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可可 于 2014-7-24 09:53 编辑
可可往事(21-2)
谢谢可可朋友的浏览和真挚的留言!谢谢你能有如此贴切的理解和情感! 朋友,你说得挺好!的确,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轰轰烈烈的爱情;也少有浪漫的爱情;新时代的青年人很难体会和理解。 ——东樊各庄知青的博客      大约是在从1979年年开始,那些知青开始大批人走了,招工、顶父母的班回城了,到了1980年,城里下来的“知青”除了和当地农民结婚的和家庭出身不好的外,能找到门路回城的都走了,那知青宿舍几乎空了。那一年,我父母也在落实政策快平反了回到那遥远的地方工作生活,而我高考后,到省城上学去了。临去省城上学之前,那几位来村上插队时间快有十年、已在那里成家了的“知青”哥哥姐姐都来我家为我送行,他们对我和我父母说了许多祝福的话,回忆起我几年前许多顽皮的糗事,“可可你考上大学真有出息!你是全村第一位考出去的娃。以后可能分在城里当国家干部了,你爸爸妈妈也快平反了,你一家子人都快要离开我们村了,这一走就不知什么时候才回来,也不知还能不能再见到你们这一家子人。”他们流泪了,我妈妈也流泪,我也跟着他们流泪,真有些难分难舍。我按父母的要求改口第一次称呼他们“叔叔、阿姨”,他们却对我爸妈说:“不碍事,不碍事的。随他叫哥叫姐好了,叫习惯了嘛!”他们有的人从身上掏出几元钱要我收下,有的把非常精致的、可以看出那是他们珍藏了有些年份的、封面上烫金色花卉图案的笔记本送给了我……
自那以后,我去了省城上学,二哥那年在对越反击战战时征兵中去当兵上了前线,父母领着大哥、姐姐迁回赣南去了。从此,那些知青中有的人我再也没见到过,也不知其下落。近三十年来,那几对当年在知青点成家、最后一批撤离、安置工作的老大“知青”,和已嫁当地农民为妻的真正实践当年“一辈子扎根农村当农民”誓言的女“插青”,我还能偶尔见过一两次外,其他人再也没遇见。当年被他们当“小把爷”逗乐的我,如今也不能再称“青年”,我儿子现在的年龄都和当年那些“插青”中的部分人差不多大小,而今当我再次遇到他们时,他们有的人已当上爷爷、奶奶退休在家养老了。他们说起当年感概万分,唏嘘不已:
世事难料啊!转眼间人已老。我们的青春啊!和着汗水、泪水,在那个“无限忠于”的年代,跌落在异乡田地的泥土里,不知哪朵花儿,哪颗苗还能记得我们?还有那些吃苦耐劳的乡亲们,你们可否还记得当年那一群城里来的年轻人?
[——读东樊各庄知青的博客(蓉)《与同学聚会在北京》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