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社区小编 于 2017-7-19 10:00 编辑
第十三届唐黄瑶婆王节7月16日---7月18日加会九板
视频摄制:陈彪V电影工作室
(7月16日),是唐黄瑶婆王节的第一天,迎来了四面八方的客人前来参加,场面热闹非凡,虽然天气比较热,但是很多人还是坚持一直到活动最后,可见人们对婆王节的那种信仰和民俗传承的力量是无法阻挡的。民众崇拜和敬仰婆王,希求庇佑自己的生活。
一直以来在唐黄瑶民间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在整个婆王节这个节日里,当地的人们对婆王的信仰是非常明显的。但由于恢复婆王节后开始,众人们间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已经形成像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文化了,培育着民族精神的生长。
农历六月二十三,是婆王出游的日子,途径了九板戏台,太平(3个码头),嘉会街,加会泗安榨,秧家村(2个码头),豸游(2个码头),栗木常家村,龙虎岭尾,双坪,石盆,回到九板。一共14个码头,每到一处码头,人们都是很热情,无论大人小孩,老者等等,都会提前准备好敬俸婆王的礼。上香、燃放烟花、鞭炮,在他们眼里,这就是对婆王的敬仰,希求庇佑自己的生活,也是他们最直白的诉求和愿望。
他们所祈求的也是一种朴素的精神,在信仰婆王的信众眼里,婆王是护佑安康的自家祖先,庇佑自己及家人的平安健康。婆王巡游时纸扎戏台上写着的“人寿年丰、盛世欢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最大的愿望。婆王出游剪辑
婆王节里,基于婆王信仰带来的求雨、求子、护佑安康,他们在长期的村落民俗传统生活里实践的节日行为,在代际之间不断地得到固化和传承。 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诉求下,婆王节仪式活动不但积极承担起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的责任,切实有益于促进乡村社会的稳定和谐,而且更是一种民俗文化的传承,在传承和保护中发扬婆王节文化。(本段参照中央民族大学蒋萍所撰写的《唐黄瑶婆王节节日的重建与功能探析》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