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9-16 12: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可可往事(58)
—————————————————————————————————————————
儿时的奢望
可可
我小的时候有时会跟随妈妈到街上赶圩 ,心里总奢望妈妈卖了鸡蛋后能给我花二两粮票、6分钱(可用同等数量大米换,外加付费3分钱)买一碗上面飘着几点油花、小排馓和葱花的素面,每一回走到供销社饮食店闻到这那美妙的香味时,我就身不由己地脚步慢了,清口水止不住地涌出,肚子咕咕地滚动,眼泪不争气地浮了上来,可我从没对妈妈说我肚饿、很想吃面条。妈妈牵了一下我,小小地说:“这几毛钱是要用来买盐、糖精、水火油、洗衣粉、作业本和攒下来帮你们姐弟仨买热天穿的背心褂子的,不然到夏天就没你凉快衣裳穿了,我们还是忍忍回家吃油茶淘粥吧!”我知道妈妈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只好勾着头,强迫自己不去往店里看那些食客坐着或站着用筷子挑着面条吃的景象,无声地跟在妈妈的后面小跑着逃离那个地方。 有一年暑假快结束的一天,和我随妈妈到十里地外的栗木镇上赶圩。妈妈说去卖一些大米和豆子什么的换回我兄弟和姐姐三人的新学期买笔墨、作业本、小背心褂子、趿趿鞋的费用。因为我养的那十多只麻鸭,今年的价钱贱,全部卖了可能也就二十来元,我们姐弟仨的学杂费就要用掉1/2,余下那点钱全用来买几斤肥肉炼油,管全家吃几月才到年底杀年猪才能接济得上,给我们每人买作业本、笔墨等的钱只有靠口粮和从来不舍得吃的豆子来解决了,尽管那时我家的大米还不够吃,每年到四、五月份要靠爸爸去矿山向熟人借粮,掺和着红薯、芋头、南瓜吃才能免强糊口度过。
那天一大早,身高仅有154左右、瘦小的妈妈挑着一担箩筐,下面大半筐是新出的大米、上面放着的是绿豆、生葁、芋头之类,很沉。妈妈挑着沉沉的一担小跑着走在前,我挑着从邻居、全家老少10口人从镇上下放来的杨庭芳伯伯家借来的一对特小号箩筐,里面盛着满满的米糠,约20公斤。我当时年仅十一岁,个子很单薄瘦小,看上去要比现在同龄人矮小许多。我挑着这20公斤的担一路跟在妈妈的身后小跑赶了十华里的路,累得我大汗淋漓。一路上妈妈不断地夸奖和鼓励我,才使我没有放下担停下来歇息。妈妈还趁机教育我要懂得家里成年人为让我们姐弟仨都能吃饱不受冻、能上学不辍学、用得上作业本和笔墨汁,一年四季都很辛苦地劳作,平时比这辛苦十分。她要求我们老实本份做人、凡事让着别人,莫在外与人争吵,不给家里添麻烦,好好读书、体恤家里的大人们,多为家里分担一些负担和困难。虽然那时年纪尚小,但我完全懂妈妈说的话的用意,知道妈妈这是用这种方式教育我、锻炼和培养我。妈妈还说:“让你跟我来赶圩,主要目的是让你体会一下大人们的辛苦,学习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称量计算、做买卖交易的。妈妈总有老了做不动这些事的那一天,而你总会长大独自担当生活,到时你就必须与一些陌生人打交道、如何计划、算数、做买卖交易的,不然怎么生活下去呢?”妈妈这段话我听得似懂非懂的,但我仍很响亮地答道:“嗯!我懂,妈妈。”
大约走了两小时又三十分钟,十点左右我们终于来到镇上由骑楼连成几里长廊的长街中部的“闹子”了,我和妈妈在街边找了一个空地摆好四只箩筐和那些豆子、嫩葁和净过皮的芋头仔,有人上前看货妈妈便热忱地做推销和讨价还价,即使从边上走过并没停下来看货和问价,妈妈也会主动地问:“要米吗?新打的。你看这些你想称点回去吗?价钱好商量啊!”小时候我胆子特小,特别怕生人,不要说主动与人打招呼说话,就是不说话面对那些来我家窜门的亲戚我都会十分不自在,紧张得手脚发僵不知如何摆放才好,老想立即躲避。妈妈鼓励我也学着她这样子主动招呼人,说好要快些卖完货,到供销社的商店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好,尽量赶早一些回到家,她还要上对面岭上割两担龙基草,不然过两天就断薪了;而我还要赶回去放鸭,那一群鸭被关在我家附近河边大柳树下水凼的围子里半天了,这时候不知它们饿得怎么叫唤呢!
大约是晌午过一个钟头后我们将带来的所有农产品全都售出去了,妈妈带着我到供销社综合门市部将她早就盘算好了的生活必须品买了,当我们走到饮食店那儿时,妈妈说:“肚子很饿了吧?走,进去妈妈给你换碗面条吃,我刚才特意为你留出了两抓米呢!你今天可是出了大力气的,妈妈奖励你。”
我急忙拦住妈妈问:“妈妈,你也吃么?”妈妈说:“我还不饿,你吃饱肚子好有力气赶路,我回家吃。”我知道妈妈和我一样,现在肚很饿,但她为省下那几分钱宁可受饿。心想妈妈比我辛苦却不吃,我怎么能独自一个人享受这奢侈的午餐呢?于是我说:“妈,我们还是不进去了,都回家吃吧!排队买票要费这么多时间,要吃这碗面条我们还得在这耽误不少时间,我那些鸭子现在不知饿成怎样了,要是饿瘦了,又会少卖好多钱的,我们赶紧回家吧!妈,我不想在这里吃面了。”妈妈给我正了正草帽说:“好!不吃就不吃,这钱妈为你攒着,等过几天把鸭子卖了,我给你们姐弟三个都买一件背心褂和一双趿趿鞋,如果还有点余钱,我再到粮管所买两把挂面,我给你们做着吃,我们有的是葱花,酥点黄豆,每人再煎一个鸡蛋,放一砣猪油,嗯!——香喷喷的,包你比这里的还要好吃、还管个饱。好不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欢呼起来:“好哇!好哇!我可等着吃啊!”
妈妈用充满爱怜和欣慰的目光看着我,问:“口渴了吧?走,我给你买冰棒吃去!”我高兴极了,那两分钱一根的淡黄色的香蕉冰棒可是我极想吃到的。其实,我对香蕉毫无概念,就如我对苹果不要说它是什么味道,就连是什么样子的,直到十多岁高中毕业时都还没见识过。只是上一年的夏天在锡矿小姨家平生第一次吃过冰棒,他们告诉我这种从未体验到的香味是从离我们这地方仅几百公里外的更南面地区种植的一种叫香蕉的水果中提取的香精芳香。若干年后我才知道,香蕉冰棒里,其实没一丁点香蕉的成份,只是水+糖精+色素+人工合成香精的产物。妈妈这个提议我没再拒绝,因为当时的气温太高了、我太渴了、对一年前对冰棒的美妙体验太刻骨铭心了。妈妈带我走到猪肉行左边这一头百货门市部门口,有一老妇在自制的遮阳伞下摆买薄荷水凉茶,一张旧八仙桌上几个玻璃茶杯盛着淡茶色的水,上面用一块方形玻璃片覆盖住,她身旁还放着一只比水桶还大的铁筒罐,在底部安了一只小水龙头,那杯中的闵茶就是从那儿放出来的。八仙桌下放着几个底与上口一样大小、有些像铁壳开水保温壶却比其大一些的瓶子。这老妇显然是在这营业多年或是有些名气的人,就连不经常上街来的妈妈都知道她姓氏,象熟人一样直呼其“张伯娘”。
妈妈掏出一枚2分的毫子对张伯娘说要一根香蕉给我崽,老妇说:“你来得不巧哎!今天的日头火太濑了,几壶的冰棒不到十二点钟就全卖光了,一根都没剩下,对不住哦!要不你两子娘喝一杯薄荷茶解解渴嘛!又凉又甜、有薄荷的香气,消暑又解渴。弟弟,张伯娘没哄你,这薄荷茶好喝的呢!”老妇柔声和气地劝我们。我看着妈妈没出声,妈妈将那枚硬币递给老妇说:“好!给我们两杯”,我实在太渴了,接过杯子就咕碌咕碌一气喝个杯底朝天,妈妈这时才喝了两口,她把自己杯中的薄荷凉茶全倒到我的杯中说:“早上挑着一担糠赶路出了一身大汗,这大半天又没得水喝,这娃崽肯定是太渴了,这里还有,喝吧!”我想妈妈也是在这大太阳下半天没喝水,一定同我一样渴,我怎么能将她的水全喝了呢?于是就将茶杯捧给她说:“我不渴了,妈,你喝。”那卖凉茶的老妇见我们就样为一杯凉茶你推我让的,就夸我:“这弟弟年纪这么小就这么懂事了,好孝顺哦!难得!难得呀!来来来!张伯娘请你们喝,送给你一杯,不收钱的,快喝吧!”妈妈急忙拦住说:“使不得呀!这么濑的天气,你老人家在这日头火下做这小生意,着实不易,我们怎么可以白喝你的凉茶呢?要不我再买一杯就是了。”说着就把1 分钱的毫子放在桌上,将那杯满满的一杯递给我,换下我手中她先前倒给我的大半杯凉茶说:“喝吧!喝了好赶路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说:“对不起啊!挑这么重的担子走这么远的路,也晒了大半天,让你空着肚子回去,连一根冰棒都没吃着。”我安慰妈妈说:“没关系。等以后我们有钱了,不要说吃面条,我也去饮食店点两盘肉菜,那香蕉冰棒,我们隔三差五就来街上买它十几二十根,用大磅保温水壶装回家 ,全家人都吃上不止一根。”妈妈高兴地说:“好啊!我儿有志气,要敢想敢做,要努力去实现,以后就看你的了。”
-----------------------------------------------------------------------------------
附录:谢春阳在QQ空间上发的一条“说说”:
早餐吃了9元钱,一个平民的幸福生活——3元钱4个葱油饼,3元钱4个珍珠小烧麦,3元钱2个卤鸡蛋,外带自备浓茶一杯。物价比多少年之前翻了不知多少倍,但仍然时一个平民百姓可以接受的价格。幸福还是不算太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