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462|回复: 13

“瑶妃”生平考辨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2-29 14: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许立坤
                          
           瑶妃:当代瑶族文化创意中的一个新符号
     
瑶族历史上长期居住于山区,远离城镇、远离都市,更远离国家的政治中心—宫廷。瑶族历史人物中与宫廷有直接联系的,一个是汪直,一个是明孝宗生母,《明史》称之为纪妃,民间传说叫李唐妹。二人都是明代成化年间被掳入宫。前者入宫为宦,曾一度掌西厂、监京军,权倾一时。后者入宫为妃,生下孝宗,后被追封为孝穆皇太后。
    由于汪直是宦官出身,主管的是西厂。而宦官、西厂在人们心目中印象不好,故难以为文学创作者和文化创意者所重视。而纪妃无论在正史还是在民间,都留下了许多凄美的故事。其亲生儿子朱佑樘为政尚算清明,因而纪妃是瑶族历史人物中与国家政治中心有直接联系而又唯一可以作为正面塑造的人物形象。将关于纪妃的记载和传说当作瑶族一份及其稀缺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不为过。因此,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文学创作者和文化创意者以纪妃为原型创造了许多文学形象,并着手打造系列旅游产品。为了突出民族性,同时为增强吸引力,又不约而同将这些文学形象命名为瑶妃。如曾获文化部第三届文华奖的新编桂剧《瑶妃传奇》、大型歌舞杂技剧《漓江瑶妃》、正在筹拍的电视连续剧《大明瑶妃》。又如2010年广西贺州召开瑶妃故里文化论坛,探讨瑶妃文化,开发瑶妃故里,保护和打造瑶妃故里文化品牌,搭建贺州对外交流的文化高台,构建岭南瑶族文化旅游核心圈。而广东连山也在开展类似活动。
作为历史学学者,我对文学创作者和文化创意者以历史人物为原型进行再创造持宽容态度。但觉得也有责任将所了解的历史事实写出来,将自己对一些历史存疑的观点表达出来,以供创作者和创意者参考。二十年前,笔者在撰写《明宦官汪直新论》及《明代民族政策研究》系列论文时,曾接触到关于纪妃的一些材料。去年获贺州方面邀请,参加瑶妃故里文化论坛,乃有机会将过去的一些资料作了初步整理。会后我根据论坛收获,并结合最新资料,对原文作了修改,并交2011年瑶学会年会交流。
入宫时间:天顺还是成化?
  
关于纪妃入宫原因, 史书中观点基本一致,即是在朝廷“征蛮”中,被俘入宫。至于何时在何次“征蛮”事件中被俘入宫,史书中无明确记载。今人则有三种说法。
一是成化三年李瑾、程信征蛮说。如《历代名妃》记叙:
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广西一带所谓南蛮部的人民及其首领不堪忍受明王朝的残暴统治,打起了造反的大旗。宪宗朱见深坐镇北京,派遣尚书程信、赛城伯李瑾等人,率领重兵开赴广西讨伐,起义被镇压下去了。纪淑妃家乡的寨子被攻破以前,她的爷爷、爸爸带着一家人仓皇逃抵混乱中把她丢失了。这一年,纪淑妃才十二岁。对于家乡出现的这种变乱还不大明白,就稀里糊涂地当了俘虏。[1]
二是成化元年韩雍征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说。近年的一部历史文学畅销书是这样记叙的:
平定了叛乱后,韩雍准备班师回朝,这时他的一个部下向他请示了一件事: “我们俘获了很多当地土民,如何处理?” 韩雍漫不经心地回答道: “这还不简单,交当地官衙放归乡里严加管束就是了。” 说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便补充了一句: “去挑一些年轻的,男女都要,我要带回京去。”……在那批进宫的人中,有这样一男一女,男的叫汪直,女的姓纪,名字不详。[2]
三是天顺六年李震平“瑶乱”说。《贺州市瑶妃故里历史文化旅游区项目简介》:
李唐妹是广西唯一的皇太后,也是历史上唯一的瑶族皇太后。明朝天顺六年,湖广总兵李震率领官兵平“瑶乱”,李唐妹因为姿色超群,被官兵掳进京城成为宫女。
对于以上说法,我认为首先可以排除成化三年李瑾、程信征蛮说。因这一年李瑾、程信征蛮,征的是四川蛮。据《明史.宪宗本纪一》:“(成化三年夏四月)辛酉,襄城伯李瑾为征夷将军,充总兵官,兵部尚书程信提督军务,太监刘恒监军,讨山都掌蛮。”而山都掌蛮在四川而不在广西。
对于韩雍征大藤峡说,因《明史》均说纪妃是“成化中征蛮,俘入掖庭”。而成化初朝廷征“广西蛮”仅有韩雍征大滕峡一事,因此也算有一定根据。但仍令人疑虑的是,此次战事主要在浔州大滕峡地区,离当时的贺县甚远。其行军路线也是由湖南入兴安、全州经桂林、荔浦、修仁,也未经贺县。若是韩雍带回宫,《明史》似乎应点明,因同样是出生广西的同时代宦官汪直,《明史汪直转》即在一开始就指明:“汪直,藤峡瑶种也,成化初,都御史韩雍奏阉之。”
而天顺六年李震征蛮说,似乎更合情合理。《明史》关于天顺六年李震征蛮事有这么一段文字:
(天顺)五年春,剿城步瑶、僮,攻横水、城溪、莫宜、中平诸寨,皆破之。长驱至广西西延,会总兵官过兴军,克十八团诸瑶,前后俘斩数千人。其冬命震专镇湖广,以李安充总兵,守贵州。明年夏率师由锦田、江华抵云川、桂岭、横江诸寨,破瑶,俘斩二千八百余人。[3]
在这段文字中“广西瑶”、“桂岭”、“俘斩二千八百余人”等这些关键词,让人感觉纪妃是李震在天顺六年“征蛮”战事后带入宫中更为合理。而且从纪妃的年龄猜测,纪妃生孝宗是在成化六年(1470),与天顺六年(1462)相距8年,纪妃最低生育年龄应在14-16岁,则纪妃入宫大概是在7-9岁,与《明实录》所言“不知亲族”合拍。如果生育时年纪更大些,或者是入宫时间更晚些,再说她“不知亲族”则不合情理了。
民族:瑶族还是他族
关于纪妃的族属,史书一律记为“蛮族”。而明代广西蛮族中有瑶有壮,今人的著述和文艺创作,多以纪妃为瑶族,还不约而同称之为瑶妃。如《瑶妃传奇》、《漓江瑶妃》等。
还有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明确提出纪妃是八排瑶瑶女。如广东省民族研究所李筱文研究员认为:
“从史籍及传说与民间故事相互印证,加之田野实地考察,作者初步认为:明孝穆纪太后原是连山火烧坪或大掌排排瑶瑶老“土官”(明朝时期连南八大排中的军寮排、火烧排、里八洞排、马箭排、大掌排五大排属连山管辖)之女,其出生地当时属连山,或是居贺县桂岭的排瑶,故说其为贺县人、连地人都没错。只是时间的先后问题,但其族属,则属瑶族排瑶人。[4]
也有学者提出异议:如果是瑶族的话,为何在《明实录》卷三十二有“本蛮土官女”之说以及“而及贵、纪旺以僮(壮)人冒认”、“晓谕乡镇、市土僮(壮)人”两种记载?因为当时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南蛮”,而僮(壮)族才有土官。这说明李唐妹可能是壮族。
关于纪妃是瑶族还是壮族,我个人偏向瑶族,原因有三:
一是无论是李震征蛮,还是韩雍征大滕峡,镇压的对象多是瑶族,其俘虏中自然主要是瑶族。
二是早在宋元时期贺州就是瑶族的聚居区。据《宋史.蛮夷列传》,在宋代,湖南西南部的辰、沉、靖诸州,以及湖南南部、广西东北部和广东北部的桂阳、郴州、连州、贺州、韶州等地,是当时瑶族的主要居住区。而在元代,直至元末,仍有大量的瑶民居住。《元史》记载:“至正三年九月,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巩卜班擒道州、贺州瑶首廖大二、蒋仁五,至京诛之,其党蒋炳自号天王,攻破连、桂二州。”至明代早中期,贺州仍有大量瑶民居住。
三是壮族进入贺州相对较晚。据新编《贺州市志》:
“贺县壮族的祖先来自桂西的河池、宜山、南丹一带,是明朝统治者推行‘以夷制夷’政策而征调到贺县‘平乱’和‘屯田守险’的俍兵及其亲属,始于明洪武年间,以明成化至嘉靖年间居多。”
既然贺县壮族的祖先是明朝统治者征调到贺县平“瑶乱”俍兵及其亲属,作为明朝军队俘虏的自然应是瑶人而非壮人了。
籍贯:贺县还是连山
关于纪妃的籍贯,主要有广西贺县说,广东连山说。我个人认为:单从史料看,在贺县的可能性更大,因无论《明史》、《明实录》,都说纪妃曾亲口说家在贺县。
当年明孝宗寻舅家,最先也主要是在贺县。如《明孝宗实录》所载:
弘治元年(1488)闺正月甲申,遣太监蔡用往广西访取孝穆皇太后亲属,……去平乐府贺县,督委官员拘取本县桂岭乡迎恩里龙塘村耆老人等到官,询访孝穆皇太后宗支的有无,……
弘治二年( 1489)十月辛亥命户科左给事中孙圭,监察御史滕梧,往广西平乐府贺县,访察孝穆皇太后宗支的派,并纪贵,纪旺等事虚实以闻,仍给敕与之。
由于连山与贺县相连,加上孝宗报母恩心切,榜文也发至连山乃至江华崇化乡张帖。当时也发生了一起与连山有联系的假冒事件。据《明实录》载:
湖广监生蒋灏、周绅,知父贵等忤,乃挟其佃户连山县壮人李友广偕来,教之争诉,以徼后福。……又令江西分宜县人高龙,往连山忤称锦衣卫百户,潜来侦察,虚喝县人,具发广贯扯供状,冒为孝穆皇太后族。[5]
应该说,孝宗寻生母娘家事,当时无论在贺县、连山,都是轰动一时且影响深边的大事。后来民间演绎出许许多多的故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姓氏:姓纪姓李还是姓袁
关于纪妃的姓,有纪姓、李姓、袁姓三种说法。《明史》编撰者持纪姓说,但留下“蛮中李纪不分”之说;贺州、连山一带民间普遍持李姓说,称纪妃原名李唐妹;而连山竹园寨部分袁姓村自称纪妃族人,称纪妃原姓袁,后为贺县李姓人家收养,改姓李。
纪姓之说,《明实录》的记载是:“初,孝穆皇太后尝自谓广西贺县人,家姓纪,氏亲族幼弗能知也.太监郭镛闻而识之。[6]也就是说,纪姓之说,是纪妃亲口言之。
李姓之说,最先源于当时的宦官陆恺。对此,明实录曾有记载:
上在东宫时,太监陆恺者,本姓李,自称为孝穆皇太后亲兄,镛心知其伪,弗发。恺尝托镇守两广太监顾恒,访其叔李福边与兄以来;恺姐婿韦父成知其家无人,乃冒承之,得官田数倾。府县遂以戚畹目之,而增设其所居里,名曰“迎恩”。[7]
由上文得知,早在孝宗尚为太子时,太监陆恺即自称纪妃之兄。而陆恺本姓李而非纪,为了自圆其说,编造了一个“蛮中纪李同音”的理由。故孝宗后来派太监、大臣到贺州寻访生母家时,只在当地李姓人家中找。当时官府在当地广发榜文,太后姓李之说也影响到了民间。而最早说纪妃姓李的陆恺,因说了谎话,后被贬至武陵看坟。太监郭镛明知太后姓纪而陆恺姓李,两人本不同姓而不告发,也被法办。
令人不解的是,至今保存于桂林的《孝穆皇太后父母诰封碑》仍采纪妃父姓李、母姓唐之说,并直接说纪妃父名叫李福斌,而陆恺的叔叔叫李福边,显然《诰封碑》仍采用了陆恺的说法。但桂林《诰封碑》是在陆恺案发以及贺县、连山系列假冒案被处理后立的。为何明孝宗将错就错,姑且存疑。
至于民间关于李唐妹之说,不知是否受孝宗寻李姓舅亲演绎而成,则难考证。但无论李唐妹之说还是连山袁姓之说,民间能数百年而口传不断,实属不易,实际已演化成一种历史文化认同,不必轻易否定。
生子:宪宗知还是不知
   
关于纪妃怀孕并生下后来的孝宗皇帝一事,史籍中普遍认为宪宗皇帝不知,《明史。孝穆纪太后传》对此事记载甚详。
“时万贵妃专宠而妒,后宫有娠者皆治使堕。柏贤妃生悼恭太子,亦为所害。帝偶行内藏,(纪妃)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至五六岁,未敢剪胎发。时吴后废居西内,近安乐堂,密知其事,往来哺养,帝不知也。
  关于宪宗皇帝如何知道的?《明史。孝穆纪太后传》也写的颇有戏剧性。
“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
近人著述,多以此为本。
事实真的是否如此?遍查《明宪宗实录》,均无此类戏剧性情节。关于纪氏生子事,仅有以下两条。
宪宗实录成化六年七月写到:己卯同,今上皇帝生,上之第三子也,母曰纪氏。
宪宗实录成化十一年五月丁卯条敕礼部:朕皇子年已六岁未有名,其与翰林院定议以闻,既而拟进上亲定睿名佑樘,下宗人府书于玉牒,皇子即今上也,母纪氏,生时失传於外廷,臣不及致辞奉贺。至是已六年矣,因乾清宫门灾,上欲显示於众,乃命司礼监太监怀恩等至内阁计议……
关于纪妃生子事,当时的大学士尹直在其所著《謇斋琐缀录》一书中曾有记载。
初,皇妣纪氏得幸有娠,万贵妃既觉,恚而苦楚之。上令托病出之安乐堂,以痞报,而属门官照管。既诞皇子,密令内侍近臣谨护视之。及悼恭薨后,内庭渐传西宫有一皇子。
按照尹直的说法,纪妃怀孕后往进安乐堂,是宪宗亲自安排的。生下儿子后,还特令内侍近臣特别看护。
尹直是江西泰和人,成化中,历任翰林学士、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尹直是当时的重臣,纪妃病逝后,丧礼隆重,其哀册即为尹直所撰。《明史。孝穆纪太后传》即载:“ 大学士尹直撰哀册有云:“睹汉家尧母之门,增宋室仁宗之恸。”帝燕闲念诵,辄欷歔流涕也。 ”
尹直还是推动宪宗对外公布纪妃儿子的亲历者。他在《謇斋琐缀录》中说:
岁甲午春,直偶与彭先生谈及,且请乘间言之,或赐名付玉牒,或访其外家略加表异, 使外庭晓然知之,不然,他日何以信服於天下也?公唯唯。至冬,又谈及之,公答曰: “近尝托黄赐太监具达,至云汉高外妇之子,且朝取入官,今实金枝玉叶,何嫌而讳?”上乃谕黄赐: “汝上覆先生,是有一子在西,当俟再打听。”
对于尹直的记叙,明代沈德符在其《万历野获编》中曾引用并予以肯定。
尹謇斋(尹直)虽非贤者,然此时正长禁林,亲履其事,岂有谬误?于公起北方早贵,并本朝纪载不尽寓目,自谓得其说于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尹录所云彭先生,盖彭文宪也,时甲子年彭正当国,而尹以读学掌院,与彭最厚,故得进言,尹所纪未免居功,而情景则不谬云。
清代编修《明史》时,非常重视沈德符在其《万历野获编》,不少传中所载的事实,其来源皆出于此书。但难以令人理解的是,《明史》编修者们并未采纳尹直和沈德符的观点,反而采纳了沈德符在书中严厉批驳的于慎行在《谷山笔麈》一书中的观点。于慎行,字可远,又字无垢。山东东阿人(今属平阴县东阿镇人)。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于慎行《谷山笔麈》中对此事的记叙如下:
时万贵妃宠冠後廷,宫中有孕者,百方堕之。孝穆太后旧为宫人入侍,已而有孕。贵妃使医堕之,竟不能下,乃?育之西宫,报曰:「已堕。」上不知也。一日,上坐内殿,咄嗟自叹,一内使跪问故,上曰:「汝不见百官奏耶?」小内使应曰:「万岁已有皇子,第不知耳。」上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於是太监怀恩顿首曰:「内使言是。皇子?养西宫,今已三岁,匿不敢闻。」上即?百官语状。明日,廷臣吉服入贺,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宣诏,孝穆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活。儿见黄袍有须者,即而父也。」皇子衣小绯袍,乘小轿子,拥至奉天门下。上抱置之膝,皇子辄抱上颈,呼曰:「爹爹。」上悲泣下。是日颁诏天下。
很显然,无论是从故事情节顺序后,还是从措词用语看,《明史》的相关叙述是直接从以上文字改写而成。于慎行不仅是政治家,更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这就为后世对纪妃的身世记忆赋予了更精采的文学色彩。但毕竟于慎行是万历朝的官,尹直是成化、弘治朝的官。于慎行是道听途说者,而尹直是亲身经历者。从治学角度考虑,还是应相信后者为宜。
死因:病死还是毒死
史书上对纪妃之死,多归之于为万贵妃所害。有的说是被万贵妃逼迫上吊自杀;有的说是万贵妃派人把她勒死;有说是万贵妃趁皇帝召见纪妃时,在酒里下毒。如明史.孝穆纪太后传》说: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明史.恭肃贵妃万氏传》说:“纪淑妃之死,实(万)妃为之”。清人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记》则说:“其六月,(万贵妃)候上召太后饮,置毒酒中,暴薨。”但以上说法,在《明实录》中并无记载。倒是明确说是因重病而亡。纪妃逝世是成化十一年六月乙巳日,而在此前二日癸卯日,《明宪宗实录》有一段关于纪妃病危的记载。
成化十一年六月癸卯,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商辂等言:臣等闻皇子之母病已沉重,若有不讳,一应礼节须宜从厚,仍乞即命司礼监官奉侍皇子过宫问视及制衰服行礼。上是之,先是皇子母病,上命内医日往视疗,至是病剧,汤药弗能进,命司礼太监黄赐赴阁下议後事,故辂等有此奏。
从以上这段文字看,纪妃既非上吊自杀,也非酒中下毒而死,应是病故无疑,而且病故前三天,吏部己着手准备后事了。
当然,对于纪妃死得太突然,朝中也有人议论,认为是万贵妃所害。因此在孝宗即位后,立即有大臣上疏,追究万贵妃责任,要孝宗为生母报仇。但孝宗以“外间无据之害,难凭访究为由”予以拒绝。当时礼部也说:宫围之事不可臆度[8]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对此曾感慨到,“然万妃当日若果进鸩于纪妃,揆之天理人情,即追雪怨毒,亦未为过.而孝宗以事状未明,且恐伤先帝在天之心,迄不见从。”也就是说,如果孝宗真的认为是万贵妃害死生母,无论于天理还是于人情,绝不会放过万贵妃。
家庭:土官还是平民
《明史》记载,“贺县人,本蛮土官女”。清人毛奇龄所著《胜朝彤史拾遗记》也称其为“贺人,本蛮土官女”。今人则有更多的演绎。如《历代名妃》所叙:
纪淑妃是广西贺县瑶族人,出生年月已无人知道。她的父亲是瑶族统治阶层中的下层官吏,家庭条件较为富裕。由于受到了较好的教养,再加上长得漂亮、机智灵敏,家乡的人都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美女[9]
还有人直接点明纪妃的父亲就是瑶族土官李福斌。明末清初学者谈迁在其《国榷》一书中即说,纪氏“广西贺县人,中军都督李福斌女“
遍查《宪宗实录》和《孝宗实录》,并无土官女之说。《孝宗实录》倒是说:“初,孝穆皇太后尝自谓广西贺县人,家姓纪,氏亲族幼弗能知也。” [10]
至于谈迁在其《国榷》一书中说,纪氏为中军都督李福斌女,则是这位大史家的一时糊涂。明孝宗曾封李福斌为中军都督此事不假,明代史家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孝宗注意外家,思富贵之而不能得者,仅追爵孝穆之父福斌为都督而已”。[11]但这不是李福斌的生前职务,而是身后追爵。
尤值一提的是,既然纪氏“氏亲族幼弗能知也”,如何又知生父名为李福斌呢?其实明孝宗追封李福斌,是受宦官陆恺误导所至。李福斌其实就是陆恺的生父。
上在东官时,太监陆恺者,本姓李,自称为孝穆皇太后亲兄。镛心知其伪,弗发。恺尝托镇守两广太监鲠恒,访其叔李福边与兄以来;恺姐婿韦父成知其家无人,乃冒承之,得官田数倾。府县遂以成畹国之,而增设其所居里,名曰“迎恩”。[12]
孝宗以纪妃父追封李福斌为中军都督是在陆恺家人到京之后。陆恺假冒纪妃亲兄,陆恺之叔名李福边,李福斌为陆恺之父也就无疑了。
还有的人认为纪氏是“警敏通文字”,只有土官之女才有可能,其实也不对。明代宫中都专门有一套培养官女、宦宫的机制,纪氏通文字,应在入宫之后。如入官前即通文字,断不会”氏亲族幼弗能知”,更不会让她的皇帝儿子连母亲到底姓什么都犯糊涂。


[1] 张一兵《历代名妃》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1987年8月第1版 , 第278页。

[2]《明朝那些事儿》第三册,第22节,中国友谊出版社

[3]明史列传第五十四.李震传

[4] 李筱文:《明孝穆纪太后族属寻踪》,瑶族网

[5] 《明孝宗实录》弘治三年( 1490)七月乙丑条

[6] 《明孝宗实录》卷四十,弘治三年(1490)七月乙丑条。

[7] 《明孝宗实录》卷四十,弘治三年(1490)七月乙丑条。

[8] 《明孝宗实录》成化二十三年九月丁巳条。

[9]张一兵:《历代名妃》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1987年08月第1版 , 第278页

[10] 《明孝宗实录》弘治三年( 1490)七月乙丑条。

[1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宪孝二庙盛德》。

[12] 弘治三年( 1490)七月乙丑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2-29 14: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丽水市 中移铁通
{:soso_e179:}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2-29 14: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丽水市 中移铁通
来了解一下历史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2-29 15: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 电信
{:soso_e163:}瑶妃!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2-29 15: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恭城飞达网吧
来了解一下历史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3-1 08: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 电信
不错不错。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3-1 21: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 电信
来看看,了解了解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3-3 09: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soso_e179:}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3-3 20: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学习历史{:soso_e113:}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3-6 20: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历史上唯一一位瑶族皇太后,瑶族是中国的吉普赛,一直都在流浪。考证瑶妃的历史根源,是件很繁琐的工作,楼主很厉害,让我了解到了更权威的更学术的历史。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4-2 16: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中山市 电信
路过~~~~~~~~~~~~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oderator 发表于 2012-4-3 14: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联通
{:soso_e179:}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5-5 10: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资源县 电信
嗯嗯恩......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5-5 10: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 电信
孝宗皇帝的母亲是瑶民,这是肯定了的。但具体是贺州还是广东的,现在搞烟酒的那帮人还没有证据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