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离不开“吃喝拉撒”,尿液是人体正常生理代射的产物,正常人的尿液颜色呈淡黄色的,天冷时多清澈,天热时多黄色,这与出汗和饮水多少有关,但也可以随着饮食而变化。尿液不仅是身体排除废物的途径,还是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尿黄像浓茶:多留意肝脏问题 正常的尿应该是淡黄色的,其色素主要来自尿黄素及少量的尿胆素和尿红质,这些物质都是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 但根据人当天的饮水量、运动出汗量、药物、食用色素等,尿色也会有不同的变化。比如饮水少或出汗多时,尿量减少尿液浓缩,尿色变为深黄。如果饮水量够了,尿液颜色能恢复正常的清澄、无色或淡黄色。大量饮水时尿量增加,尿液稀释,尿色变浅甚至透明。 
如果服用黄连素、大黄、维生素B等药物,也会引起尿液变黄。而服用抗结核的药物利福平,则可能出现尿液变红的现象。如果没有吃药,但尿液的颜色跟平时相比,突然变黄长达三天以上,就要引起重视了。 尿液突然变黄,往往预示着肝胆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肿瘤、胆结石、胆道阻塞、梗阻性黄疸等。尿常规检查结果中,如果胆红素增高为主,则可能为梗阻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梗阻、胆红素排泄不畅而形成的黄疸,它可由感染、结石、寄生虫、肿瘤等引起。 因此,需要进一步检查肝功能、胆脾肝B超等。如果尿胆原增加明显,则往往预示着溶血性贫血,也可能是G6PD缺乏症,或者某些药物食物引起。如果胆红素和尿胆原都表现为阳性,表明肝细胞的损害,可能患有药物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 
注意:如果尿液长期发黄,一定要留神身体还有没有其他症状,如黄疸、疲倦、上腹部不舒服和疼痛,要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早检查:学会诊断或推测自己是否得了肝病 肝脏很容易患上如A型或B型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或是肝硬化等疾病。其中,最为严重者是肝癌。一旦患上肝癌,病人是九死一生的,而且病情发作快,死亡也快。肝病可怕之处,正是在于病人并没有特别显著的症状。 患病者可能会腹胀、胸口闷、食欲降低、伤风感冒、发烧、作呕等,但平常人都不会把这些现象当作一回事,而自己到药房里买药吃,导致病情恶化,最后甚至丧命。 
专家解释:一般疲惫、腹胀、肚痛、黄疸、食欲不振等症状不表示肝功能不好;但即使是能吃、能喝、能跑、能跳,或是运动健将,也不代表安好无恙。正因为大部分的肝病是没有症状的,这也就是医生称肝病为“最大的隐形杀手”的原因,所以不可不慎重。 像咖啡色的尿,就肯定和肝胆有关系。所以,奉劝大家,每天早上仔细观察尿液和粪便,然后调整生活、饮食习惯,就可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