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保健是很多人都会忽略的事情,不知道该如何去保护心血管,其实保护心血管很简单,每天只需一小时就可以了,快去试试吧!
每天1小时 保护心血管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高发疾病,而且成了许多人的“心病”,没病的时候不觉得,一旦患病了抓耳挠腮的着急。生活中,对于心血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但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在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做到三个一,那么就会减少甚至杜绝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每天运动一小时 每天坚持一小时的有氧运动,对心肺健康都有很大的好处。另外,也可以制定一个健康计划。如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有条不紊的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健康。 一盆花
一天之中,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紧闭的门窗虽然阻挡了室外各种空气污染,但却把室内污染留在身边。这时,我们不妨在室内养些花草,它们是对付室内污染的“天敌”。
绿色植物是家里的“天然氧吧”,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新鲜的氧气。同时也相当于一个“绿色吸尘器”,去掉室内的灰尘和粉尘。当然每天能看到绿色,还能让我们的心情保持愉快,起到护心的作用。 不过,对花粉有过敏史的人不宜在家里养太多花草,尤其婴幼儿对花草过敏的比例远远超过成人。此外,不要在卧室中养花草,它们会在夜里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如果你的阳台够大,而且通风、阳光灿烂,最好在那上面开辟一片小小的绿色天地。 一小时放松时间 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大,每天都把神经这根弦绷得紧紧的,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的情绪,导致很多人出现心肺疾病的几率越来越高,很多人被迫把逛街、吃饭、会友、交际、看电视和上网当作休息方式。 其实,我们所说的放松,是了无牵挂的精神放松,并不是强迫自己去放松。只有真正地放松才能起到保护心肺的作用。我们可以每天拿出一个小时来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同时,提醒大家的是,放松时最好同时做做腹式呼吸、深呼吸和扩胸运动,它们都能起到锻炼心肺功能的作用。 做到以上三点并不难,只是很多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健康的宝贵。本期内容着重从几个方面告诉读者朋友,在生活中,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猝死对人们而言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突然之间就如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真的是让人触手不及,你知道猝死的原因吗?怎么样保健才能预防猝死呢?
猝死 让人措手不及的伤痛
近年来,大家听到过不少明星突然辞世的消息,马季、谢晋、高秀敏、侯耀文、古月、陈逸飞……,他们都是因为心脏疾患导致了猝死,这些悲剧的发生,不仅给家人和公众带来了措手不及的伤痛,同时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猝死——最凶险的疾病
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事件链中最凶险、最让人伤痛的一环,是由各种心脏疾患引起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目前医学界对猝死尚无统一定义,通常认为从症状出现到死亡小于等于一个小时的就被认定为猝死。猝死发生时,患者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惊厥、抽搐、心跳呼吸停止、皮肤出现紫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我国心脏性猝死患者居世界之首,每年发病人数超过50万,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专家指出,心脏性猝死的死亡率非常高,一旦发生,在场人员必须立即就地抢救,患者才有“起死回生”的希望。实施心肺复苏术的时间是挽救生命的关键,1分钟内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抢救成功率是88%;4分钟内施救,成功的机会是50%;8分钟内施救成功率是15%;9分钟内施救只有6%的成功率;超过10分钟就基本没有机会了,成功几率不到1%。 冠心病——猝死发生的最大“元凶”
冠心病是引发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根据美国Framingham研究发现,男性占80%,女性占42%。但是专家指出,心脏性猝死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有些患者冠心病程度严重,但是经过积极治疗,侧支循环已经建立并运行良好,因此可以安享天年;有些患者虽然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并不严重,但是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并不在意,没有积极防御,却会因为某些诱因而导致突然死亡。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过度剧烈或持久的体力劳动导致过度劳累、长时间脑力劳动、睡眠严重不足、周围环境的强烈刺激、饱餐或大量饮酒、精神过度紧张、情绪过度激动等因素都会致使冠心病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引发猝死。因此,关注自身病情,积极进行防御,避免以上诱因出现,可有效防止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会“说谎”的心电图
看来,心电图正常也不等于没有冠心病。
临床上一般将冠心病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以及猝死型等5种。其中,后三种类型的患者—般都有相应的心电图异常,而隐匿型病人常无症状,部分病人仅在运动试验过程中才出现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心绞痛型患者发作时多可出现S T段移位,但也有约半数患者静息心电图可完全正常。这是因为这类患者尽管已有冠状动脉病变存在,但在安静时尚可维持心肌的血液供应,只有在劳累、情绪激动等状态下,心脏负荷加重,心肌耗氧显著增加,才会出现相对心肌供血不足。另外,只有当冠状动脉的血管狭窄达到70%~75%以上,方可出现供血不足。如果仅根据心电图正常就忽略冠心病的诊断,或者直到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才作出冠心病的诊断,就会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奉劝那些有冠心病可疑症状的患者,千万不要因为心电图“正常”而放松警惕。 “死板的”心电图仪器
心脏是循环系统中重要的器官。由于心脏不断地进行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活动,血液才能在闭锁的循环系统中不停地流动。在整个心动周期中,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都伴随着这种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受检者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这就是心电图。然而,心电图仪器是个“笨拙”而又“死板”的机器。如心肌肥厚,如果只存在右心室肥厚或左心室肥厚,心电图上可以表现出来;可是如左右心室都肥厚,由于电位可相互抵消,心电图就表现为正常了。还有一些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由于心肌缺血范围广泛,导致异常的心电向量相互抵消,而使心电图表现“正常”。此外,心电图仪的质量及灵敏度,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检出率仅有30%~50%
在没有心绞痛发作时,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检出率仅为30%~50%,而5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电图表现都正常。心脏病不是时时处处都发作着的,而心电图检查的时间很短,患者不一定正处于发作阶段。即使正值心绞痛发作,也有个别患者心电图可以表现正常。一种情况是心肌缺血较弥漫,使心电图异常互相抵消;还有一种情况是局部缺血范围较小,常规检查所反映的部位未能将缺血区包含在内。至于那些阵发性出现的、为时短暂的或常见于夜间的心律失常,普通的心电图则更容易遗漏了。
综合其他检查,让冠心病无处遁形 如前所述,常规静息心电图只是较粗略的检查方法,心电图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冠心病,尤其是那些有发作性胸闷、胸痛或有活动后心前区不适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为提高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可以采用活动平板试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手段来弥补一般心电图的不足,如仍不能确诊,还可以进行放射性核素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来进行诊断。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确诊为冠心病,即使每次心电图都正常,仍必须采用非药物和药物综合措施,以预防冠心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