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小长假刚结束,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的干部职工纷纷下到各村向群众宣传新农合的相关政策,刚从村里回来的乡纪委书记张国和党委组织委员唐燕玲告诉我们,由于国家政策逐步完善,现在新农合政策已越来越被老百姓接受。笔者在该乡路口村采访,郑庆宏、周春兰对我们说,没有新农合的好政策,我女儿的病也不知道怎么办。原来他们1岁多的女儿2014年患先天性心脏病,在上海医治花去医疗费158626.24元,由于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国家为他报销了106830.31元。其实在恭城,像他这种情况各乡都有,仅2015年全县报销10万元以上人员达13人。 过去,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如今,谁有个头疼发热,身体不舒服的都习惯去找大夫“瞧瞧”,一方面是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政府的好政策。 家住龙虎乡的莫大爷,这几年落下冠心病的病根,两天前,他因为心脏不舒服又来到了乡卫生院。 “我现在打了一个星期的吊瓶,也就花一百多块钱。以前为了省钱,有病也不敢去医院,现在好了,新农合报销比例这么高,我再也不用担心看不起病了。 ”莫大爷笑着告诉我们。像李大爷这样从新农合中得到实惠的人还有很多。 恭城瑶族自治县新农合政策自2005年实施以来,政府每年都在加大报销比例,参合群众的人数和补偿水平得到了逐年提高,极大地缓解了农村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给基层农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几年,为确保群众参加新农合,该县各级干部分片包干宣传,县、乡村干部,村医等走村串户一方面宣传,一方面上门服务,让群众感受党的好政策。新农合实现农民“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犯愁”的生活愿望,农民看病也能“报销”后,越来越多的农民从新农合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也逐年提高,群众参合率由2005年的89.35%提高到2015年的99.70%。 随着筹资水平不断提高,政府的补助年年增加,新农合对农民的医疗保障能力日益增强。报销费用的封顶线不断上升,2015年大病保险医疗费用报销额度设封顶线,最高支付额将提高到30万元。报销比例不断提高,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民只需掏少部分的钱就能把病看好。 如何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该县新农合办公室莫主任告诉我们:“恭城在制定合作医疗实施方案时,结合实际,建立具有恭城特色的‘家庭账户+门诊统筹+住院补偿’的模式,这样既保障了群众合作医疗的受益面,又保障了住院病人得到及时补偿。”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参保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花点小钱就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有了新农合我感觉心里很踏实,幸福指数大大提升。”平安乡新街村杨大爷说,这也许是所有参保农民的心声。 (周品秋 何志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