不走。为什么这么说啊,就是因为律师知道婚后财产分配判断的“边界”,他知道法院是怎么判的。

举个例子,比如婚前我买了一只股票,后来涨了不少,请问,离婚的时候,增值部分算作共同财产吗?需要分割吗?

答案是:如果在婚后没有操作过,这种增值就是自然增值,属于婚前个人财产。但是如果你在婚后频繁买进卖出,那就算是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了,另一方可以要求分割。

你看,就这种事儿,咱老百姓谁能知道?除非你真离婚了,等到分割财产的那一天,律师才会告诉你。当然了,不是所有人都离婚,但是我们遇到合同纠纷、劳务纠纷、债务纠纷,这里面的坑也是数不胜数。

很多人打官司打到最后,结果判下来,哭着跟律师说:“哎呦妈呀,我当初要知道是根据这个判的,那我打死也不会这么干啊!”

这个就是因为,普通人不知道做事的“法律边界”,过了边界/没过边界,就会导致两种完全相反的判决结果。而某些重大的判决,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



所以你看,这个就是现代化社会的复杂性所带来的毛病,普通人的生活经验“活着”是够用了,想“活得好”就得另想办法了,需要一些专业化的知识作为补充。

但奇怪的是,这些性命攸关/利益攸关的东西,学校竟然不教,为啥不教呢?因为现代社会讲究“分工”: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普通人只需要挣钱就行了,用挣来的钱,再去购买别人的服务。

就这个理论你听起来是挺对的,我们不用学炒股,不用学治病,只需要找专业的基金公司和专业的医院就行了。

但问题是,我们现在就连如何选基金,如何选医院,这种最基本的事儿都不知道。现代社会已经把普通人完全给“隔离”出来了,这个“普通人”指的是所有非专业人士。

有些传统行业里的大土豪,家里十几个亿的资产,明明可以找一个靠谱的基金公司,让资产稳稳当当增值。但是他不知道啊,只能自己瞎买,结果在股票上亏出屎。

所以曾经就有一个经济学家说:“不要被现代经济学的社会分工所迷惑,有些事情是没法分工的。”

“未来的穷人不是买不起,而是他根本不知道要买什么、上哪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