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86|回复: 5

[焦点话题] 恭城食药监管局及时处理“棉花肉松”投诉举报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7-6-16 11: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近日,恭城食药监管局接到群众举报称自己在本县某蛋糕店买到的肉松面包是棉花做的,并拍摄了相关视频作为证据。为了核实此蛋糕店所生产销售蛋糕上的肉松是否棉花所做,我局食品生产监管股于接到投诉举报次日对辖区内向该店提供产品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检查,通过现场对索票索证、进货台账、肉松原料等的全面检查,未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网络中关于肉松是棉花的谣言此前已发生多起,都相继被证实为不实信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曾在官网上辟谣称:“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放入嘴里轻轻一咬就会融化,口感松软。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的纤维,虽然看上去很松软,但放入口中是嚼不烂的。”食药监管局温馨提示广大群众切勿信谣传谣,更不要因为科学知识的缺乏,造成对食品安全的恐慌。



扩散丨“棉花肉松”“塑料大米”5月谣言大盘点 别再被骗了!▌央视新闻综合
谣言不止,辟谣不歇。过去的一个月中,又有不少谣言“侵蚀”着你我的朋友圈。今天,我们一同来盘点一下5月的谣言,一起把这些骗人的谎言留在过去。
  1 肉松是棉花做的近日,一段声称“肉松饼里装棉花”的视频在微信群中热传。拍摄者将某品牌肉松饼拿水浸泡,之后不停地用手揉搓肉松,形成了一团白色的絮状物,拍摄者称这种絮状物是“棉花”,并用打火机试图点燃肉松饼中的“棉花”。类似视频还有多个版本,且传播度都很广,制作者声称人们这些年吃的都是“棉花肉松”。

真相: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纷纷进行了辟谣:用棉花冒充肉松,一吃就会识破!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放入嘴里一咬就会融化,口感松软。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的纤维,虽然看上去也很松软,但嚼不烂。肉松是可燃物,所以被点燃正常的,点燃后会有一种焦糊味。但棉花点燃不会有焦糊味。 新闻链接:因制作传播“棉花肉松”虚假视频,5月28日,江苏宿迁两名女子被警方成功抓获,2人涉嫌扰乱公共秩序均被处以治安拘留7天的处分。
2 塑料做大米
近日,一段“塑料大米”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一男子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文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

真相:业内人士称,视频中这些白色固体叫“再生白色透明塑料颗粒”,属于塑料制品的半成品原料。视频中是塑料颗粒的生产流程,只是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配上字幕,摇身一变成了“塑料做大米”的谣言。其实,塑料制品与普通大米极易识别,通过简单的望、闻、煮、烧等就能辨别。另外,大米市价一般在每斤3元左右,而塑料粒的每斤成本高达十几元,商家没有造假的必要。(详情点击:真相丨所有辟谣都被打脸了?"塑料大米"真的存在?)

新闻链接:近日,有云南玉溪的市民称在大米中发现了疑似塑料颗粒物。经过调查后,所在区域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通报:大米中发现的白色可疑颗粒物为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生产原材料,系稻谷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慎混入,可排除人为故意掺杂掺假。
  3“甲醛”泡香蕉
近日,一段“香蕉浸泡不明液体”的视频在微博、微信群和朋友圈广为流传。消费者纷纷担心不明液体是否有毒,甚至有网友说是甲醛。

真相:农业专家表示,香蕉一般在七八成熟的时候进行采摘,由于其呼吸旺盛,易腐烂,需要长距离运输的则马上就要做保鲜处理。视频中的乳白色液体就是普通的保鲜剂,是允许使用的,消费者不用担心。(详情点击:辟谣丨香蕉浸泡“不明液体”,吃了有毒?真相是......)
  4 12306只能本人购票
近日,网上流传一则通知称,从今年6月起,12306铁路购票将要求注册用户使用本人银行卡进行支付,并解读为届时用户只能为自己购买车票,子女将不能替父母买票。

真相:据12306全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客服人员介绍,他们未接到相关通知,在网上实名制注册用户,仍然可以一次同时为常用联系人中的5人购票。此类谣言在网上已流传过多次。
5 共享单车传播艾滋病近日,杭州、长沙、合肥等多地出现传言称,有人在共享单车的座垫上插了针头,针头的一端是艾滋病人的血液,要是被扎到就会被感染艾滋病。有些消息甚至声称是由疾控部门发布。


真相:专家表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一根针不可能传播艾滋病,因为针头表面的病原体在空气中很快就会灭活(死亡),失去传染性。新闻链接:针对类似谣言,合肥警方迅速介入调查处理。5月25日,警方通报,2名造谣者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2人的目的是博人眼球,增加粉丝量。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声明,辟谣称未发表过相关言论或网帖,浙江也未发生过因共享单车造成艾滋病针刺感染的事件。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7-6-16 13: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 电信/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微信传谣平台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7-6-16 14: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1_490:}{:1_490:}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7-6-16 14: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不都辟谣了,吗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7-6-16 14: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搞事情!!!!!!!!!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7-6-16 15: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谁还在传播谣言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