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53|回复: 2

[美文欣赏] 铜臭与墨香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5-5-6 14: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 电信/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大概在十年前左右,那时我还是一个贫农家庭里的读书孩子。父母亲除了种地就是下网屉补鱼虾。我母亲还有一件格外的事可做,那就是揍我。她是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对我的教育堪称惨烈,我可以说,如果今天的我还在心底保有一些做人的良知,那仰仗我的母亲。在她的擀面杖教育模式下,从小的我并不是村里小孩们的伙伴之一。一年四季除了上学基本上就待在家里翻看那么几本破书。基本上不知道同龄人正在做什么,是正举着粘杆粘知了,还是拎着水桶去钓虾。有一次有事需要穿村而过去找在田里劳作的父亲,走在村里,老太们对我议论纷纷:这哪个村的孩子……

活得很封闭,生活在学校与家的两点一线之间,对外界的颜色,只能靠想象。家里的孔雀牌电视播放出的画面,是黑白色的,人脸都惨白惨白的,没给我留下什么鲜明的印象。唯有书本,能让我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人们的活法。

我父亲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能背诵长段的古文,喜下象棋,基本上我们的家庭是一个耕读之家的模样。在我很小很小,都还不识字的时候,他买过一些卡片,大概有百十来张,每张上面有一首古诗加配图。买回来以后教我背诵,背熟了以后走亲戚,父亲就特别爱带着我。

我对那一套小卡片,有几个印象——第一是王维《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卡片上的配图是一个白衣的书生跟一个白衣的女孩,站在硕果累累的红豆树下,书生的手背在后面,手里捏着一枝带叶的相思豆

我得说,这首诗加这幅图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四岁的我的心里,留下了这就是“搞对象”的印象,埋下了一颗淹不死的情种。还有一首诗我更喜欢,是李白《将进酒》。叫这个名字的诗我记得有四首,但我只记住了李白。不是因为对诗本身的理解,而是配图。图上面李白白衣飘飘袒胸露乳,帽子歪着,倚在宫殿台阶上,一手举着酒樽,一手抚摸着啤酒肚——明显是喝高了。后面的背景是,皇帝跟大臣跟妃子的嘴惊得能塞下鸡蛋。我心说,真他妈有面子。从此深爱上了此人。

所以在我十五岁以前,我一直都幻想做一个文人。因为在我看来,他们是一群不用担心吃喝拉撒睡,不用担心住房问题,也不用担心讨不到老婆或者是地里的庄稼收成如何的群体。他们唯一的工作就是写写诗,跳跳舞,收获别人的崇拜,白衣胜雪来去如风。

不仅如此,还能青史留名。

中华五千年,帝王有八百多,就算是搞历史的,也未必能记清这些人。而韩柳文章,李杜诗词,已经流芳百世。虽然目前文化市场比较困窘尴尬,大家已经不怎么看书,但是再流芳五十世,应该问题也不大。一支笔,竟然能写透千年,伴着海枯石烂,依然流传下去,这让我心神荡漾。

年龄再大点,见识增长了后,我才发现,这些都是童话是假象,青蛙永远睡不到公主,王子才不会要一个村姑。

李白曾经问诗仙阿杜借过几十两纹银,诗仙不知道是真醉了还是怕还钱装醉,一直拖了好些个年头。弄得憨厚的杜甫很着急,又缺钱花销,只好给他写诗一首:“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大意就是,天都这么凉了,我还没钱添置厚衣裳,李白你怎么看……但毕竟是文人,要说得隐晦一些。以至于后人以为杜甫真的是因为同情正在流放途中的李白的遭遇。其实不然,是怕他走太远,要帐无门了,我想李白在收到这首诗以后,一定神情尴尬,赶紧喝了一口大口酒。

杜甫晚期穷得很,虽然一直也很惨,但据我了解,他之前经常写一些泛舟水上的诗句,像什么“老病有孤舟”,“危樯独夜舟”,“湖色春光净客船”……说明他的困窘还不至于到无米下锅的地步——再穷还租得起游艇嘛。但是后来他写了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风大变,不谙平仄,不求押韵,像一个诗狂。几个抢了他屋顶茅草的孩童,也被他骂为盗贼。不难理解,他问李白催账,也是情有可原。

李杜是中华诗文化的代表人物,尚且如此困窘。我不禁想到一个词——君子固穷。孔老二说这句话的本意是:君子应该安于贫困。在我看来这是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与弟子周游列国时无米果腹,借钱借粮食的事他从来不肯自己干,非让徒弟去。这里的“固”字,应该作安于,或者是守,来解释。而在我的理解下,这个固字,应该是原来或者应该的意思。

即文人就活该穷。

中国古代的文学质量很高,几千年长河,也没出现几个职业文人。大家基本上都有别的工作,从政居多,武将也有,做生意的也有,混得次一点的,如陶渊明,自己种豆子吃……反正饿不死的,没人想到要出售自己的才华。当然了,柳永绝对是个例外,但当时文人的酬劳也起得很好听,唤做润笔——说白了就是婊子的牌坊。

但以前的文人,毕竟比今天的好混。因为以前因为科举制的缘故,只要会写文章就能当官,在今天这条法则适用不了——你会写文章,很好,那请问你英语怎么样?数学呢?物理化学呢?等等等等,哪怕你智商180,样样擅长,最难的问题还是来了:你家有后台吗。

我听到蛋碎声不绝于耳。

而且搞文学,肯定是一条不被理解的路。“你个死鬼,还看个屁书!孩子该换尿布了!”或者“家里煤球又烧完了,你还写什么卵呀!”等等等等,俗务缠身,红尘羁绊,使我不能开心颜。

这个时候,我就开始幻想,自己是个有钱人该多好。我可以很老实的说,我就算有了钱,也不会用在买车买房上,我就是希望当一个安静的富二代,整天待在书房里,摆弄自己的这个爱好,钱多没处花,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聚一帮文字朋友,在一起探讨文学,这已经很奢侈了。很希望自己不会有经济压力,可以自由自在地躲在自己的字里行间。

毕竟文学是我的情人,没钱怎么搞情人呢?

但现实是,时间似乎总是不太够,精力也不太够。一身臭汗的下班回来,做做饭,洗洗碗,给儿子换换尿布带他出去溜达一圈,回来捧本书还没翻两页,人就睡着了。每天都活得庸碌,空白,这让我感到焦虑。

这两天朋友辛册跟陈进,应该对这事深有体会——没钱没房没长相没对象,整天忙着找工作,在这个吧辛册一直是块高产的肥田,这些日子也被生活的烟熏火燎湮没了。

像个小学生写作文一样来个总结吧,说了这么多,我已经感觉到无话可说:在钱与文学之间,我很希望他们产生点联系,能养家糊口。自己又多少有点排斥,一些臭老九的自尊作祟,希望自己的文字排列这门技艺,不受到铜臭的污染。我以前常爱说一句话:我的文章一钱不值,但是千金不卖。
———当然了,这句话纯粹是为了装逼。
有个姑娘跟我说,我文章不再打动人,不再让人感到锋芒毕露。我想这样平实的东西,应该是我以后的主方向。我在生活的途中渐渐发现,那些怒发冲冠,或者老气横秋,或者圆滑于世故,最后的面孔总会变得静默。我深信,娓娓道来才是文章的归处。为此我放弃了很多噱头,很多幽默梗,犀利梗,吐槽梗,我到这里讲一个故事,说一下想法,说出来了,就舒坦了,别的,我也管不了了。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7-3-30 11: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1_489:}{:1_489:}{:1_489:}{:1_489:}{:1_489:}{:1_477:}{:1_481:}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7-4-7 10: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钱 和文化  一样不能落下,我们要做一个有钱的文化人!! 这个社会 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