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天真 于 2015-10-25 14:37 编辑
听网友说参加2015年广西林业媒体行的全国重点媒体记者代表于21日来到恭城县矮寨村采访。红砖青瓦的乡间民居建筑,让记者们感叹:这才是记忆中的童年老家的印象。
▲矮寨屯的建设是按照“提炼民族元素,凸显乡土特色”的原则来进行,村中景色渐渐吸引了游客前来观赏。
矮寨村位于莲花镇南部,是自治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示范村。全村30户133人,村容村貌整洁,建筑独具桂北乡土风格,村史室、村民议事场所、农家书屋、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有益探索经验。
▲在矮寨屯,村史记室、农家书屋、炮楼等公共服务设施十分完善。
▲矮寨屯的乡间小道,其绿化程度也是非常高。
矮寨村在生态改造建设中,做好乡土建设规划,注重规划先行,保护与传承并重。按照“提炼民族元素,凸显乡土特色”的建设原则,挖掘当地乡土建筑文化,采用传统工艺实施房屋建设,突出“人字坡屋面,砖挑檐门头,扇形屋檐口,方门圆窗顶,红墙白线条”的本土建筑特色和传统材料、工艺,以较少的投入对村内存量房屋进行乡土化改造,使传统文化和建筑工艺、风格得到有效传承。
▲池塘、果树、篱笆……好一派生态田园景象。
▲建筑独具桂北乡土风格,加上村容村貌的整洁,这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有益探索经验。 发展生态经济,生态与生产融合。矮寨村群众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突出表达“凝聚故土情节、记忆乡愁思绪”意愿,把实施乡土特色建设示范与促进“三农”工作相结合,依托山水环境因地制宜,推进民族文化、乡土特色建筑和环境改造,充分进行特色化打造,彰显乡村特色。
▲恭城县矮寨屯内,村民在房前屋后、道路两边都预留了绿化带,种上各种各样的苗木花草。
▲特色的民居建筑与绿化草木相得益彰。
注重引导村民发展生态循环产业,提升沼气效益,发展沼气全托管模式,形成了以沼气为中心,推动养殖、种植提质增效。村民现发展有规模养猪场一个,规模养鱼场一个,人均月柿种植面积1.5亩,实行沼气全托管模式,初步形成了产业、能源、环境生态化的新格局。
▲矮寨屯里,清新浪漫的向日葵走道。
▲村民的房前,一个个小菜园、小果园打造得极为别致。
由于实行了生态整治,矮寨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发展生态经济同时,注重引导村民实行生态治理,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采取ZF投入一点,社会帮扶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该村先后建成了污水处理项目,垃圾处理点,实行垃圾分类存放;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安装有太阳能路灯、建有公厕等,全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民利用零星地块及闲置用地,建设微果园、微菜园、绿廊和水系净化等,全面增绿,整体提升。村民自发建立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划分清洁小区,聘请保洁员对垃圾进行收集处理,确保村容村貌干净整洁。
▲矮寨屯的村民正给绿化带修建栅栏。
▲村屯绿化为农民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善。
今年,矮寨村在生态乡村建设中,共种植桂花树60株,垂柳60株;紫薇、红继木、木樨榄等各类灌木500株;茶叶、麦冬草等植被面积2200平方米。
▲矮寨屯村民在自家前面种植的花草树木。
矮寨村以实施乡土建设为契机,以发展沼气全托管模式为抓手,有效破解了村庄“脏、乱、差”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低投入、高效率改善人居环境的路子。据介绍,下一步,当地将加强对乡土建筑保护和传承,推进全县乡土建筑保护和传承有更大发展,更广泛深入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目前,矮寨屯修建的向日葵走道,花开正艳丽。
来源:广西新闻网
转载沉默的小老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