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辰 于 2013-8-21 15:19 编辑
现在清楚了吧! 这条石只是一个附件,那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好了,现在来清楚的认识一下这个迷糊了我们很久了的东西。
这种旗杆在旧时的客家城乡到处都可看到,它是官位,科举的象征,被称为客家人的“华表”。
石旗杆用花岗岩石条凿成方形圆状石柱,柱上雕刻各种图案,分若干层竖起,像一支笔故称为“石笔”,又貌似船上的桅樯,故名为“石桅杆”。
(图片提供:“红罂粟”)
旗杆有石制和木制两种。石旗杆(也称石楣杆或石桅樯)一般长5至6米。木旗杆比石旗杆要长一些,它镶钳在两块石柱中间。木制的当然经不起时光的雕琢,在风吹雨打中,腐朽掉了,剩下两条石,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一直误以为是的“拴马桩”!我们恭城境内看到的这些石条,正是木旗杆的护石。两护石的孔,就是用于固定木旗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