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71|回复: 1

恭城嘉会乡“书记抓抓书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8-1 21: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贵港市 电信
        在“解放思想、赶超跨越”活动中,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乡党委、政府针对柑桔产业面临的困境,通过“书记抓抓书记”工程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大跨步前进,全乡各村均出现了种植业订单化、规模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日益增多的趋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亮点纷呈。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一个好的支部书记能带领群众走上富裕之路,嘉会乡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抓好村支部书记的培训工作,如今,全乡14个村的带头人,以自己的才智胆识另辟蹊径,在当地大搞“一村一品”特色种植、养殖,被群众誉为“创富”书记。

    “大棚书记”、“种蛋鸭书记”朱敬德
    白色大棚在公路边连成一片,这就是嘉会街委党总支部书记朱敬德创建的“返乡农民创业园”。通过创业园示范作用,使当地农户认识高效农业、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并通过基地获得土地流转收益、资金入股分红、管理工资等多重收入。目前基地已吸纳了20多户农户以土地流转形式加入经营,有10多个当地农民到基地当起管理工人。该创业园年产值近200万元,为入园农户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
    2010年,朱敬德书记通过转让的方式,获得了临桂客商在二龙洞水库建立的种蛋鸭养殖场的经营权,又以土地流转方式租用农户土地10多亩扩大规模,并及时到工商局办理了微型企业,养殖场现在养有蛋鸭8000多只,每天可产成品蛋7000多枚,年产值近400多万元。

*
  “马蹄书记”谢永华
    谢永华是太平村的支部书记,原来是一名成功的水果经济人,自从柑橙产业受黄龙病的影响,看到村里大批大批的村民全家外出务工,家里的责任田丢荒后,他就与外地老板多方联系并签订收合同,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租用土地150亩规模种植淀粉马蹄。去年,他种的马蹄大丰收,除去人工成本每亩创收600元,年收入近10万元,还开创在家种田也能发财的先例。看到谢永华书记种植马蹄成功后,吉山村支部书记尹佐明今年也承包300多亩水田准备种植淀粉马蹄。
    在谢永华的带领下,太平村青年常三源也加入其中,他把外出务工村民留下的闲置土地包下来,种上了300亩紫薯。这样,该村本来闲置的300多亩土地又得到了充分利用,村里多余的劳动力又派上了用场,在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子,更为果农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动力。

*
“鸡头书记”李孙彪
    嘉会乡白羊村是一个人口达3000多人的行政村,2008年,白羊村在当地还属于一个比较贫穷的村落,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
    身为村书记的李孙彪,面对村民每天都辛勤地劳作,但仍过着困苦生活的情况,深知肩上责任的重大。为了改变村民的生活质量,李孙彪多方搜集致富信息,到外地考察项目,经过认真调查,认为养鸡是一项致富产业。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2008年2月,李孙彪与养殖企业“漓源春酉牧业”达成了试养协议,由企业提供鸡苗、饲料,李孙彪负责管理,在果园内放养了4000只鸡苗。在李孙彪的精心管理下,仅仅过了两个月,4000只鸡就可以出售,并且由企业全部回收,纯收入达5000元。在李孙彪的带动下,该村群众纷纷加入到果园鸡的饲养行列中来。4月中旬,“漓源春酉牧业”正式落户鸭塘村。
    干部带了头,一步一层楼。为了让村民们走上致富路,李孙彪积极行动,在资金方面,实行农户出一点,金融部门支持一点,为村民解决了无启动资金的后顾之忧。在技术方面,邀请当地畜牧养殖专家,对养鸡户实行上门指导、上门服务,并利用农民培训基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同时,为村民联系设备、鸡雏、用料、药品。通过李孙彪的努力,如今肉鸡养殖已成为白羊村的主要致富项目,全村共养殖肉鸡60多万羽,养殖户每年可增收10000元以上。
    (周兆永 林春云)
gbegl 该用户已被删除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9-9 00: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