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问我:世间最深的思念是怎样的? 我答:就是三棵树。 别人问:哪三棵树? 我说:第一棵树,枇杷树。第二棵树,桃树。第三棵树,海棠树。 枇杷树,是属于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项脊轩中》的结尾这样写道: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翻译过来的大意是: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整句话,没有一个字都写对妻子的思念,但每个字都是思念。 这株枇杷树就是思念,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是那么深沉而委婉的思念。 第二棵树是唐代诗人崔护的桃树。《题都城南庄》中写道: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曾经,一个叫崔护的书生到长安去赶考,名落孙山,情绪低落的时候去长安的南郊散步。认识了一个妙龄女子,一见钟情。女子的院子种满了桃树,开得正好。次年的清明时候,崔护对这女子的思恋已经深入骨髓,再次走到了那女子的家门前,但是女子已经不在了,只有满院子的桃花开得和去年一样的好,一样的美。 去年的人已经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有这满院子的桃花依旧在春风里绽放。 这棵桃树,便是崔护的思念。 第三棵树,是邓颖超的海棠树。《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这样写道: 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 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邓颖超是周恩来的结发妻子。其中这“你”便是指周恩来。 1988年4月,84岁高龄的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海棠盛开之际,写了这篇《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整段话似乎都是说海棠树,但是笔锋一转,实际是在说,周恩来已经去世十二年了,而邓颖超还住在原来的海棠花的院子想他。 这棵海棠树,便是邓颖超的想念。 三棵树,枇杷树,桃树,海棠树。似乎都在诉说一种思念:我终于失去了你。 世间最深的思念,反而说不出口,只能让它们随着树木一起生长。四季流转,枝繁叶茂的是树,更是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