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流传的一则消息
“郑州市农委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实验记录:先用清水冲洗刀具、菜板和西瓜,然后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将其中3份用保鲜膜封盖后,放入冰箱保鲜层,另外3份则直接放入冰箱保鲜层(保鲜层的温度为5℃)。
结果发现,西瓜样品冷藏20个小时后,没封保鲜膜的3份西瓜,细菌含量为每克80个;而封了保鲜膜的西瓜中,细菌含量却达到每克210个。该实验证明,切开后的西瓜封盖保鲜膜,确实对细菌的生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得出的结论是,吃隔夜西瓜会致病正是这个原因,因为如果西瓜上繁殖的细菌毒性大,那么很少数量的细菌就能致病;而对于那些毒性较小的细菌,如果其滋生数量过于庞大,也会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
本地专家怎么看?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所副所长谢艺红称,网上这则实验只采用了一个西瓜,仅凭这一份样品并不具备太高的说服力。“如果我们采集10份或者30份西瓜样品进行实验,也许结果就会大不一样。而且,实验中的冰箱洁净程度,样品之前是否被污染过以及冰箱中存放食品的密度、种类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到检测的结果。”
真相是这样的
在日常食品监控中,疾控部门通常只对致病菌进行检测。根据广西一直以来的检测结果来看,一半以上的食物中毒病例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孤菌有关。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西瓜包了保鲜膜后放冰箱会影响身体健康。
另外,细菌的种类繁多,但绝大多数是对人体有益的,只有极少数致病菌才对人体有害。细菌总数越高,只能说明食品中存在的风险越高,至于其中是否真的存在致病菌,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但是
有一种病确实跟冰箱有关
冰箱作为夏天冷藏食物的主要场所,如果食物的存放时间和位置不讲究,确实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夏天常见的“冰箱病”。
“冰箱病”指的就是人吃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引起腹泻或是肠胃疾病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引发肠炎和胃炎等。
“冰箱内的食物不能摆放过多,与冰箱壁之间要留有空隙,便于空气流通;吃剩的饭菜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一般熟食在上,生肉在下,蔬菜水果要装到保鲜袋中,密封防止污染。”谢艺红特别提醒道,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生、熟食要分开存放,但往往只在将两种食品同时放进冰箱时才会留意。
然而,污染常常发生在数天前存放生肉的区域,在没有进行清洗和消毒的情况下,又在同一区域存放熟食。因此,整个冰箱最好严格划分生肉区与熟食区,不要交叉使用。
通常情况下,家里的冰箱冷藏温度都处于2℃-8℃,在这个温度区间,是能够有效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但要留意存放时间。通常情况下,放入冰箱中的熟食一定要重新热透了才能吃。
疾控专家建议,市民在食用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品时,第一要从感官上留意,该食品是否有腐烂、变质,有没有变色、异味。剩菜剩饭最好加热够5分钟后再食用,存放时间较长的剩菜剩饭最好不要吃了。
食品冷藏冷冻的限制
肉类生品:1-2天;
瓜果:3-5天;
鸡蛋:最多冷藏15天,蛋壳脏要先擦拭,但不要用水洗;
绿叶蔬菜:冷藏5天后,即使没变色,也最好别吃;
鱼肉:冷冻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个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