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感受3D电影时,大多为其巨大的震撼力而兴奋,大叹过瘾。市场专家预测,3D电影会在5年内成为市场主流。但是,您可知道:全球范围内对于3D片可能引发 视力、精神问题以及一些平衡系统的临床病变,已经开始受到关注。 1、3D模仿人的双眼视物 为何会有如此奇妙效果? D是英文Dimension(维)的字头,3D是指 三维空间。国际上以3D电影来表示 立体电影。1839年,英国科学家温特斯顿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人的两 眼间距约5公分,看物体时,两只眼睛的角度不尽相同,即存在两个视角。这种细微的角度差别,经由 视网膜传至 大脑里,能区分出景物的前后远近,进而产生强烈的 立体感。这就是“立体”的秘密——“ 偏光原理”。 3D电影巧妙地利用了“偏光”。它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 电影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 平视差的 电影画面。放映时,将两条影片分别装入左、右 电影放映机。当画面投放于银幕上,就会形成左、右细微的双 重影像。当观众戴上独特的3D眼镜( 偏光眼镜)时,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过双眼汇聚功能,将左、右像叠加在视网膜上,由大脑 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从而展现出 一幅幅连贯的 立体画面,让人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神奇 幻觉。 2、频频调焦让眼睛好累 一位朋友问:我整部《阿凡达》看完,眼睛流了一堆眼泪。看得真的很痛苦,有人和我一样吗?美国的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工作室进行实验,得出相同的结论:3D电影、电视会促使大脑出现辐辏—调节差异,并使得为数不少的人出现疲劳、不舒服、眼睛紧张、 头痛等症状。 何为辐辏?当观看者直视较近的物体或场景时,双眼会稍向内转,使 视觉焦点向被视物集中;而当他凝视远方,双眼 视轴则平行。这种现象,就是辐辏。 何为调节?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眼睛内的肌肉会自动调整光学焦点,好集中关注某点的东西,这叫做调节。 正常情况下,眼睛的辐辏和调节是相互协调的,大脑能够很轻松地将这些信息 耦合在一起。但是,透过3D眼镜看到的世界是分成两边的,即可能是在屏幕前面或后面的场景之影像,分别被送到了左右两眼。这时,眼睛要把落在屏幕前的场景的目光,或落在屏幕后的场景的目光聚合起来(辐辏),同时还得对屏幕进行视觉调节,人的辐辏和调节的协 调性被打乱了。人体长 时间观看3D电影,大脑被迫去耦合“辐辏—调节”在不协调的情况下传进大脑的信息,就会出现 视疲劳、 视物模糊、不舒服、头痛等症状。
3、产生动感让人眩晕 一位 女大学生说:看《阿凡达》时,刚开始觉得还行,过了十几分钟就开始难受,觉得头昏、 胸闷、出冷汗、想吐,实在受不了只好出来了。一看时间才过半个多小时,心疼死我的米米了!她的头晕只是个案吗?否! 现在网上一直流行一个很热的话题——《阿凡达》观众的“晕3菜”问题——“3D 晕眩症”。
3D电影画面逼真,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画面视角频繁切换,人的眼睛会不停进行自动调节以适应屏幕上的内容,并不断地向大脑传达“自己真的在动”的信息。 你实际上坐在座位上并没有运动。“动”,只是视中枢做出的错误判断,因此大脑不可能收到肌肉运动的信号,这样头脑发生了“ 知觉错误”的矛盾,造成了 神经中枢的混乱。中枢力求摆脱这种矛盾的困境,发出强烈的眩晕指令,希望重新调整机体运动状态,人就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的症状。 再则,3D电影,屏幕上不仅有屏幕前面,或屏幕后面的实焦画面,还有元素丰富的虚焦 布景画面,像 远景虚焦的树叶就是众多元素里的一部分。观看3D电影时,因为这些元素会让眼球重新聚焦,且屡屡聚焦失败,这样也容易产生3D晕眩症。因此,有严重 眩晕病史、易 晕车晕船、有 癫痫病史的人,那些耳前庭器的平衡感相对容易被打乱的人,都不宜看3D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