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78|回复: 5

势江源瑶族风情三则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1-25 10: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永福县 电信
寄歌传情
瑶族自古习汉文,用汉文记事、刻石碑、抄唱本,也寄歌传情。
以歌代言,寄歌传情,瑶语(勉话)叫“歌寄”(直译)。还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官反烂”、“住难安”的时候,由恭城东乡(今莲花势江源)迁往越南的一支瑶人就曾寄歌回乡,与亲人倾诉衷情,并写出“路引”,希望同胞亦赴越南。如今,虽然交通通讯已较方便,人们相互交流已然便捷,但是“寄歌传情”仍是青年寻伴求恋的一种方式。互诉衷情[见《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285——290页《交趾曲》]。如嘉会乡某瑶族青年在歌堂唱歌认识了三江乡一瑶族女青年,对唱山歌唱出了相互倾慕之情,歌堂散后,又相互寄歌传情,半年后,男青年正式向女青年寄歌求爱:“想着妹,好比蝴蝶想着花;蝴蝶想花园里有,哥今想妹在人家。/八月十五桂花开,蜜蜂有心采花来;妹若有心和哥好,写支山歌表心怀。”女青年写回信答道:“哥想妹,妹妹何尝不想哥;日思夜想油煎肚,快请媒人来说合。”不久,两情相悦,有情人终成眷属。
背着香火去上门
瑶胞家中,堂屋的神龛上。都供奉着祖先的香火,这是继承宗氏血缘关系的标志。有了它,才能表明自己继承先人的身分。某人如果是单丁,又要到别家去上门时,就绝不能“卖断”而改姓换名,而必须采取“顶两头”的婚式。举行婚礼时,他必须双手捧着自家的香炉缽(或香灰)到女家去,并请师公喃神施法后,恭敬地放到女方家的神龛的左旁,叫“带着香火上门”。这样,女家的神龛上便有两个并排放置的香炉了。以后,这对夫妇生的子女便“两头顶”,如果是单丁,那就得姓两姓,以承宗祧。独女出嫁,须“顶两头”的也如此。但这事极少。
哥哥背新娘上轿
过去,深居山麓的过山瑶人,与山外汉人的婚俗有些不同。接亲的花轿只能停放在村边。新娘装扮完毕,由两个伴娘搀扶至堂屋香火前,先行辞别祖宗礼,辞父母亲礼,再行辞舅,然后蒙上红头巾,由新娘的亲哥哥(或堂哥)——未来的大舅父背着跨出大门口,并面对双方亲友用右手在新娘的臀部轻轻拍打三下,才朝花轿走去。到花轿前,由接亲的两个伴娘(新郎的妹妹、堂妹或表妹)扶上轿,新娘向哥哥行礼告别后,接亲的仪式才告完成,花轿便可抬走了。
作者:吴平益,原恭城中学校长,退休,瑶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