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47|回复: 0

[传染病] 桂林平乐出现一例H7N9禽流感病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7-2-25 10: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2月24日,我区报告1例H7N9病例,患者为平乐县人,发病前曾有食用自家病鸡肉史,因病情危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7年1月1日—2月24日,我区共报告H7N9病例3例。
桂林平乐出现一例H7N9禽流感病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937 / 作者:疾控客服 / 帖子ID:192769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H7N9疫情防控工作,彭清华书记、陈武主席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黄日波副主席亲自听取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组织召开全区联防联控工作会议进行部署。自治区卫生计生部门和联防联控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开展了一系列防控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工作部署。2017年1月以来,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和联防联控成员单位先后印发了《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强化H7N9防控工作的通知》、《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当前H7N9医疗救治工作的通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H7N9防控工作的通知》、《自治区农业厅关于转发农业部要求切实加强H7N9防控工作的通知》、《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动物H7N9禽流感紧急监测方案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及时对H7N9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工作部署,全区上下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措施保障到位。
    二是充分发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用,落实源头管控等措施。2017年1月17日和2月20日,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先后2次牵头组织召开自治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员单位会议, 2月21日组织召开全区应对H7N9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视频会议,黄日波副主席出席会议并作工作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全国、全区的防控形势和疫情风险,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源头管控”的工作原则,强化联防联控和属地管理,确保源头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强化诊疗救治工作,做好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提升公众防病意识。
    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水平。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组织全区疾控机构流感防控技术人员和哨点监测医院技术人员开展了流感监测防控技术培训,目前全区14个市级疾控中心均已具备H7N9病毒的实验室检测能力。2017年1月24日组织全区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和定点医院专家参加国家医疗救治培训会,2月21日下午,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组织全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H7N9病例救治培训,累计培训3899人次。
    四是区市联动,积极开展疫情处置。我区发生H7N9疫情后,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立即启动区市联动响应,将病人转送到定点收治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并组织自治区和南宁、桂林两市专家联合开展病人救治。疫情发生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联防联控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开展家禽捕杀,疫点消毒,实行休市、开展督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
    五是公开透明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开展健康宣传教育。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布疫情信息,通过广西卫生计生委官网、健康八桂微信、微博等信息平台,广泛开展H7N9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特别是养殖业、市场相关人员等重点人群的H7N9疫情防控意识,引导媒体科学报道疫情,做好风险沟通,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防止引起社会恐
什么是H7N9疫情?

  H7N9疫情是由H7N9病毒引起的,自2013年我国华东地区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病例以来,每年都会在冬春季出现季节性流行。

  H7N9病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H7N9病例的潜伏期一般多为7天以内,也可长达10天。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少数患者可为轻症,仅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H7N9病例早期发病无特异性表现,早诊早治困难,后期重症病例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目前报告病例的总体病死率在40%左右。

H7N9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目前,我国确诊的H7N9病例,绝大多数发病前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触史,且以暴露于有活禽售卖的农贸市场的比例居多。尚没有证据显示H7N9病毒能够通过妥善处理的禽类或禽蛋类传播给人类。此外,吃煮熟的食物也不会感染H7N9病毒。

  监测显示,虽然偶有局部聚集性病例(每起2-3例病例,均无续发病例)发生,但尚无证据表明H7N9病毒能持续地“人传人”。

哪些人是H7N9病毒的高风险感染人群?

  监测显示,近期报告的H7N9病例,以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农村群众为主;中老年人居多;多数病例有基础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例发病前曾接触过活禽或到过有活禽售卖的市场;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感染发病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可能性更高。

  此外,从事非规模化和非规范化家禽养殖、贩卖、宰杀等工作的人群,因暴露于带毒禽类的机会更多,所以被感染的风险也更高。
 
目前疫情会不会越来越严重?

  按照既往疫情流行规律,每年春节过后发病数量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并呈低水平流行直至4月下旬。目前疫情上升势头已经得到遏制,并且近期各重点疫情省份已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针对活禽经营市场和活禽交易的控制措施,相信对于控制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目前禽类还能不能吃呢?

  禽是人体良好的食物蛋白质来源,价廉物美。鸡、鸭等禽类肯定是可以买、也可以吃的,但一定要吃得安全。

  一是要注意尽量避免直接购买活禽、直接接触活禽和自行宰杀活禽。要尽量购买、食用有检疫证明的冷鲜禽、冰鲜禽及其产品。尤其在已经发现有H7N9疫情的地区,更不要去购买活禽。科学分析证明,集中屠宰的冷鲜禽、冰鲜禽,不但与现宰现杀的活禽具有同等的营养价值,还可以极大降低感染H7N9等疾病的风险。

  二是一定不要从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也不要将从活禽市场或流动摊贩处购买的活禽与自家家养禽混养。调查发现,近期在一些已经关闭主城区活禽市场的地区,在其城郊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出现了H7N9病例,绝大多数是因为从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或将外来禽只与自家禽混养后造成暴露感染。

  三是要提醒老年人群,特别是原来就有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和体质比较差的人,购买禽类产品时更要尽量避免或减少与活禽接触,不去或少去有活禽的环境。

专家的预防控制建议

  1. 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更不要接触病死禽。避免与活的鸡、鸭等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不去活禽市场或者流动摊点购买活禽食用或者回家中饲养,在禁止活禽交易的地区,发现有流动摊贩销售活禽,应及时举报。

  2. 选择购买冷鲜、冰鲜禽类产品。禽感染H7N9病毒后,一般来说并不表现为发病或死亡。因此,表面看上去健康的禽,并不代表就是安全的,接触活禽或暴露于有活禽的环境,特别是在有疫情的地区购买活禽,将大大增加感染H7N9病毒的风险。应努力改变购买和消费活禽的习惯,选择正规的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经正规部门检疫确认是安全的冷鲜、冰鲜禽类,可以极大降低H7N9病毒的感染风险。

  3. 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做饭做菜时,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鸡、鸭等禽肉及其肉制品以及禽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后再吃。

  4. 接触活禽要做好个人防护。从事禽类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行业人员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戴口罩、穿工作服),接触后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鼓励发展规模化、规范化畜禽养殖,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严格管理,减少H7N9等病毒侵袭机会。农村家禽家畜饲养一定要与居住生活环境相对隔离,避免不同禽畜混养,也不要将外来禽与家养禽混养。发现病死禽要及时报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妥善处理。

  5.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佩戴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接触过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是否到过活禽市场等情况,以便医生及时、准确做出诊断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6.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喝生水。居住、生活环境要注意适度通风换气。注意饮食和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