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58|回复: 0

[原创文章] 往事(40)青春、电视和诗歌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4-8-19 17: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可可往事(40)



青春、电视和诗歌

——写在“石头村-可可博客”在网易开博六周年纪念日前

可可

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非常贫穷落后,尤其是在农村,生活和生产水平与几百年前的封建社会时代没多大的区别,直到1988年底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地方人均收入才越过国家标准温饱线(当时的国家标准:人均收入人民币150元/年以下,现在国家将这个标准已调整提高到人均收入人民币700元/年以下;各省市地方自定的标准不同)。那时候绝大多数农村还没有公路和电网,不用说有什么家用电器(与“电”字沾边的用具只有手电筒),夜间照明用的都是煤油灯。除栗木锡矿有电厂外,在我们镇(当时叫公社)只有镇上有一台小火力发电站供电给镇上的单位和居民照明,其他地方没有通电网,照明全都是延用几千年来的点油灯来解决。我家开始用上电灯时间,大约是在1974年或1975年,由各家各户捐凑出一定数量的旧铜盆、铜钱、铜壶和用生产队公积金从县物资局买回一台水轮机和水力发电机(那时购买一台发电机必须要用一定现金和废旧铜材换购),从那以后才结束点油灯照明的历史。

即使到了八十年代初,电视机还是稀罕物,不仅价格昂贵,一般收入的家庭买不起,而且它还是当时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国产的只有黑白显示屏,而且产量很少,所有商店供应的电视机都是凭票购买的,你有钱无专购票也不卖给你。所以,那时候为买到自行车、家用缝纫机、上海产的手表、电子管收音机、双卡座收录机、黑白电视机(进口彩色电视机几乎没有样品,其他的可能还未上货架就被有“关系”的人和商场人员“走后门”、“内部供应”提货走了,很少见摆在货台上公开出售。)这些紧俏品不“走后门”、“拉关系”是很难买到的。彩色电视机大多数是从日本进口,价格更贵,而且数量更少,一台17或20英寸的日立或东芝彩色电视机的价格约3000元,这是一个数相当于当时一个科级干部大半年的工资收入。所以,一般人家买不起,城镇普通家庭是没有电视机的。只有在县城以上的城市极少数家庭和机关企业单位有。建制规模稍大一些的机关单位和企业是以工会的名义购置的。

那时的电视只有一两个频道,还是通过县广播电视局的差转台转播的,节目很少,电视剧和文艺类的节目不是天天有得看的,是隔三差五才播放一集或一期。尽管这样,那小小的会议室或职工食堂,每天晚上吃过夜饭后,就挤满了等着看电视节目的男女老少。我们那几个从学校分来的年轻人,不愿挤在那里,多数晚上是捧一本小说或者诗集、期刊杂志打发那一个个长夜的。

中国大陆朦胧诗的兴起始于上世纪七十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初,在中国诗坛刮起一场飓风,这股风到了九十年代就减弱消退了。我对于新体诗的兴趣,也是始于伊,那时候读的多一些,习作很少,写过一些,可惜在几次工作稠动、搬家迁移中那些随意写在信笺上、记事本的诗稿大多遗弃了。随着结婚成家和年龄的增长,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变迁,生活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读书和写作,对诗的热忱就渐渐冷淡起来,以至在二十多年中很少再读书和写作。直到2006年下半年,我从供职的那家公司辞去副总职务,回到离家几百公里外的小城,重返原供职的机关上班,这时的我已不是先前的什么“长”、什么“老总”了,不再担任何实际领导职务后一身轻松,只是机关中一般干部,感觉工作任务没多重,完成它不费什么劲,大部分时间都比较清闲,加上离家远,一个人在那里没甚事好做。于是,在中断二十多年的写作练习后,自此又重新开始了。没有刻意要求自己一天、一周、一月下来写多少行、多少篇,也不规定自己必须写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只是为打发寂寞无聊的时间而随意写,完全是为了好玩。这几年来信手写的“博客日志”约有二千多篇,其中“诗歌”大约有七、八百首吧!但多数是那种不守韵律的仿古诗,其中为数不多的自由体新诗全都是用直白的语言写成的,没有一篇似我年轻时曾喜欢的“朦胧诗”。

回想起三十年前,我依然怀念我那些青春岁月。那时的我多年轻啊!十八、九岁青橄榄的年华。刚从学校毕业分配工作不久,在小镇上因为没有什么文娱活动,生活很简朴。到了晚上,单身工的我们,各自找消遣,有的工友聚在一起丢扑克,有的几人挤在房间听时兴的"双卡盒带式"录放机或电唱机的邓丽君的“糜糜之音”,有的人则单独行动,那是去与恋人“压马路、数星星”了。而我和联克等“完全处男”坐在床沿上热烈地讨论北岛、顾城、舒婷,还有郭小川、贺敬之、泰戈尔、拜伦、裴多斐、普希金等……兴际一来,情不自禁吟哦一段,往往是先单个人的即兴朗诵,后来其他人中途加入进来齐声吟咏。那时我们还多年轻、多单纯啊!我们可以面对田野、江河、远山、夜空即兴背诵一段又一段的新体诗和放歌一曲《甜蜜蜜》。

如今,不要说数字高清晰电视机、移动电话这种普及到农村的平常家用电器,就连电脑互联网开始进入农民家庭,物质和精神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的程度,是我们年轻时代不可比的。可是,物质生活质量是大幅度提高了,社会提供的文化精神产品也丰富了,可是,人们的幸福感受程度却并没相应提高。有的人精神更贫困、时时感到空虚、无聊和苦闷,我也是如此,对书的热忱渐渐冷淡了,越来越懒于读书,那些多年前买回来、当时准备留着以后慢慢细读的几架子的书,大部分还原封不动地待在书架上。

呵!岁月带走了我的青春和热情,我的青春似小鸟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往事渐远,过去的许多事和人在记忆中渐渐朦胧起来,就如以前曾热爱的那些“朦胧诗”真的朦胧得连标题和作者都记不清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