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茶。资料图
打油茶。资料图
恭城油茶。资料图 广西恭城,史称茶城,地处湘、粤、桂三省要冲,置县于隋末唐初,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恭城瑶族自治县。 2014年9月,恭城瑶族自治县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在这个荣誉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长寿密码?油茶,是其中的“大功臣”。 恭城油茶“养生汤”,每日一碗延年寿 走进恭城,扑面而来就是一股油茶香。油茶,常见于恭城当地人的早餐中,有的家庭甚至三餐都离不开油茶。恭城人认为,油茶具有防癌、抗衰老、降脂、健胃消食、提神醒脑、祛湿避瘴等功效,素有“养生汤”“爽神汤”之美誉。当地很多百岁老人都有喝油茶的习 惯,打油茶也成为恭城最具特色的饮食习俗。 “我每天必做两件事,做健身操和喝油茶。”2015年已经103岁的李玉珍说,她最爱的是早餐喝的那碗油茶,以前都是自己做,现在年纪大了,就让小辈来做。在恭城,每天早上家家户户都会架起铁锅,将茶叶、生姜、油放进锅里,捶打出一碗碗蛋黄色的浓汤,配上点心成为简单的一餐,配上各式菜肴则成为待客盛宴。 “恭城油茶喷喷香,又有茶叶又有姜,当年乾隆喝两碗,给它取名爽神汤。”这一唱词在恭城的祖祖辈辈间流传,传遍了大街小巷。 据史料记载,恭城人喝油茶的习惯源自瑶族同胞,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油茶是世居山区的瑶族同胞根据山地潮湿、瘴气阴重等环境特点而研发出来的一种保健饮品,长期饮用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 2008年,恭城油茶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油茶不说煮而称“打”。其统—制作方法是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盐加水煮沸,多数加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恭城油茶还要加上磨醉的花生粉,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涩,并因煮的时间恰到好处,被举为各地油茶之冠,享誉八桂。 恭城人喝油茶不分季节,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都在喝。客人到来则不分时辰,随时煮好奉客。与油茶相伴的还有各种香酥甜脆的糕点、各式各样的糍粑,花色品种极多。 《中国日报海外版》甚至将“恭城油茶”誉为“中国咖啡”。据悉,恭城已经成立“油茶协会”,当地政府和这一协会都有志于逐步使恭城油茶这一“长寿密码”让全世界共享。 2015年关帝庙会暨第五届恭城油茶文化节上,外国友人在体验打油茶。资料图 百岁老人李玉珍在喝油茶。资料图 难得瑶乡水土气,人活百岁不稀奇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恭城,活到九十不稀奇。2013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底,恭城全县90岁以上老人有1205人,占总人口的4.03‰;百岁及以上老人有33人,占人口总数比例为10万分之11.03。按照每10万人有常住健在百岁老人10名的长寿之乡最新标准,恭城瑶族自治县已是妥妥地达标。 除了油茶享誉全国,恭城的水果也是名声在外。恭城水果以月柿、沙田柚、柑橘等为主。柿饼有止咳、降血压、止腹泻、减肥之功效,被中华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柚子具有养颜、润肺、利便、降低胆固醇之功效,享有“天然水果罐头”的称号;柑橘富含蛋白质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可降低胆固醇,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常喝油茶,多吃月柿、沙田柚、柑橘等水果,恭城人的长寿秘密就隐藏在这些日常不起眼的生活饮食习惯里。 恭城还有山歌唱道:“难得瑶乡水土气,难得生态可持续。难得如今好日子,人活百岁不稀奇。” 作为长寿之乡,恭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80.93%的森林覆盖率更使得恭城成为一个天然氧吧。当地政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落实到了各个方面:扩充植被多种果,建设新村推旅游,打造和谐“美丽恭城”。 除此之外,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还高度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对老年人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恭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油茶飘香,和谐安康,福寿绵长,长寿文化已成为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