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百姓大舞台”走进桂林各县(自治县) 文化大餐 快到身边来
|  | 12月17日,“百姓大舞台”走进恭城。(资料图片)
|
|
|
造梦·溯源
桂林“百姓大舞台”是桂林“文化立市”一个响亮的品牌。从2009年4月开始举办起,她就因老百姓演、老百姓看、老百姓评而深受欢迎,桂林到处是她的粉丝。
在延续以往成绩的同时,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强化文艺精品创作,培育地方文化品牌,提升桂林“百姓大舞台”等群众文化品牌影响力。这意味着,桂林“百姓大舞台”需要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使桂林的群众文化生活更加精彩,帮助更多基层老百姓过上丰富的精神生活,“百姓大舞台”的光芒,要覆盖到更广阔的县区及厂矿、村屯、社区、部队等基层单位。(本报2014年12月19日3版等)
追梦·见证
父老乡亲面前 我就是男主角
今年12月17日下午,“桂林百姓大舞台”走进恭城。我和文艺队的29个兄弟姐妹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登台演出,成为舞台上的主角。那种感觉,太棒了!
我今年43岁,从小就喜欢跳舞,当我还是十几岁的时候,我就跳过霹雳舞、现代舞。别看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那时候,我跳舞好认真,只要有空就跳。可惜后来,霹雳舞、现代舞渐渐不流行了,加上结婚成家后有了生活压力,我的舞就跳得少了。
但是,我对舞蹈的热爱从未消失。三四年前,我和朋友商量,把村里爱好跳舞的人组织起来成立个文艺队,几个朋友一拍即合。“蕉山村文艺队”就此扯起大旗正式成立。
一开始我们跳瑶族舞,后来广场舞火了,我们又开始跳广场舞。渐渐地,文艺队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村里未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大姐大嫂看到我们跳得好、跳得开心,也陆陆续续加入。每天晚上吃过了夜饭,我们这些摸惯了锄头、耙子的农民就聚集在村里的空地上跳舞。
要说这跳舞,还真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邻里之间难免有点家长里短的小矛盾,现在也不怕了,大家夜晚一起跳个舞就没得事了。有了事情做,打牌、赌钱的人也少了,村里的风气也越来越好。有时候,晓得哪个地方有演出,文艺队组织大家去看看,开拓下眼界。时间一长,文艺队里的大姐大嫂看上去都要比同龄人精神得多、年轻得多。
虽然3年多的努力,文艺队取得不少成绩,但我觉得这些还不够。很早就听说有个“桂林百姓大舞台”,在那里表演的都是老百姓,我们也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登上那个舞台。只是不知道,这样的机会何时能到来。毕竟,市区里的文艺团队有好多好多,人才更是数不胜数,对于农村文艺队来说,不知道要何时才能轮到。
让我没想到的是,机会真的来了!今年国庆节后,县里文工团的领导找到我说:“桂林百姓大舞台要来恭城演出了,你们可能有机会上台表演,准备一下吧。”我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整个文艺队也都高兴坏了。
精挑细选,我们决定排练比较有特色的瑶族舞蹈《长鼓舞》,我带领队员苦练了一个月,并且还和队里其他几个男队员承担了制作舞蹈服装、道具的费用。有人问我觉不觉得亏,我说不亏,跳舞对我来说是上瘾的,现在日子好了,荷包鼓了,出点钱算不了什么。
最终,我们如愿以偿,最后不仅真的登上了“百姓大舞台”,并且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赢得了一阵阵掌声。
演出过后,我把晚报上关于当天演出的报道看了又看,觉得特别开心。队员们也一样,有了这次登上“百姓大舞台”的经历,他们对我更加信赖,村里的大姐大嫂现在特别感谢我,她们说以后我要组织什么活动,喊一声就得了,她们一定跟我去。
参加了“百姓大舞台”演出,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感受到了专业演员的水准。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其实,我们恭城有各种文艺队伍一百多个,光是我们观音乡就有14个。我们这个队伍上得了大舞台,说明我们跳得好,别的队伍肯定也想超过我们。通过彼此的竞争和学习,我们恭城的农村文艺队的水平就会越来越高。如果大家都跳得好了,恭城的瑶乡文化就能越传越远,将会有更多外面的人了解瑶乡、喜欢恭城。
从2009年4月至今,桂林“百姓大舞台”共演出150多场。经过5年的发展,“百姓大舞台”作为桂林群众公益文化品牌,探索出“政府花小钱,百姓得实惠,群众文化火,社会更和谐”的新路子。她在文化惠民方面取得的经验,更引起了各级、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央和自治区领导多次对“百姓大舞台”予以肯定。
(讲述人:赵光华 恭城观音乡蕉山村文艺队队长)
圆梦·盘点
为了让“百姓大舞台”这块公益性、群众性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更加闪亮,2013年11月,“桂林百姓大舞台走基层”活动正式启动,深入走进县区、厂矿、村屯、社区、部队等基层单位演出。截至今年12月底,“百姓大舞台”已先后走进阳朔、全州、资源、灵川、平乐、灌阳、兴安、临桂、恭城、荔浦等县(自治县)。
“百姓大舞台”的每一次“盛装出现”,不仅为当地群众送去了丰盛的文化大餐,打造出了影响力更为广阔的文化品牌,更将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宣传到了基层,使党的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