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85|回复: 2

[原创文章] 我与诗词的缘份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5-12 14: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柳州市 电信
“平乐人” 给老田的留言:“我真的觉得你写的古体诗蛮好”
  
我与诗词的缘份
  
——给网友“平乐人”的回复
  
田孟
  
        谢谢你的鼓励!田孟读的诗书不多,特别是新自由体的诗集更是少,只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社会上写诗吟诗的人特多,成为一种年轻人时髦,那时可可正好十八九岁,你也晓得的,这个年纪爱赶时髦,什么潮就追什么,一尺多长的披头长发、大花格紧身大尖领衬衫、一尺五的是裤脚扫地大喇叭裤、还有两寸宽的铆着铜钉、回字铜扣头的牛皮带,除了偶尔参加成群结对的无聊“示威”外,还装模作样拿一把“红棉”牌吉它坐在人来人往的某个地方,对人们投来或羡慕或不屑的目光,还以更不屑一顾地的视前面为空洞的冷眼,自顾自地一边弹着一边哼着《外婆的澎湖湾》,有时会对着河水、秧田、大山莫明其妙地大声朗诵一段当时最受人追捧的青年诗人顾城、北岛、舒婷、席慕容、徐迟、戈麦、海子……也有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白话新诗旗手的胡适、徐志摩、刘半农、冯至、郭沫若、闻一多、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年、应修人、李金发等人的诗歌。当我们声情并茂地对空朗诵这此人诗作的经典片段时,别人以为我们是发神经了,而我们却自视时髦而洋洋得意。呵呵!现在回忆起当年的样子,真是幼稚、浅薄、可笑!我爱好诗歌大约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吧!
       比这时期更早些的时候,我从一位县中前语文老师“老右派”那里得到一本发黄的《唐宋诗词选》,我第一次读它时,那感觉:哇!那简直太美妙了!那个年代除了《毛著》和批林批孔的大批判、忆苦思甜、样板戏剧本外,找不到任何有趣的书来读。
  
        那时的社会除了阶级斗争还是阶级斗争,可我们还是小孩子,那是“阶级斗争”充斥着生活的每个角落的年代,对于我们来说,恐惧、迷惑过后,又感受到文化上“饥饿难忍”,于是千方百计找些“老古板”、被禁读的“毒草”小说、连环画、旧报、旧杂志和其他一切可读的、在文革中破“四旧”和“横扫一切封、资、修”政治风暴中幸存“老”读物,得之如饴,那种喜悦是现在无法再能感受到的。可想,那时我得了一本于1956出版的《唐宋诗词选》是多么的幸福啊!那时,我每读一句,脑子里就产生诗中那种种境像,啊!太美妙了!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真是神了,我那时不知怎能认识那些竖排的繁体字的,又是怎么凭书中和注释读懂那些古诗词的。为了这,那本我老爸五十年代买的那本四角号码《新华字典》给我翻得硬封面都脱落了。现在想看来,那算是我爱诗词的第一波期吧!也是萌芽期吧!但到了上高中后,我对诗又冷淡了几年。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跟风赶潮又对诗歌狂热了一阵,这一时期约经历了五年,到婚后,随着社会的转型,诗歌热渐渐冷了下来。这之后,我对新体诗的热忱也冷淡了许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古诗词的兴趣虽无少年时那么浓烈,但比较对新体诗来,还是一天比一天浓厚些。
  
        谢谢你,你的话让我有了这些愉快的回忆。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oderator 发表于 2012-5-12 15: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联通
{:soso__16984349925490629196_1:}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充典枫 发表于 2012-5-24 18:47 我与诗词的缘份725 / 作者:齐尹孟田 / 帖子ID:16935
还是二楼更好


不争鸡头,不做凤尾.蛮聪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