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7-15 11: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 电信/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春天来了,可我却什么也看不见(盲人的世界一片黑暗,就好像我们正常人一个人独自走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却天天都是,年年如此,没着安全感,尽管有拐杖,偶尔也迷路)。美妙的声音听不见,喜悦与悲伤说不出(聋哑人,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无法用正常的言语来表达,他们听不见也说不出。就好像我们高兴了想大声叫出来,悲伤了可以找人倾诉,渴望与人交流,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些都要靠语言和表情的结合才将是真挚的情感表达最佳效果,可是在他们的心理和情感上永远存在着缺陷)。瘫痪者,他们是最可怜也是最让人欣慰的,可怜的是他本身已经无法知觉所有事物,只能躺在病床上,需要别人的帮助,不想劳累别人自己却无法正常行为。欣慰的是,他失去了知觉,他不会感觉到痛,也不会因为什么而伤心,有人会照顾他,不会有人烦他,他是世间过得最安逸最"幸福"的人…对于这些人,作为正常人的我们也许对他们抱着不理解,也不懂他们的世界,而我们对他们的同情应该大于嫌弃,不应该去歧视他们,他们也有被尊重的权利。
你爱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爱人,爱他们的健康、他们的活力等等,在你的眼里他们都是优秀的,你觉得他们需要你的爱,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能他们深刻的感受到,你情感的表达毫不费力的就可以准确传达,他们也能准确收到。可是对于他们,这群特殊的人儿,也许你跟他们的交流更费时费力,而且就算你把所有感情用到,他们也不能准确收到,所以或许你会嫌弃他们,或者会懒得费时费力的跟他们交流。然而,要知道只有语言或者行为的情感是不完美的,只有两者兼具才是一个正常人情感的正常需要。所以他们的心理和情感上多多少少始终是会有缺陷的。
记得我们那儿有一个盲人,他整天拿着根拐杖摸索着,那时我还小,很同情他,记得有一次我去商店买东西,看见他坐在路旁,我带着不解上前问他为什么坐那儿,他说:"我迷路了,小妹妹,你能告诉我我家的那个巷子在哪儿吗?"然后我一直引着他回家去,他家住在教堂旁边,我记得他家光线不好,过门槛时我提醒他别摔跤,哪有灯、哪有什么障碍物等等。他笑了笑说:"我一个人生活了这么久,家里的东西还是很熟的,小女孩你是谁家的闺女啊!养了这么好的一闺女,我这儿又没啥东西给你吃,好人有好报,祝你将来学业有成。"我告诉了他我是杨家小孩儿,他总是表扬我,说我是好人,祝我好人有好报。当时天快黑了,我准备告辞回家。回到家里我把经过告诉了爸爸,说他还表扬了我,说我是个好闺女,祝我好人好报,学业有成。爸爸大声笑了笑,然后跟我说:"崽啊,这有什么好可怜的啊,人这一辈子就是这样,这么多年他走了那么多路知道回家的,他已经习惯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你帮了他一时帮不了他一世啊!"直到现在我才知道爸爸这番话的真正用意。回忆起那个盲人说:"我生活了这么久,家里的东西我熟悉的。"其实每个人都想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强大,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软弱,不让别人带着可怜与同情的眼神来帮助这"弱小"的人。
记得普通话朗读作品中有一文章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因为施舍的最高原则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当时太小我还不懂,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当时我是不是让他觉得自己很没用了,是否伤了他的自尊心了。或许我真的错了。或许我当时可以说:"我刚好要去那边有点事,不如,我们一起走吧。"到他家时也应该让他掌握主动权,像普通人家一样,他是主我是客,我是被安排,而不是主动安排他的…因为施舍的最高原则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