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952|回复: 2

[教育相关] 惩罚孩子,短期有效,长期危害你想不到……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20-7-6 09: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今天想和大家聊的话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管教」方法:惩罚。


很多人都觉得惩罚孩子没什么嘛,一些网站上还有很多关于「应该如何打孩子」的讨论,讨论如何科学地打孩子……


还有妈妈说听孩子哭得厉害,就很生气,把孩子给关柜子里,让孩子自己在黑暗中哭了很久。


这种行为,真的令人很生气!


打了、骂了、吓唬了,孩子确实就改了,在我们自己过往的经历中,大概也有类似的经历。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很流行 —— 但,流行的就是好的吗?




惩罚只教会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




当我们聊到惩罚的时候,最常提起的就是家长对孩子的体罚,包括打屁股、扇耳光、捏孩子、拉扯等。


体罚似乎是不分国界的。一项调查表明,81% 的美国人私底下支持打儿童的屁股,甚至有父母认为任何形式的体罚都是恰当的。


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对孩子的体罚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从短期来看,体罚可能让孩子立刻遵从命令,但这样的改变只是短期的;从长远来看,当孩子被体罚后,会增加对其他人的攻击行为。


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体罚实际上是父母做出的示范,教孩子学会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父母对孩子的体罚,一方面可能导致孩子的暴力行为,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因为他们习惯了被打,所以容易臣服于别人的暴力之下。


研究表明,体罚很快就会失去有效性,这是因为我们在打孩子的时候,他们学会了「立即听话」,而不是学习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


随着孩子的年纪增长,父母的体罚不再具有年幼时期的威慑力,他们可以反抗、可以挣脱,最终脱离家庭。



惩罚孩子,短期有效,长期危害你想不到……

惩罚孩子,短期有效,长期危害你想不到……164 / 作者:狗婆蛇 / 帖子ID:273755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惩罚没告诉孩子应当做什么




我们曾多次提到,安全和信任感是建立起亲密关系的前提,然而体罚却会直接损害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稳定、安全和保障,进而损害孩子发展关键期行为所需要的技能和基础。


那些长期遭受体罚的孩子,更容易患上心理健康的障碍。即便他们长大以后,为人父母,也可能对自己的孩子实施体罚。


因此,基于大量研究的结果,1979 年,瑞典成为第一个禁止体罚的国家,此后德国、巴西等国也将体罚定为非法。


研究人员发现,体罚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反社会行为乃至犯罪。因此,包括最早提出惩罚的两种典型类型的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BF Skinner)在内的心理学家都建议,如果父母打算对孩子实施惩罚作为修正工具的时候,需要同时考虑到潜在的长期后果。


实际上,惩罚所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告诉了孩子不能做什么,但并没有告诉孩子更应当做什么,或者我们对孩子到底有怎样的期待。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始人福禄贝尔在名著《儿童心理的研究》一书中曾经这样说道:「请看呀,路旁的野草生得何等茂盛,无论是用刀割取或用土填平,但都是无用的,除非我们种上了好种子,那野草自然就没有了。」


惩罚所告诉孩子的是不能做什么:但我们前一秒惩罚孩子不让他玩水,后一秒孩子可能转而去玩电源 —— 只有当我们告诉了孩子应该做什么,他们才会停止我们不希望的做法。



惩罚孩子,短期有效,长期危害你想不到……

惩罚孩子,短期有效,长期危害你想不到……492 / 作者:狗婆蛇 / 帖子ID:273755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俄罗斯生理学家伊凡·巴普洛夫(Ivan Pavlov)曾进行过一个经典的实验。


在喂狗时,狗会流口水。于是,每当研究人员喂狗吃东西时,会同时摇响铃铛;多次重复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只是摇响铃铛、不给狗喂东西,狗照样会流口水。


铃铛的声音最初不过是中性刺激,不会让狗流口水,但后来却成为了条件性的刺激,每当摇响铃铛时,狗就会流口水。这一实验表明狗学会了将铃铛的声音,喂食的行为联系起来,并形成了新的行为,这就是经典的条件实验。


根据这一实验,我们「好像」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将负面后果与我们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相关联,比如孩子一扔东西就打他的手,那么孩子就会由于害怕被打手,而停止扔东西。


但是,这样的理论真的适用于儿童吗?




惩罚会给孩子形成恐惧记忆




让我们从脑神经科学的研究说起。脑神经学家认为人脑有三个主要的脑区所组成:


  • 第一个脑区是爬行动物的大脑,控制着无意识的活动,例如呼吸、心跳、消化、搏斗、逃避以及其他的求生本能;


  • 第二个脑区是哺乳动物的大脑也称之为情绪大脑,它会产生强烈的情绪,例如恐惧、愤怒、分离、焦虑和关怀等;


  • 第三个脑区是人类所独有的理性大脑,也被成为思维大脑,让我们能够产生学习、推理、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等复杂思维。


惩罚所影响的是第二个脑区,即情绪大脑;但纪律和规则所影响的是第三个脑区,即思维大脑。这两者的影响显然是不同的。


当我们在野生森林里徒步行走时,突然一只大型动物跳到了我们面前,那我们会不假思索、立即本能地退后一步;这时候,我们发现这只大型动物原来是邻居家顽皮而友善的狗,那么我们很容易在判断之后放松下来。


在这一过程中,危险会在我们的情感大脑中触发警报和恐惧,而无须先经过思维大脑,因为当我们处于危险之中时,大脑无需第三脑区的思考,会直接唤醒战斗或逃跑机制,释放压力激素皮质醇,让身体快速的抵抗或逃跑。


惩罚正是这样一种基于恐惧的处罚!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无所畏惧,但对于安全性的了解不多、不明白为什么父母一定需要他们听话和按命令做事,并且他们自控力还不太强,因此难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当父母用惩罚措施来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反馈时,会引发孩子内心的恐惧,这种恐惧会越过思维大脑,直接触发情感大脑中的报警机制;而这些特殊的关于强烈恐惧的记忆,会被印刻在孩子的大脑中,使孩子感到痛苦。


以恐惧为条件的记忆,确实能够限制孩子短期内改变自己的行为,但这恰恰是很多老人在晚年生活中,容易产生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的重要原因。


这种被惩罚的记忆,没有经过思维大脑,因此很难通过后期的讲道理等理性疗法来避免其持续产生有害的心理影响。



惩罚孩子,短期有效,长期危害你想不到……

惩罚孩子,短期有效,长期危害你想不到……143 / 作者:狗婆蛇 / 帖子ID:273755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当我们大吼大叫之后,也许可以迅速的康复;作为成人,我们可以通过发泄、分散注意力、转身离开等方式作出选择;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选择是很有限的,父母几乎是他们的全部世界,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食品、安全和所有其它必需品的唯一提供者。


对于那些常常因为父母的惩罚而感到恐惧的孩子来说,压力激素长期升高会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等;


而那些经常受到惩罚或者被父母扬言即将受到惩罚的孩子,一直处于恐惧的状态,因此即使他们面对轻微的挫折感,也容易越过思维大脑,直接进入情感大脑从而引发战斗,或者逃避反应。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经常被处罚的孩子一有问题就想逃避;而当他们情绪爆发的时候,很容易情绪失控。因为无论他们处于恐惧之中或者愤怒之中,都无法调动主宰理性的思维大脑,进而无法有效的调节自己的情绪 。


这个假期和孩子的朝夕相伴,甚至疫情期间我们和孩子有了更多的共处时间,对很多家长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但是我们真的可以做得更好 —— 很多时候,孩子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父母,就示范了如何让情绪失控。




惩罚孩子,短期有效,长期危害你想不到……166 / 作者:狗婆蛇 / 帖子ID:273755

参考文献

惩罚孩子,短期有效,长期危害你想不到……88 / 作者:狗婆蛇 / 帖子ID:273755

[1] Mueller, Claudia M, Dweck, et al. Praise for Intelligence Can Undermine Children's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1998.

[2] Sege RD, Siegelm BS. Effective Discipline to Raise Healthy Children.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uncil on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Committee on Psychosocial Aspects of Child and Family Health. Pediatrics. 2018;142(6):e20183112. doi:10.1542/peds.2018-3112

[3] Durrant J, Ensom R. Physical punishment of children: lessons from 20 years of research. CMAJ. 2012;184(12):1373–1377. doi:10.1503/cmaj.101314

[4]  Afifi T, Mota N, Dasiewicz P, MacMillan H, Sareen J. Physical Punishment and Mental Disorders: Results From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US Sample. Pediatrics. 2012;130(2):184-192. doi:10.1542/peds.2011-2947

[5] Rolls E T . The Brain and Emotion[J]. 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 2000, 23(2):219-228.

[6] Guitart-Masip M , Huys Q J M , Fuentemilla L , et al. Go and no-go learning in reward and punishm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affect and effect[J]. NeuroImage, 2012, 62(1):154.

[7] Eshel N , Roiser J P . Reward and Punishment Processing in Depression[J].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0, 68(2):118-124.

[8] Riesel A , Weinberg A , Endrass T , et al. Punishment has a lasting impact on error-related brain activity[J]. psychophysiology, 2012, 49(2):239-247.

[9] Effective discipline for children.[J]. paediatrics & child health, 2004, 9(1):37-50.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7-6 09: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一味地打骂是不对的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7-6 17:28: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