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964|回复: 33

栗木平地瑶周姓弘明公派下来源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2-10 15: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七星区 电信
周友名
周姓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人口中占了相当比例,每个乡镇都分布有,都是“二十四弘”(见后面的讲解)的子孙。而周姓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又数栗木镇(人口约5000人)。栗木的周姓主要分布于栗木河以东,分布的村庄由北往南有上枧、车田、上宅、山下寨、东村、上灌、高岭、常家等。其中上宅、东村、山下寨、上灌凤凰屯、毛头石山都是纯周姓人居住。常家有近一半周姓人,另外大布头、大布尾、石头、苔塘、三渡、栗木街等都有一部分周姓人居住。
栗木的周姓人绝大部分讲本地方言,即栗木土话(平地瑶语)。每村每寨的土话都是相通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同出一宗,而且入住栗木的时间很相近,大概时间是唐朝。周姓是最早到栗木居住的姓氏之一。下面我主要浅陋的讲一下“二十四弘”中第十七弘弘明公派下的来源历史及文化风俗。也算是对栗木平地瑶的文化“管中窥豹”吧。
一、来源
栗木平地瑶周姓鼻祖系山东青州(兖州)府益都县人氏,号归仁。归仁公(588-639),隋末义宁元年登武进士,唐初授魏博节度使左迁湖广襄阳刺史,殁于任所,敕奉葬于湖北襄城(襄阳)。我周氏族谱上尊归仁公为周氏的南迁始祖。后归仁公的第五代孙如鍉、如錫迁居湖南宁远大阳洞,如鍉生六子、如錫生十八子,班辈排“弘”字,后世子孙称“二十四弘”,如今,“二十四弘”的后裔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及海外。
周敦颐、周恩来、鲁迅和现在的教育部长周济都是“二十四弘”后裔的杰出代表;弘德公后裔周渭于北宋年间生于恭城平安炉口(今路口村),官至监察御使,死后被宋真宗敕封为惠烈御史周王,并立庙世代供奉。弘明公为如锡公第十一子,“二十四弘”排十七,官至承侍郎,任职于昭州(平乐)府,卸任后居住于永明县(今江永县)。据栗木上灌凤凰村收藏的《周氏族谱》记载:“溯吾弘明公系山东及湖南襄城宁远,今又卜居于昭州。配妻白氏……召甫公于大中元年辛酉国号唐宣宗特授迁江巡检。妻沈氏生一子名全相,彼时召甫弟兄告老归田,精于堪舆,于大中年间始迁广西平乐府茶城县北乡车头碛。及后全相公配妻刘氏生三子,长龙经、次凤经、三虎经,又移居上灌村牛屋畔……”。可见,现在栗木车田、上灌的周姓为弘明公之后,始迁栗木在唐朝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距今有1100多年。之后其子孙又多有迁移至外地,留在栗木的多为弘明次子召甫公的后裔。需要解释的是恭城在宋真宗以前叫茶城,当时茶城分东、西、北三乡,栗木为北乡,北乡车头碛即现在恭城栗木镇马路桥村委会车田屯。上灌牛屋畔,即现在上灌村委会永安屯。
二、繁衍
“二十四弘”后裔,恭城计有六“弘”。主要分别分布于观音、栗木、嘉会、西岭、平安、莲花。观音周姓是弘颁公的后裔;栗木有弘明公、弘利公两支后裔;嘉会豸游是弘怜公的后裔;西岭是弘意公的后裔;平安路口村周姓是弘德公的后裔;莲花周家湾是弘颂公的后裔。根据栗木上灌村收藏的《周氏族谱》记载,在现在的栗木上大河村(旁有一名呼“灯盏塘”),此地名曾叫周家坪,曾经居住过弘道公的后裔,后来因故搬迁了。
弘明公后裔的迁徙情况:自山东——襄城——宁远——永明——恭城栗木车田村居住,后分枝。
现在居住在栗木的弘明公后裔车田村有180户左右,上灌村有50户左右,人口约1200人。弘明公后裔又由上灌、车田迁往别处。据笔者掌握的资料,从上灌迁出的周姓有回湖南,到灌阳、平乐,远的到四川,上灌《周氏族谱》记载归仁公第三十七世孙俊斌贸易于四川未归籍,在1980年代,这一支的后人还回来找过宗亲。大布尾也有由上灌迁出的周姓后裔。平安乡马塘村周姓为上灌谦四公的后裔,现在有一百多人。灌阳县观音阁乡立强村王家山屯也有一支弘明公后裔。由于手头资料有限,有些村落及人口统计不够详细而有遗漏。
三、文化
1、婚姻:周姓是最早居住栗木的姓氏,大概时间是唐朝的中叶,距今有1100多年,和卢姓、田姓等称为本地人,语言操可以互通的“土话”,周姓婚姻最严格的是不能和同姓的人通婚,比如栗木上灌村,即使是“招郎”(“入赘”),也仅限于周、汪两姓之间,这也许是一种宗族保护主义吧!直到二十世纪末这种传统才被打破。如果是男方到女方“上门”,所生儿女一般是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随父姓,依次类推,这就是所谓的继承“香火”。弘明公派下的周姓和其他的几派的周姓婚姻习俗有共同之处,在男女双方谈婚论嫁后,男方要请先生看好“日子”,然后把日子——结婚时间告诉给女方,在送日子那天,男方主人是不去的,一般请家族的两三个人带好礼物到女方,叫做“送日子”。礼物包含猪肉、香烟、酒等等,最重要的是男方要给女方送一个大封包,一般看男方的家庭经济条件而定,当然,女方家长也会提出自己的要求,封包当然是越大越好了,然后女方家长会根据封包的大小给女儿置办嫁妆。到女方那边还要鸣鞭炮以示喜庆,女方则要热情招待来宾。男方也要“摆几桌”请舅爷和家族的人吃饭。到了结婚办酒席那天,中午女方摆了酒席后,下午根据先生看的出嫁时间出嫁。女方有十来个姐妹送亲,新娘的弟弟叫“大客”,是一定要给姐姐送亲的。送亲的人一般不在男方住宿。男方则派多名“兄弟”迎亲,主要是接嫁妆,在1980年代以前是用肩膀挑的,现在改为用拖拉机或汽车了。新郎则在家中等待新娘前来成亲拜堂。
2、丧葬:栗木平地瑶周姓和其他本地姓氏大致相同,在自己的父母去世后,先要请先生看好日子,确定出殡的时间,时间有长短,少则一两天,多则十来天,在出殡之前,儿子、媳妇、孙子、孙女、女儿、女婿、外孙女、侄子、侄女等叫做“孝子”,是要守灵的。族人、村里人要来吊香,一般是在晚上。吊香人在灵柩之前祭拜,祭拜要跪着,烧燃香以后磕三个头,把香插好,烧完纸钱起来后再三叩首,最后把孝子扶起来。出去有人敬茶,递烟,旁边有人记名字,来吊香的都要记名字,而后会安排事宜,叫“动手”。安排“动手”一般根据来吊香的名单,谁来吊香安排谁,工作种类有接礼、书写、掘井、鸣锣、做厨、摆桌、打杂、采购、鸣炮、扶柩、舞狮等等,被安排的名字用一小条红纸贴在大张白纸上,然后公布在正对大门的左侧。被安排的人是不能打推辞的,否则会受到全村(族)人的谴责。谁家都有老人,谁家都会有老人去世,用老人的话说就是谁家都有“滑石板”,因此谁都不敢开当逃兵的玩笑。
老人去世后,子女都喜欢讲究排场,当然要看家庭条件。去世老人的年岁越高,一般办得就越热闹。如果是不满50岁的人去世,是不给在堂屋设灵堂的,一般在村旁搭一个灵棚。在外面死的人,也不给进屋。上了80岁的老人去世,写对联用红纸,孙儿女、外孙儿女、曾孙儿女头上包红布。意思是80岁以上为高寿,人们把这样的老人去世看作是喜事。
在出殡前的几天,是很热闹的,俗话说:“人死饭门开,不请自己来”。每天村里人都会来凑热闹,有下棋的、打牌的、聊天的……到了开饭时间,大家不用请就会自己找位子坐好吃饭,有的会打牌过通宵,陪同孝子守灵。嫁出去的女儿一般会请一班鼓手,从早上一直吹奏到深夜,真是热闹非凡。
上年纪的老人去世,子女还会请几班舞狮队,舞狮队主要是在出殡当天送老人上山。在1980年代,电视还不普及的时候,女儿方还会请电影放映员放几天电影,后来又有录相放映代替,到现在,一般都喜欢打牌娱乐了。
到了出殡当天的中午,孝子们在开席后,要围着餐桌给来客下跪,称为“谢孝”。办白事一般摆席是露天的,因此如果是碰到下雨天,是很麻烦的。吃了午饭(这餐也就是招待来客的正餐)后,以前嫁出去的女儿还会“办祭”,就是买几十样儿童玩具,放在一张八仙桌上,专门有主持的人念完祭词念祭词叫做“喊祭”或“唱祭”)后,大家就一窝蜂的上去抢祭品,小时侯往往以抢到一两样祭品而兴奋不已,因为那时在农村小孩子很少有玩具玩。同时,在灵堂里,孝子门在为去世的老人煮饭,叫做煮“粮饭”,煮“粮镡饭”不能用柴火,要用钱纸,煮好的饭盛到一个叫“粮镡”的小坛子里,故名“粮镡饭”,盛好饭后,在上面放上各种菜,用红布封好。
出殡的时间是请先生看好日期后一起定的,一般是在下午一至三点左右,时间差不多到了,鸣锣的人会鸣锣催促。到时间了,锣声、鼓手吹奏声、舞狮队的鼓锣声、鞭炮声齐鸣,然后由八个扶柩的人(一般是青壮年)把灵柩从堂屋抬出来,放到早上扎好的抬杠上。扶柩的人数随老人的年岁、主家的家庭条件等原因而定,一般是十六抬,年岁大的三十二抬,也有用八抬的,一般是对不满60岁的人。出殡时,在棺材(本地有叫寿材、大料、方子、老人屋等)上盖上一床毛毯,由最小的孙子坐在上面,一个或两个。时间到了,扶柩的人一起抬起棺材,并把放抬杠的凳子往前(外)踢倒,宾客在后面要送一程路,孝子则在前面十步一拜,意思是舍不得老人离去。本地有“吵事”的风俗,因为扶柩的大多数是年轻人,在扶柩上山的路上,一路“呜呼”吆喝,抬棺材的人左边的往右边挤,右边的往左边挤,后边的往前面挤,孝子则把灵柩往后面推,不给灵柩走得太快。一般最大的儿子是要拿着灯在前面“照路”的,现在用电筒代替了。把老人送上山后,戴在头上,捆在手上的白布则要扔掉。老人去世后第三十五天,叫做满“五七”,当天,家人及女儿家要到坟前祭拜,同时要杀一只公鸡,回去后一家人一起享用祭品,共进晚餐。
3、节庆:周姓弘明公派下的节日包含二十四节气中的一部分和其他的风俗节日。大致是以下所列:春节(大年初一)、元宵、立春、二月一、清明、立夏、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冬至、腊月二十四、过年(除夕)。其中最隆重的是过年、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从以上所列的节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传统节日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占据很大的地位的,虽说栗木的平地瑶周姓在历史长河中被汉化了,然而依旧保持少数民族的本色。在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当数过年了,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从腊月开始,家家户户就忙着采办年货,杀猪、打糍粑、打扫卫生,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是灶王爷升天日,也是过年前的一个序幕,过年头一天称为过小年,到了大年三十(农历有时只有廿九)早上,除了把最后的卫生搞好以外,就是上街买菜,一般是去买一条鲜活的大草鱼,因为其他的菜早准备好了。在我的记忆之中,小时侯年夜饭是准备得很隆重的,一定要十碗菜以上,少不了一碗扣肉,杀一个五六斤以上的土公鸡,鱼、鸭、欢喜(菜名)等等。其实哪里吃得了那么多,还没吃饱,就和族人去调狮子(舞狮)去了,现在,这个吃的传统已经改革了,煮几个喜欢吃的菜,既省事,又不浪费,当然也要一定程度的“年年有余”。
到了午夜十二点之前,要迎新年,点上油灯,摆好祭品,一般是茶三杯、酒三杯、水果等,然后点上香、纸钱,最后到屋外鸣鞭炮,放烟花。四周是一遍鞭炮、烟花的海洋。
初一早上,大家要早起床,预示着新年如意吉祥。早上吃的是柚子叶粑,栗木平地瑶周姓弘明公派下逢年过节吃的最多的就是柚子叶粑,即使是在平时,也喜欢包柚子叶粑。这种柚子叶粑是用糯米粉为主料,包上酿心,酿心是多种食品组成,有芋头、猪肉(或腊肉)、腊肠、排散、腐竹、蒜、葱等多种原料,再以柚子叶衬底,放到蒸笼里蒸熟,就可以吃了。用油茶送此种粑粑,味道真的好极了。
吃了早饭后,族人要互相串门,串门不需要带礼物,家家摆好糖果、香烟,进屋第一件事就是接上主人端上来的茶,儿童去拜年,主人还有个小小的封包,称为“利市”。大年初一,村里的舞狮队也会给家家户户拜年,其乐融融、热闹非凡。
元宵、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在栗木其他地方,其他姓氏的过节方式大同小异。立春是要在门头插上青树枝,放上青菜,代表春天的到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村是非常看重的;“二月一”,表示正月过去,人们进入忙农事的时候了;立夏,家家户户吃荷包蛋;六月六这个节日相对淡些,但晚上也是要特别“加菜”的;冬至节栗木普遍不太兴,恭城以下很喜欢过这个节,叫做“冬至大过年”,重阳节也不兴,外面比较喜欢过这个节;腊月廿四,是栗木平地瑶周姓弘明公派下纪念的灶王爷的节日,一般在那天杀年猪。至于其他的还有社日、观音娘娘生日(农历十月十九)等等现在逐渐被淡化了……
4、礼仪:栗木平地瑶周姓弘明公派下的礼仪最常见的就是接待来客特别讲究,有亲戚或朋友自远方来,进门就是端茶递烟拿水果,主人一定要陪客人聊天,稍作休息后,就是打油茶,不管是早上还是下午,就是在吃饭前两个小时,还要弄一餐“假餐”。晚上是一定要打油茶吃宵夜的,就是隔壁邻舍也一样,就是你天天来还是一样,由此可见周姓的热情好客的传统。
在正月里,一般初一是家家户户互相串门的日子。正月初二新姑爷给岳父岳母拜年,要过许多“关卡”,首先,新姑爷来了后,主家则安排最亲的族人作陪,到了下午,则是密密麻麻的应酬,和主家最亲的人家是一定要安排新姑爷吃饭的,多的有十多二十家,为了把吃饭时间错开,新姑爷一般是从中午吃到晚上,很少有不醉的。到了傍晚,还在吃饭的时候,舞狮子的就来了,到时锣鼓喧天,谁也别想安心的吃饭了,赶快把早准备好的大堆鞭炮拿出来,“招待”那些狮子,狮子多的时候有十多二十头,鞭炮放的是烟雾弥漫整个村庄,锣鼓声、鞭炮声震耳欲聋,看热闹的人声鼎沸。这样的场面有时要持续几个小时,原因很简单,舞狮队要问新姑爷讨“封包”,而主家则要舞狮队付出努力,增加热闹气氛,舞狮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如果新姑爷敢逃跑,来年就多了个“干姑爷”的绰号。
初二给外婆家拜年,这是约定俗成的。初五到初十,是回家女子(就是嫁出去的女子回来拜年的意思)请外家人到她家里去“耍”一下,就是去做客。家族大的,回家女子在大年初二则是拎着大包小包的拜年物品回娘家,因为每家都要送上一份礼物,头一年是最讲究的,每家一定少不了一挂猪肉。端午、中秋还要给每家送一只鸭子,叫做“料节”。
家有儿子长大要结婚了,要在头两天把舅爷(舅父)请到家里,舅父你不去请他是不会自己来的,之后还要拿猪肉送舅父回去,不过现在改革了许多。舅爷来了,要坐上席,就是面对大门、靠近香火的位子,否则舅爷会不高兴。在以前,杀年猪的时候,要给舅公(父亲的舅父)、舅父、姑父每家拿一挂猪肉,那时交通不方便,每次出去就是一整天,真的是很麻烦。
生小孩了,在小孩出生后,要带鸡、猪肉等向外婆报喜,到外婆家要鸣鞭炮,生男孩用公鸡,生女孩用鸡占(将生蛋的母鸡)。在孩子满月前要做“煮汤酒”,也可以在孩子满月的时候做满月酒。小孩满一岁的时候还要做一次“对岁酒”。
不管红白喜事,主人家都要给客人打一份包,这个包是特别预备,从没动筷的菜中平均分配的。还有一种打包的方式就是本来坐十人一桌的,只坐五人,每人可以在桌子上的菜肴中节约出来打一分包。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其他的礼仪和其他的地方大同小异,在这里就不在一一赘述。
四、教育
1、清代以前秀才以上人员:弘明公的子孙搬迁到栗木后一直延续到今,每朝每代都很重视教育,据史料记载,今上宅村旁曾设过县址,办过社学(黄土田社学),可见周姓在恭城历史上的地位,正是周姓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因此在清朝以前人才不断,很有一定的影响。据莫纪德先生在《恭城周姓考》中统计,宋朝至清朝恭城贡生以上周姓超过100人,其中进士有11个。而周渭更是佼佼者。弘明公派下的秀才以上人员实难统计,现列举一二:周良彪于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4年)官授南康司彪;周宗柯于淳化三年(992)官授横州历目;周良和于景德三年官授昭州通判;周政益于崇宁三年(1104)官授贺州历目;周政美授大田巡检;周化旻于绍兴十六年(1146)官授盐运使;周孟春于淳祐三年官授肇庆府同知。
2、现代教育:现在周氏弘明公的后裔接受初级教育,绝大多数是在上灌完全小学完成的。上灌完全小学现在设有学前班一个,从一到六年级每个年级也是一个班,人数二三十人,全校学生160人左右。现学校有教师十人。
上灌完全小学有教学楼一栋,建筑结构为两层混泥土楼房,老师的办公室也在楼房里。上灌完全小学原有三排教室,“同”字形排列,拆了一排建楼房后,现存两排砖瓦房。学校没有围墙,在教室前面,有一个足球场,以前学校没水没电,如今有了自来水,拉了电,并且有了电脑,教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恢复高考后上灌周姓工职人员有:周友名,师范大学毕业,现在栗木中学任教;周荣兵,在柳州林业学校工作;周济宏,在云南读完大学后,到上海工作;周美旺,师范大学毕业,现任龙虎乡副乡长;周凯,现在桂林工作。
综上所述,栗木平地瑶周姓弘明公派下在迁移、定居的历程中,其文化风俗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适应了历史的变迁和发展。最后,由于笔者初入“瑶学”之门,第一次写出拙文,难免有错误之处,期盼方家批评指正。另外,宁远县“二十四弘”周氏总谱经历四年的艰辛编修,近期将要付梓,笔者作为弘明公派下族谱编修人员,在拿到《总谱》后将会对该拙文疏漏之处有所补充。我们希望把历史文化记录得更详细、准确,同时,也希望把瑶学发扬光大。
2007年10月3日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钱 +60 贡献 +8 收起 理由
avatar 青草文学 + 2 + 40 + 3 欢迎常来!
avatar 天外来客 + 5 + 20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2-10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电信
楼主你这个贵宾咋来滴呀?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2-10 20: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电信
描述的和现实的一样~
受教了~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2-10 20: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中移铁通
你不懂我 发表于 2011-12-10 17:17 栗木平地瑶周姓弘明公派下来源706 / 作者:蛋子江 / 帖子ID:5938
楼主你这个贵宾咋来滴呀?

你能搞几篇好文上来。也能有个贵宾称号。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2-10 20: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中移铁通
好,慢慢欣赏。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2-11 11: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周家人就是牛13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2-31 11: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栗木上宅的周姓是从水滨迁出来的.但水滨周姓是讲新化口音的.
avatar
  • TA的每日心情
    kx开心
    2023-5-16 15: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online_moderator 发表于 2011-12-31 18: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七星区 电信
    上面有人 发表于 2011-12-31 11:15 栗木平地瑶周姓弘明公派下来源952 / 作者:箩筐索 / 帖子ID:5938
    栗木上宅的周姓是从水滨迁出来的.但水滨周姓是讲新化口音的.

    期待考证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1-1 01: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 电信
    感谢楼主分享恭城的瑶族文化,学习了
    avatar
  • TA的每日心情
    ch擦汗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45 天

    [LV.8]以坛为家I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1-3 08: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中移铁通
    学习了。原来平地瑶是这样来的:住得久点的客家人。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1-14 20: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soso_e104:} 俩怡摘烁 水酒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2-18 07: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3-25 21: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好东西期待分享!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4-17 11: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520给的吧,,,,,,,,,,,,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4-17 12: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云南省昆明市 电信
    {:soso_e19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