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乱成一团的队列操练 田孟 (此文内容并非完全真实,其中一部分为本人杜撰的.) 记得三十年前,在刚到南宁上学时,早上都要列队报数,排在我上一位置的同学是位来自河池的小李同学,他比我还要腼腆,报数时小小声的,我们那位刚从部队大校军官转业的校长在一旁听见很不爽,把当值老师叫开到一边,他亲自来指挥: “注意了啊!刚才那位同学报数大点声,不要像三天没吃饭一样有气无力!听明白了没有?” 我们齐声狮吼山动:“明白!” “好!就要象这样。重新报数,现在听我的口令: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校长仍一身军装,只是没有了帽徽领章。可能是出于习惯,他将手抬到帽沿边,向大家行了一个军礼,铿锵有力地下令: “财会791班——报数!” “1!”、“2!”、“3!”、“4!”、“5!”……当前面的同学依次报出数序后就传到小李了,他刚报出“八”的数序时,校长就喊:“停!” 他威严地注视小李。“怎么搞的!第八位的同学,你就这么点声音啊?重新报三遍!给我来大声点——开始!” “八!——”、“八!——”、“八!——” 李同学用尽力大声地连喊几声,并每喊一声的同时按规范要求,做一个急速转头偏脸到下位的动作。 哦呦!他咋管我叫“爸”啊?我在心中暗想到这些就怎么也忍不住要笑,无法承接往下报。 校长生气地指着我: “那个‘老九’!你干么的?接着往下报啊!快!——” “9!——”我大声却带着笑腔地报出数序。 “重报三次!”校长威严地命令我:“重来!严肃、大声点!——” “9!——”、“9!——”、“9!——”我挺直腰杆扯起嗓子大声地连喊三声,我太紧张了,全是用家乡话喊出来的。 排在我下一位置的是一位桂林老乡,当我憋住笑声音有些变得怪怪地报出“9”时!他干脆笑得全身发抖: 他用桂林“官话”说:“哎呀!我哪是你的‘舅’嘛!你那么大声乱喊什么?” 哈哈!……队伍中笑炸锅了. “11”—— 当这位从部队退伍回乡才考上学校的玉林的老林同学用“夹生”普通话大声报出这个数时,他身旁的荔浦崽一本正经地问道: “哇!你这小子这么坏啊?敢‘湿姨’!姨娘是你能‘湿’的吗?”引得全班的人轰轰烈烈地一阵狂笑。更有人夸张地蹲在地上手捂着肚子,笑得泪花直飚,哎哟哎约地笑岔了气. 你拍我,我捶你地笑啊笑!那队列早已不成队列了。校长的脸青青的,一脸的茫然无辜,又失望又痛心地愣在那里,这位山东汉子带了三十年的兵,指挥过近万人的部队,想必还从没有那天那样狼狈过。 他也许下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大校旅长了,面对的是我们这些从十六、七岁到二十七、八岁,年龄参差不齐来自各地各行各业不同经历的学生,而不再是他熟悉、有着严明纪律训练有素的战士。看见他默默离去的背影,我心里开始为自己刚才的表现感到愧疚,我猜想那时他心里一定难过极了,他一定很失落吧? 可怜的董大校、董校长啊!原谅我们当年的太年轻而俏皮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