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到过恭城的人都说:到了恭城,就不想回去了。为啥咧?因为恭城的生态人居会让你无比留恋。另外恭城的月柿,会让你觉得生活更甜美。当然还有恭城的油茶,让你更陶醉了。 今天,你就随着我们一起逛一逛美丽的恭城吧!
“恭城模式”黄岭村走进恭城 ▲黄岭村像幅画,房屋与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我们首先到达的是恭城第一个沼气推广普及示范村——黄岭村,也是“恭城模式”生态农业的发源地。看,多漂亮的黄岭村,住在这个村里,真的不想走了。而且这个村家家户户都使用沼气,做饭,照明很方便。 恭城第一座沼气池在1975年,由黄岭村一位“土专家”设计建造而成。以前为了生火做饭,你家砍树,我家拔草,黄岭村后面的一座座山丘被剃成了“光头”。 1975年秋,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岭村农民黄光林接触到沼气,便萌生了用沼气生火的想法。经过数十次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全村第一个沼气池。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建起了沼气池。几年间,黄岭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户屋顶不冒烟了,山坡渐渐披上了绿装……现在,黄岭村建设成广西第一个普及沼气能源的示范村,黄岭村也因此成为恭城“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发源地。 ▲家家户户安装有拥有第五代技术的沼气设施。
大家刚才看到的黄岭村发展的模式,实际上也是恭城发展的缩影。“恭城模式”的创新发展,让恭城保住了“绿水青山”,又开辟出了“金山银山”,让瑶乡人民创建了绿色、生态、富裕、和谐的家园。
▲村民使用沼气烧水煮饭,点灯照明,高效环保,节省资金。
“望山见水”矮寨村走进恭城
▲矮寨村容村貌整洁,建筑独具桂北乡土风格。
下一站,我们来到矮寨村和红岩村。先说说矮寨村,这个村主要产业以种植月柿,桃李为主,建筑风格比较独特,以“九甲”风格闻名。2015年,该村列入了自治区实施农村人居改善的示范村及广西乡土特色建设示范点。通过项目实施,一些村屯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民族特色得到有效保护,乡土建筑工艺得到活态传承。
▲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矮寨村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在恭城,像矮寨一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传统村落有很多,有12个古村落获得“中国传统村落”称号,数量居广西各县之最。
▲矮寨村的老人幸福感十足。
“中国月柿之乡”红岩村走进恭城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剥柿子也实现了“半自动化”。
我们现在到达的是享有“全国十大魅力乡村”美誉的红岩村。红岩村是座落在万亩月柿园中的美丽新村,于2003年开始建设,是 “富裕生态家园”的典型代表,是一个集山水风光游览、田园农耕体验、住宿、餐饮、休闲和会议商务观光等为一体的生态特色旅游新村。
▲这里有山有水、绿树成荫,村民和游客都感到十分惬意。
走进红岩村时,沿途你可以看到村民在月柿园里摘月柿,在家门口刨晒柿饼,晒月柿,那情景真是红岩村一道美丽的风景。
▲黄澄澄的月柿,在阳光的照亮下愈发诱人。
恭城月柿因制成的柿饼形如中秋的月亮而得名,有止咳、降血压、止腹泻、减肥之功效,颇具医疗、保健双重作用。2000年,恭城月柿就被中华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为“中华名果”。恭城目前为全国月柿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地区,1996年,国家农业部授予恭城“中国月柿之乡”称号。
▲家家户户晒月柿,成了秋天里最靓丽的风景。
据说,晒制柿饼的过程很讲究技术,要经过“三捏三晒”。过去,最辛苦、最缓慢的环节是人工刨柿皮。后来,恭城的老百姓自己发明了刨皮机,效率真是提高了,一个人一天可以刨上千斤呢。 ▲晒好的月柿排成排,食客的哈喇子也“流成河”。
小当感言 看山望水品月柿,在恭城,让这股秋日的惬意温柔地把你包围起来,忘掉都市里的嘈杂、喧嚣以及一切不快,将心灵留在这里吸取大自然带给你的纯净能量。如此恬然自得的地方,你来了还会舍得走吗?
转载当代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