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的意见》,到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推进重大的部署,这些重要决策及食药部门采取的措施,都为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机遇。”2月25日,在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制造”药物创新传播论坛上,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申敬旺副司长对医药产业创新升级进行展望。 医药产业要创新升级,“中国制造”的药物创新就应具有国际化视野,应有鼓励持续发展的政策、科技和市场动力,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建设中发挥药品“中国制造”的积极作用,造福全世界。论坛上,医药产业要创新升级,走向国际化,成为创新型制药企业代表发出的最强音。 工信部消费工业品司吴海东副司长表示,关于十三五的重点任务我们提了8项重点任务,分别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健全供应保障体系,推动绿色改造升级,提高信息化水平,优化产业布局结构,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战略,创新也已经成为医药工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词,创新是医药产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同时,创新也是解决医药企业及其产品质量安全及其品牌建设、产业集中度等问题的关键。 论坛上,来自我国制药领域极具创新特色和实力的四家企业(绿叶制药、江苏恒瑞医药、天士力、复星医药)的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各自的创新经验和走向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些故事。 作为我国医药国际化研究的重要单位之一,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简称医保商会)的研究和观点无疑是业内十分看重的。医保商会副会长许铭认为,目前我国申报国外临床试验的产品逐渐增加,传统中成药是一个方向,生物类似药是另一个新的趋势。他建议,我国医药企业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美国等医药高端市场,同时,要加大对非洲市场的关注,非洲各国政府正在扩大参与“国际卫生覆盖”(UHC)体系,非洲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大量国际资本涌入,但非洲的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他建议国内医药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同时,他强调,当前是中国制药产业在全球医药产业链延伸的重要阶段,我国医药企业在国际注册认证能力、研发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全球范围内的资源组合能力都在提高。随着“十三五”对原料药产业的规划,我国医药产业将向环保、技改、节约资源、提高附加值、向下游延伸的方式发展。 许铭预估,2016年,我国医药外贸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增速3%~5%。同时,对外投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形式更趋多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