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中国气象报社、中国气象局宣传队与科普中心、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支持的“绿镜头 发现中国”大型系列采访活动,一行23人走进生态恭城。让我们与记者们一同围绕“生态乡村建设”、“生态扶贫”、“乡土文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主题去寻访我县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去发现我县的绿色环保生态环境和清洁宜居田园乡村的魅力。
品品恭城“打油茶”
“恭城油茶喷喷香,又有茶叶又有姜。乾隆皇帝喝三碗,亲口御赐爽神汤。”当地特色“打油茶”是家家户户早晚和宵夜都少不了的食物,已申请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疯见瑶族姐姐先将水泡过的茶叶和姜、蒜、花生一起捣碎,加入少许花生油,继续边捣边在火上加热,随后加入热水,待水开了油茶也就煮好了……听着很简单吧?但你一定做不出这里的“味儿”。恭城县副县长刘有文告诉记者,油茶好吃主要是因为当地的水土,里面的茶叶、生姜都是当地村民自己种植的原生态作物…所以,只有在这里才能品到这正宗“打油茶”味哟! 保护&传承 古朴乡土风 走在矮寨自然村布满青苔的石板路上,周围的民居独具特色。“人字坡屋面,屋顶凤扳爪;砖挑檐门头,扇形屋檐口;方门圆窗顶,红墙白线条。”就是对这里建筑风格的写照。这里于明洪武年间建村,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近年来,这里按照“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的思路对这里进行保护开发,如今这里家家有自己的“微菜园”、“微果园”、“微茶园”,地砖都是由改建时拆掉老房子的废砖铺建而成,相当环保绿色哟。我们相信,这个自然风景与风情古居相融,乡土气息与生态宜居并存的美丽村庄将越来越美。 沼气兴农 清洁家园 建造美丽乡村
“把垃圾处理好,把污水处理好,这样农民生活就会好起来…”恭城县副县长刘有文对记者说。我们所在的黄岭村就是一个典型的清洁乡村。30多年前,黄岭村民主要以柴草为燃料,森林被砍伐严重,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为了解决能源问题,这里成为了恭城县沼气建设的发源地。自1983年起步至今,沼气不但解决了村民生活能源问题,还让村民树立起了生态环保理念,学会了从源头对生活垃圾、污水进行分类减量处理。目前全村30%的生活污水和45%的生活垃圾通过沼气池得到有效处理,从根本上改变了这里的生活环境。黄岭村就这样由内而外地“绿”了出来。 看看实物Hello!小可爱 夜幕降临,我们到了今天的最后一站!然后小疯嗨了!满满一屋子竹鼠小可爱在自己的小窝里“嘤嘤嘤嘤”呢…近年,恭城县高标准竹鼠养殖示范基地与广西师大生物系就竹鼠生物特征联合展开科研,以科学生态的方式来养殖竹鼠,利用当地生态发展地区经济。大竹鼠、小竹鼠、黑竹鼠、白竹鼠都可爱的不要不要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