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齐尹孟田 于 2012-7-22 13:16 编辑
思辩(3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静地看待贫富差距问题 田孟 相对贫困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贫富差别是自有史以来,无论哪个国家、哪朝哪代都普遍存在的,想要在当前彻底解决是不现实的,,恐怕在今后几百年内,也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贫富普遍悬殊才是社会当前要关注和抑制的。相对于一般的贫富差别现象,全社会普遍贫穷、全国生活质量指数普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问题更为严重、更应引起关注和重视。
有人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理解“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点,是不符合逻辑的。如果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国民经济非常落后,生活资料严重重不足,把只够一个人吃用的物资平均分给十人消费,那么,这十个人定会没一个人能存活。人会自己和子孙、种族生存作出本能反抗的行动,衣食不保,这十人中就会为死生而发生争斗,这时还能孤立地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来解决矛盾吗?所以,我认为“不患寡而患不均”是要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保证全体人民基体生活水平的物质和精神资料的前提下,通过道德和法律手段,比如提倡富裕的人乐捐、开征和调整个人收入税、奢侈品消费税等来调节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在“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指导下,社会发展进步成果由全体人民同时共享,以实现社会相对公平、和谐的目的。
如果绝大多数人的温饱都有没解决,或者说全国平均生活指数低于全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这种情况下谈“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没有意义了。因此,ZF应首先考虑的是“患寡而非患无意义的不均”致力于改革调整社会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事业,以增加国民收入,解善和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水平。那种不以发展经济,只以暴力手段“劫富济贫”进行“均财富”的“革命”,是不能最终真正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贫困始终存在、怨恨和争夺的意念因面对生存威胁的现实而始终没有消失,社会就不会有公平、安泰、和谐,大家都过不上舒服的日子。所以,必须先患寡之后再患不均。
讨论贫富首先要确定一个基准线才好说。欧美国家的人,生活在他们国家的“贫困线”之下,却大大超大过我们国家的“小康”人家的实际水平。让这些贫人来中国,过上我们的比人家贫富差距小得多、“均贫”前提下的“小康生活”,他们愿意么?如果我们可以选择的话,我们会舍他们的“贫富悬殊”的“穷人”生活、而选择现在这种贫富差距相对他们小得多、实际上比人家生活在“贫困线”下还不如的“小康生活”吗?我想肯定没人愿。所以,单单强调无条件的“均贫富”并不美好。
我不知道共产主义何时实现,但我知道当代不管是中国还是别的任何国家都无法实现这个社会制度,依仍还存在私有财产和私产合法的制度,就必然只能按劳按资贫配;因此,由政治经济地位差别形成的阶层就依然还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个人拥有的财富就有理由形成多寡的差别,社会就必然存在贫富差别。ZF现阶段和将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要做的事情不是要去消除贫富差距、平均财富享有权,而是依靠科学发展经济,保障国家发展、民生的物质供给,同时,国家进行政治改革,使之更能充分利用行政、法律手段调节社会财富合理分配,提高“贫穷线”的基准水平,使“穷人”的生活不贫寒困苦、象发达国家的那些“穷人”一样过着“贫而不穷”的生活。
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现实:我不愿再过着极左路线统治时期的“宁可天天吃社会主义的无油的青菜叶,也不要资本主义餐餐肉”的虚伪、贫穷的日子了;我不仇富,没有理由仇富。我也理解并接受贫富差距的现实。富翁们上亿的资产、住高档别墅、坐私人飞机出行那又如何?只要我和大多数贫民能够:住有一套商品房、行有一部几万元的国产小排量的轿车、口袋里还有一些余钱。这样,我和富翁相比,贫富差距悬殊且在一年比一年加大。但是,只要法律保护我的人权不受侵犯,我就能安享我这样生活,同样感到非常愉快。因为,我与富翁相比,我虽然还是“很穷”的穷人,但基本幸福的条件都俱备了,我为对这样的社会制度和ZF不满呢?没有理由!我为何要嫉妒富翁、非要共他的产、非要强迫他过我一样生活不可呢?那样纯属不讲道理!
于29 14:30回复 明日帝国评老田《 杂谈(168)是焉?非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