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飞倒仰 发表于 2011-12-18 14:22:44

试论靴形铜械的来源和用途

试论靴形铜械的来源和用途
林蔚文
靴形铜钱,或称不对称形铜锁、靴形铜
斧(boot一shapehatehet)、足形斧(Pedi-
勃rnZh。rchot)等,先秦秦汉时期主要分布
于中国的广东、广西、云南、湖南以及越南、老
挝、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近几十年来,
在中国云南的晋宁石寨山滇人墓葬群、江川
李家山墓葬遗址;广西恭城秧家及平乐银山
岭墓葬;广东德庆、广宁以及湖南等地都有不
少的发现。最近几年,在云南的昌宁①、广
西的武鸣②等地,又有一些靴形铜钱出土。
1989年在江西新千大洋洲发现的商代大墓
中,曾出土了几件类似的铜器,在早期的报道
中,发掘者称之为靴形铜锥,此后有研究者认
为应称为双肩铜铲更妥一些。尽管如此,此
处出土的这一类似靴形钻的铜器,仍然是引
人注目的。
关于靴形铜械的器型分类和年代分期问
题,汪宁生和蒋廷瑜先生曾先后做过深人的
研究和论述。对这一器物的来源和用途,他
们也做了初步的探讨⑧。近些年来,随着各
地考古的新发现,笔者对靴形铜锥的来源和
用途这两个问题产生了一些新的看法。


鹰飞倒仰 发表于 2011-12-18 14:24:18

一、关于来源问题
如果除开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
的类似铜器,那么靴形铜械在中国分布最北
的地点约在一长江中游的湖南省南部地区。因
此,前此国内的一些研究文章都把目光注视
于长江中游以南的一些地区,认为靴形铜锥
的主要分布区域在云南、广西和越南北部,因
此其发源地也当在这一地区无疑。有的还进
一步认为,在福建、江西等地还没有发现明显
属于越人的青铜锥,在浙江等地也仅零星发
现一、二件凤字形铜械,因此,所谓越.人的青
铜械实际上只是西欧、骆越和滇越人的青铜
钻。浙江、湖南等地发现的铜械,是岭南越文
化向北传播的例证。由于受考古发现等方面
原因的局限,这些看法似有片面之处。至于
其祖型,一些研究者认为,在中国和东南亚地
区发现的磨光石器中无一与此种械形状相对
应,因此它有可能是从某种同类的青铜器中
派生出来的。有的则进一步认为,靴形铜锥
可能是从凤字形铜锨发展而来的,等等。
关于靴形铜械的来源问题,其实早在本
世纪四十年代,日本著名考古学家国分直一
教授在《台湾史前时代靴形石器考》一文中就
已明确指出,中国南方部份地区及东南亚地
区发现的靴形铜钻,其祖型当为良堵文化的
靴形石钻,其源头亦在于此④。当然,由于当
时考古资料的缺乏,国分先生无法充分论证
这一问题。近几十年来,随着江浙等地考古
工作的不断开展,类似的考古实物例证不断
涌现,它们不但证实了国分先生当年论断的
正确性,同时还以充分的事实,进一步证实了
良褚文化以及后来的吴越文化向南传播的历
史踪迹。
根据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可以认为
靴形铜锥的祖型是江浙地区史前时期祛泽及
良诸文化中的带把石刀及邻份靴形石械,其
发源地当在这一地区无疑。商周以后,其一
路可能经江西等地传人中南、西南及越南等
地,另一路则可能经台湾由海路传入东南亚
的一些地区。这一问题陈述如下。
所谓靴形铜锁或不对称形铜钱,实际上
是因其形而命名。迄今发现的这类铜器,大
致上形状都象一只长形靴,其絮有椭圆形、六
棱形或长方形等形状。要部一般都较长,刃
部呈弧形。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刃部左右两侧
不对称,形如靴状。如加细分,大致上可分为
三个类型。I型,制作多较粗糙,花纹仅限于
登部,且较简单,刃的两端不对称的程度相差
不大。11型,刃的两端长短相差悬殊,不对称
显著.其中又可细分为两种。有的刃部短的
一端已成圆形,形如足踵,或称为“圆踵型”。
有的短的一端仍保持尖角,而刃身较高,更有
黎斜置与刃的短端成一直线者。Hl型,刃
的一端变为方形,使整个器型真象一只靴子,
故亦称为“方踵形”。此外,尚有少数属于靴
形诚中的异型,有的形体较大且细一氏,有的刃
尖上卷如钩形或呈圆孔状⑥(图一)。然而,
不管这些类型如何变化差异,但其最主要的
特征即“靴形”却是都存在不变的,其变化只
不过在刃部的另一端有“圆踵”、“方踵”或“长
踵”、“派呼”之别而已。
国分直一光生在《台湾史前时代靴形石
器考》一文中提到的良.诸文化有关石器,所据
资料呈三十年代何天行、卫聚贤先生等人的
考古调查所得。其中的一些石祛,现在江浙
等地的一些学者有称之为破土石器的。近
二、三十年、江浙地区的考古新发现,为探讨
和论证靴形铜铀的祖型及其发源地提供了有
力的新证据。
根据有关考古资料,近二、三十年间江浙
地区出土了为数众多的类似石器。从类型看,
大致可分为三类。I型,器身为扁平长方形
或略呈半月形,一端有斜向把手,有单、双面
刃,考古报告称之为带把石刀。在江苏常熟
三条桥良诸文化遗址⑥和武进寺墩良褚文化
墓葬遗址⑦中有出土(图二,1、2)。H型,斜
把三角形石铀(刀),也有称为斜把破土器等。
器身呈扁平或不等边三角形,斜把(也有直
把),单面或双面刃,多磨制不精,刃部有使
用痕迹。这种石械(刀)在江浙地区的一些遗
址中比较常见,如江苏昆山绰墩良褚文化遗
址⑧、常州牙墩新石器时代遗址@、浙江舟山
群岛孙家山遗址⑩、浙江余杭长命乡良诸文
化遗址@、江苏丹徒赵家窑团山遗址@等都
有发现(图二,3、4、5、6、9)。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石钻(刀)延续的时间较长,旱的可溯至
换泽文化时期,晚的可衔接于湖熟文化时期,
时空跨度都较大。111型,直柄曲尺式靴形石
刀,也即所谓的“直柄切刀”。柄直且长,刃部
微弧,器型呈曲尺状。这类石器在江苏江宁
县咎庙遗址⑧和浙江余杭县石鸽乡良诸文化
遗址⑧中都有发现。后者发现的这一石刀,刃
部非常锋利,研究者认为当是剥剔兽皮的工
具(图二,7、8)。
如果将以上三种类型的石械(刀)与先秦
秦汉中国南方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靴形铜锁比
较,就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确很相似。其中l
型石刀即带把石刀与上述的11型靴形铜械
近似。111型石刀即直柄曲尺式靴形石刀,与
11、111型的某些靴形铜锁类似。至于H型石
锨(刀)即斜把三角形石锁(刀),从总的形状
看,从“型靴形铜城中也可以找出某些相似
的内涵。
台阵史前时期诸文化遗址中,也曾发现
不少靴形石器。但与江浙地区上述几种类型
近似的,似乎只有垦丁和大马磷等遗址出土
的类似靴形石器⑧(图三,1、3)。台湾凤鼻头
文化中的石锄,有宽平圆刃、左右有不对称而
成为所谓“靴形”的。还有曲尺形石器,也是
“靴形石器”中的一种,磨刃在外边0。这种
曲尺形靴形石器,从器型上看,与上述江浙出
土的m型石刀几乎毫无二致(图三,2)o
从以上的比较研究来看,中国南方以及
东南亚地区的靴形铜械,在器型方面与江浙
地区部份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有关石器确有
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种类似的文化内
涵在其他地区并无发现,因此它们不会是偶
然的。有鉴于此,我们可以说靴形铜铱的祖
型当源于江浙地区良褚文化甚至更早一些的
史前文化的有关石器之中,江浙地区应是它
们的主要文化渊源所在地。台湾地区的史前
文化遗址中虽有类似石器的发现,但在一定
程度上,它与印纹陶及有段石锌等著名的文
化遗物一样,可能与中国东南沿海史前文化
对他们的传播关系密切。然而,做为史前时
期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们也可能因此自
台湾直接经海路传播到东南亚一带。著名的
印纹陶和有段石镑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就是
其例证之一。随着东南亚各地青铜冶铸业的
发展,人们依这类石器的形状而铸造靴形铜
锨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因此,就源流而
言,台湾地区当是传播的起点之一,尽管它们
的源头还可能在于江浙地区。
另一方面,自江浙地区经江西等地内传
往湖南、广东、广西、云南乃至越南北方等地。
必须承认,在这一传播路线中,还存在着一些
缺环。首先,在吴越地区没有发现靴形铜铺。
这种现象可以有几种解析,其一,只是迄今为
止尚未发现而已。其二,良诸文化的一些内
涵,在南播之后吴越人没有再加以继承和沿
袭,而西欧骆越等地的越人却依然故我,“落
伍”地沿袭了这些文化内涵。应该说,这种可
能性是存在的。从历史上看,吴越地区的越
人在春秋时期曾称雄于世,社会经济和生产
力的发展水平较高。就农工具而言,先进的
青铜犁桦、镭、镰、耘田器、锄、削、锉等逐渐取
代了早先原始的石器工具。这些青铜农工具
在造型等方面,有不少发展和革新,早期原始
的石质农、工具受到淘汰和摈弃亦属自然,靴
形石器的淘汰和不模仿制造,在一定程度上
是可能的。相反,西欧骆越等地社会经济和
生产力水平相对而言发展较慢,虽然他们有
了相当规模的冶铸业,但是在农工具的革新
方面,仍远逊于吴越人,如吴越一些先进的犁
锌、铜褥等在此不见。他们更多地是因循守
旧地传承早期各地的一些古老文化内涵,因
此,靴形铜铀出此并不反常。
此外,在这条传播路线上,我们还应当看
到,类似于靴形铜铱的铜器,在江西新干大洋
洲的商代晚期墓葬中出现了。虽然有关人士
对这一器物的定名有不同看法,但从器型看,
我以为它可以介于铺与铲之间,称之为锁也
有可取之处。尽管如此,其与靴形铜械的一
些近似内涵,仍为我们探讨靴形钻自江浙南
播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浙江郸县曾出有凤字形铜铀,这种类型
的铜铱近年在福建北部的崇安县也有过发
现。从器形等方面看,两地的年代大致相当,
约当春秋前后。凤字形铜械在广东、广西、云
南乃至越南等地也有不少发现。虽然它与靴
形铜械形状不尽相同(如上述,有人认为靴形
锥是由凤字形钻演变而来),但是它们都属于
锨类,二者都可统称为青铜锁。为此,闽浙地
区发现的这些铜锁,为论证这一问题又提供
了新的线索。在这条南播通道上,凤字形铜
锥与靴形铜铱共存,这一状况在某种程度上
填补了上述的一些缺环。兼之江浙地区裕泽
及良洁文化靴形石器的普遍存在,使我们更
有理由相信这一看法。当然,这一看法也仅是
初步的,它还有待于各地,尤其是江浙闽赣等
地更有说服力的铜器等器物的发现和验证。

鹰飞倒仰 发表于 2011-12-18 14:25:07

二、关于用途问题
由于靴形铜锨的造型比较奇特古怪,因
此关于其用途的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
是。归纳起来,主要有除草器、武器、切割用
具、祭祀用具以及纺织用具等几种说法。国
分直一认为靴形石器及以后出现的靴形铜
锨,是用以除草的农具,在某种场合,也做为
祭具使用。他认为,良褚及台湾等地出土的
靴形石器其倾斜角度都在4。“一700之间,刃
第3期
部较大,靴形器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推断
器。此外,台湾高山族以及东南亚等地的一
些民族也有使用类似的铁制靴形器及“草娅”
除草的做法。在一定场合上,也做为祭器使
用⑩。蒋廷瑜先生认为靴形铜钻有用于切割
和横劈,有做为杀伐兵器和砍劈工具的,有的
装饰华丽,可能作为仪仗或用于舞蹈@。汪
宁生先生认为,它决不是割治皮革的工具,而
是一种武器或“仪式斧”⑩。此外,云南江川
李家山滇墓出土的一件,考古报告将其列为
纺织工具⑩。
我以为,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发现的
青铜靴形铺,有一点是可以首先得到肯定的,
即做为祭祀用具。从各地出土的有关器物
看,一些靴形钻制造精美,铀上刻划的图案或
为羽人舞蹈,或为羽人划船,还有蛇(蛟)形图
案等,有的则刻有几何纹图案。这些图案在
中国南方先秦秦汉时期越、蹼民族使用的一
些铜鼓中也基本可以见到。越、蹼人铜鼓图
案如羽人划船纹等都有浓厚的原始宗教含
义,其与水上祭祀关系密切@。因此,类似图
案在靴形锥上的存在,也显示着这类器物作
为祭祀用器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从民族
学资料看,台湾高山族部分支系也有将类似
的除草器—靴形铁锥用于举行除草祭祀仪式的国。对此看法,前人的意见也比较一致,
因此,这一点的用途可以得到肯定。
靴形铜锁除充当祭祀仪式用具之外,我
以为它的用途是多方面的。在古代社会生产
力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一般而言一种器具往
往都是多功能的,我们可以不必拘泥于一个
公式之内匕从江浙、台湾等地发现的靴形石
器看,我以为I型和111型即带把石刀和曲尺
式石刀,似有可能更多地用于切割食物野果
甚至于一些动物的皮肉。H型石器即斜把或
直把三角形石铺,由于其较重大,用于农业耕
作的某一环节如破土或耘草似有可能。类似
的用途也可以引申于后期各地出现的靴形铜
铱上。纵观这些铜锥,其奎部一般不太长,要
口较小,似仅适于安装短木柄。其刃部多在
400一60“角度之间,有的刃部尾角还微微上
翘,因此,用于切割各种果实或动物皮肉是比
较适宜的。再者,装上短柄后人们也可持此
砍割野菜和树上的果实,这种功能是一般的
刀削所不能仿效的。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
铜锨,也可能用于农耕除草等作用。台湾的
派宛人,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仍使用一种称
之为“草娅”的铁质除草具,其形状与靴形铜
械有类似之处,主要用于旱地操作如在落花
生、蕃薯等农作物中除草⑩(图四)。因而,在
装上木柄后,越、樱人持此器在山地或沙地农
作物间铲除杂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象一些
踵部不大突出的靴形铜锥,大致上更适合于
上述的除草活动。
当然,还需要看到的是,古代西甄、骆越
以及滇人的采集狩猎活动在社会经济中占有
较大的比重,做为一种常用的工具,它们可能
在更多的场合中是做为砍割野菜、果实和植
物块茎以及切割动物皮肉的工具而使用的。
做为除草农具,在这些地区的使用率较之前
者显然要小一些

鹰飞倒仰 发表于 2011-12-18 14:25:19

注释
①云南省博物馆等:《近年来云南昌宁出土的
青铜器》,《考古》1990年3期。
②广西文物工作队等:《广西武鸣马头安等秧
山战国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12
期。
⑧⑤汪宁生:《试论不对称形铜械》,《考古)>1985
年5期;蒋廷瑜:《先秦越人的青铜锥,,《广
西民族研究》1985年1期
④⑥@⑩金关丈夫、国分直一:《台湾考古
志》,东京法政大学出版局,1979年。
④常熟市文管会:《江苏常熟良褚文化遗址》,
《文物》1984年2期。
⑦南京博物院:<(l982年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
址的发掘》,《考古》1984年2期。
⑧南京博物院等:《江苏昆山绰墩遗址的调查
与发掘》,《文物》1984年2期。
⑧常州市博物馆:《江苏常州好墩村新石器时
代遗址的调查和试掘》,《考古》1974年2期。
⑩王和平等:《舟山群岛发现新石器时代遗
址》,《考古》1,a3年一期。
⑥⑧余杭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良诸文
化》,一987年。
@团山考古队:《江苏丹徒赵家窑团山遗址》,
《东南文化》195,年1期。
⑧魏正瑾:《宁镇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点
与分期》,《考古》1983年9期。
@金关丈夫、国分直一:《台湾考古志》第197、
233页。
@韩起:《台湾省原始社会考古概述》,《考古》
297,年3期。
@蒋廷瑜:《先秦越人的青铜钻》,《广西民族研
究》195,年z期。
@汪宁生:《试论不对称形铜械》,《考古》198,
年5期。
⑩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发
掘报告》,《考古学报》1975年2期。
@林蔚文:《论越蹼民族铜鼓船纹的几个问
题》。《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4期。

嬋影 发表于 2011-12-27 16:41:17

顶一个,好贴!~

浅小墨 发表于 2024-2-6 13:43:51

{:11_1143:}

真实姓名 发表于 2024-2-13 18:25:10

好的谢谢楼主分享

蔷蔷蔷 发表于 2024-2-14 09:44:36

好的谢谢楼主分享

过路友人 发表于 2024-4-10 09:15:07

{:11_114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试论靴形铜械的来源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