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43|回复: 13

西岭乡新合过山瑶农耕生计方式变迁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2-30 20: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北海市 电信
西岭乡新合过山瑶农耕生计方式变迁[1]
陆叶
    新合村隶属于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管辖下的一个行政村,面积有32平方公里,水田500亩,其余皆为丘陵山地,所属的12个自然屯散落分布在海洋山脉,分别为:老村、瓮塘、黄蜡界、田厂、路口、棉花地、小源、歇凉、高界、斋公坪、新村、芹菜瑶。古称有瓮塘瑶、大源瑶、小源瑶、芹菜瑶等。新合村“东北老村与龙岗村相连,西南芹菜瑶与阳朔县福利镇龙尾村接壤,南北横距15公里,东南与八岩和下宋村比邻,西北与阳朔县交界,东西长距6公里。”[2]总人口为1232人,过山瑶人口数量超过1000人,占总人口数的90%。
一、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新合瑶人的生产状况(1949年-1978年)
1949年12月广西解放,这一时期广西境内进入了比较平和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发展生产为中心,ZF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主要是如何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并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指示,明确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工作的方针,在ZF的指导下,少数民族不仅开荒生产,还有规模地造林、种植桐茶、茶树、杉木等大量山区特产。不仅如此,据1953年统计,中央和广西省拨款到少数民族地区用于生产救济的资金共823亿(旧币),还购置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如耕牛、农具、种子、猪羊等以及一些工业生产设备等等,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恢复生产,除了ZF的帮助,也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基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在开春以后因缺粮上山挖野菜解决温饱的基本生存问题。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的颁布,使农民有秩序地恢复农业生产,针对不同的地质类型有针对性地指导农业生产,如在平原地区的水稻种植,丘陵地区的杂粮种植等,粮食经济作物的收入也有极大的增加。1954年6月24日至7月12日在西岭区新合瑶族乡进行土地改革。新合乡共115户721人,全部瑶族,居住在纵20公里,横7.5公里的山区。12个自然村屯划分4个选区10个行政小组,共有水田534.3亩,其中外乡地主8.8亩,富农36.7亩。农民的收入,除稻谷外,主要是茶油和杂粮。1954年的土地改革,还确定耕地、林地、山林所有权等,对还没有落实到户的山林实行保护,并在保护的基础上有节制的开荒,同时也促进农、牧、副业等多渠道的发展,使瑶人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农业“大跃进”的要求,全国范围内冒出各种假大空的口号,各地放粮食高产卫星,同时提出大炼钢铁,不惜砸锅炼铁,各县采煤、砍树炼铁的比比皆是,对地方矿产、森林资源造成空前的破坏。工农业上的“大跃进”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惨重的损失,大批劳动力被转移去炼钢铁,不少地方的农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有的稻谷烂在田里都没人收获,而大肆砍伐森林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再加上1960年的大自然灾害,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生活陷入严重的困难。1964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广西少数民族也掀起了学大寨的高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农业学大寨和阶级斗争联为一体。在农业学大寨的过程中,以粮食为纲造田造地也出现大量脱离实际的做法,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劳民伤财。同时在生产上搞“一刀切”的做法,严重违背自然规律,使得农业成产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因此极大挫伤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劳动积极性,温饱问题的解决都成了大难题。新合过山瑶也不能幸免,据《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记录“自一九五八年以后,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以粮食为纲,在前后二十年中,始终驱使着这些瑶民在每人平均三、四分的山冲田上下功夫,虽然粮食亩产由原来的一、二百斤提高到六、七百斤,但口粮仍不足,春天都得想办法弄钱买统销粮和市场上的高价粮,到六、七月,田禾又减产,年年如此。有的村杉树卖光,毛竹砍光,最后吃松树。”[3]新合瑶人在解放后的生活还是很艰苦。新合瑶人在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遭受农业学大寨的冲击,农业发展受到很大的冲击,农业机械化程度几乎没有,直到1972年村里才有两台拖拉机,而文革期间,大量的林木、竹木等都被砍光,油茶林也被大面积的丢荒,解决温饱都有很大的难题,但是又因为处于比较闭塞的环境,贫富差距较小,阶级斗争不激烈,人口相对较少,山中出产的一些杂粮还能维持生活,因此也得以保全生命。
二、新合瑶人农业机械化开始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农业生产的发展经历了很大的波折,但是农业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心。在这一时期内,农业机械化陆续在农村推广,1954年恭城县成立新式农具推广站,1964年成立农业机械管理站,1966年分设国营拖拉机站,1972年成立农业机械管理局,1973年成立县农机研究所,1974年在各公社成立农业机械管理站,社队建有农业机械修配厂(站),1975年拖拉机站改为国营机耕队,1976年建立农机推广站和农机安全检查。 “1978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增至14387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48台,手扶拖拉机(手拖)539台,各种机引农具4781台(件),半机械化农具17380台,全年拖拉机作业量83.9万标准亩,机耕面积18.01万亩,占耕地面积62.1%,拖拉机运输作业量65.5万吨/公里;机械及半机械脱粒面积29.9万亩,占收获面积的90.5%,基本实现农业耕作、脱粒、运输、植保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县内加工机械从无到有,从人力到水力、电力的发展,主要有碾米机、饲料粉碎机、榨油机、榨糖机、磨面机、切蔓机、打浆机、扎花机、揉茶机等数十种,加工机械总台数,1965年70台,1989年1784台。加工动力有柴油机、电动机,1965年共30台、359千瓦,1989年1346台,12610千瓦。”“1970年农村短途运输的主要工具,有农用1.5吨以上挂车4辆,1.5吨以下挂车21辆,手推胶轮车483辆。70年代中期,部分社队开始购进农用载重汽车,1978年全县有载重汽车7辆,0.75吨拖车426辆,1.5吨以上挂车89辆,手推胶轮车2959辆,年运输量65.5万吨/公里,社队运输粮食、蔗糖、大宗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基本实现车子化。”[4]由此可看出,恭城县境农业机械化的能力逐年增强,运输机械化的程度也是越来越高,但是恭城机械化的覆盖面主要是面对县内的平原地区,新合过山瑶居住在山上,很多大型器械是不适应山区小块田地的耕种的,在1996年前,整个新合村不通路、不通车、不通电,所以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压根行不通, 因此旧式的农具依旧在使用,如牛耕的使用,犁、木耙、铁锄、刮子、铁锹、铁铲、镰刀、谷桶、风柜、谷磨、水碓或脚碓等等。
1958年推行人民公社以后,农村管理体制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三级制,集体劳动、集体经营、集体分配的高度统一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全会不仅系统清理历史问题拨乱反正,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启动农村改革的新进程。全会指出中国农业基础十分薄弱,只有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之后关于农业方面的相关文件陆续制定发布实施,农村改革的进行有力得到推动。1979年1月自治区党委召开四届三次全体会议(扩大),通过《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的意见》,提出恢复农村生产队的自主权,有的地方也开始将田地包产到户,农业生产的恢复取得积极成效。1980年10月自治区党委和人民ZF发出了《关于印发农业生产责任制两个试行办法的通知》,即《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生产队统一经营联产承包责任制试行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生产队统一管理包干到户责任制试行办法》,开始大规模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以前集中经营体制,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恭城县委“于1981年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全面推行。1984年7月,试行政社分开,9个人民公社改为7个乡2个镇人民ZF,117个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以原生产队人均基础成立2303个村民小组,人民公社三级机构体制消失。”[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关系,经营方式由集体经营转变为农户自己经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极大调动了个人劳动的积极性。恭城县“1982年农业总产值分别比1978年和1981年增长48.3%和28.9%,粮食总产量分别比1978年和1981年增长28%和21%。”[6]
机械化的推行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对新合过山瑶生计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有质的改变是新合村修路、通电开始的,道路的开辟,使得先进的机械生产方式走进田地。1996年后,新合村在县委、县ZF的帮助扶持下开始修路,为农业机械化应用开辟出道路,1998年起,村里人开始陆续有人买起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同时也是农业耕作中的搬运的工具,柴油机、汽油机带动的打谷机、喷雾器也陆续推广开来, 2009年,小源下村有人买了第一台耕田机,开创了机器耕作的先河。
三、恭城模式在新合村的推广
解放后,人口增长和人均土地拥有量成反比例形式,“1970年,人均土地下降到16.4亩,1982年只有13.0亩。与此同时,人均耕地也大幅度下降,至1982年人均耕地为1.5亩,只有1953年的一半左右。”[7]人口的增多耕地的减少,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解决温饱,推动经济发展成了严峻的现实。农业学大寨、大炼钢铁、文革期间对树木乱砍滥伐盲目开荒的恶果为人们所认识,县委、县ZF加大力度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开始建立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的探索。一方面是划定60多万亩的保护区,海洋山、银殿山林区为水源林保护区,西岭岗为鸟类保护区,由专人负责相关封山育林等保护工作,另一方面是县委、县ZF加大投资力度植树造林,推广节能灶具、鼓励农户建立沼气池,沼气在以电代柴、以煤代柴的推广中凸显优势。经过多年的探索跟实践,恭城县探索出了适合农村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子,即恭城模式。恭城模式是一条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子,即“养殖+沼气+种植”,以养殖为龙头,以沼气为纽带,以水果为重点的三位一体生态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合村目前有16000多亩的生态林,这是水源林,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很大的作用。
恭城模式的推广,在新合村推广实施还是比较缓慢的,新合村地处海洋山脉,1981年开始搞土地改革,也开始有人种果树,但是规模种植是在1992年开始推广,据村主任邓水发口述,最先是县里有技术人员下来在小源屯组织村里的骨干参加果树种植技术指导的培训,然后才由骨干分子言传身教,教大家种果,1995年前整个新合是不通电也不通车,种植果树也不方便运输,1996年后才开始有人建沼气池,1998年整个村子才全面通车、通电。现在新合村沼气的覆盖率也在90%以上,新合村小源屯也统一建起了贴有瓷砖的卫生间,并在村里作为改厕示范户进行推广,在小源上村建立统一的牛舍,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其它屯目前暂时没有统一建牛舍。
恭城模式的推广使得村民收益最大的就是经济果木的种植,水果收入改变了农耕生计方式,有的农户甚至是把旱田、水田全部都用来种水果了,对水田的依赖相对有所下降。桐茶的种植也下降,因为种果树收益更好,所以大都砍去茶山种植果树。目前新合村果树的种植主要有椪柑、桃子、李子、柚子、月柿等水果,以前主要是种植椪柑,笔者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发现,满山遍地都是种植月柿,经询问得知,以前新合村的地质也适合种椪柑,但是因为有了毁灭性的黄龙病被大面积的砍伐,现在都是种月柿,因为月柿耐旱病害少,果树种下去后一般3年挂果,然后可以数十年都能有果子收获,只要管理得当收获颇丰,2011年柿子的价格每斤比2010年的价格高了好几毛钱,所以农户的经济收益有很大提高。相对李子、桃子等果树,月柿的种植挂果更稳定,特别是月柿的收获存放时间相对长,装箱销售也比较方便,像桃子、李子出售的时候果子还是泛青的时候就要收获,大熟了那些果贩都不收购了,因为不方便存放和运输。
果树、杉树的种植不仅有新的生产工具出现,也转变家庭的经济收入重心。经济果树的种植带来收益大大改善了家庭生活方式。新合村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彩电,冰箱入户也逐渐增多,一些新式的家电也开始步入农家。果树的经济效益不仅解决了新合瑶的温饱问题,也是让他们逐步进入小康的途径,同时一些有头脑的农户也开始了其他副业的创收,如养殖竹鼠、养殖黄牛,有的则选择外出打工,有的也买起四轮驱动车开始跑运输。在水田、旱田上种水稻已无法满足生活的基本保障,也促使他们寻求更多的致富途径,对农业技术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自觉性。农户也开始学会向有技术的人请教,学习经验,推广种养。
四、水田耕作引起过山瑶到住山瑶的转变
解放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废除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对瑶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和经济资助使瑶族的生活水平慢慢提高,对他们的生计方式也有了一定的改变。还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瑶人的主要生计方式还是刀耕火种。“但只靠刀耕火种维持生计颇为困难,于是各个集团不得不兼营与各自地域条件相适应的第二种生产。由于刀耕火种本身的收益和技术在地域上的差别不大,于是副业所得到的利润的多寡往往可以决定其集团的生计水平。”[8]但是当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变得紧张,收益递减,当不能随意迁徙之后,只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寻求更多途径的种植方式,而水田耕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梯田水稻耕作不必像山地耕作一样,需要轮休轮种,它可以不间歇地反复耕作,在气候适合,水源充足的情况下一年甚至可以两次耕种稻田。新合过山瑶的水田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梯田,主要分布在山脚下或者半山腰上,分布在山脚下的引水灌溉比较方便,一般一年可以种二造禾。分布在半山上的,多是靠山冲水、泉水灌溉,这一类田受到气候的制约比较明显,春夏季,瑶山雨量充沛,山冲水源充足,适宜稻田耕作,但是到了秋季水源枯竭,往往不能种植二造禾,如在高界的半山腰的梯田一年只能种植一造禾。瑶山的梯田地块面积比较小,而且分布零散,梯田的耕作绝大部分都是使用牛耕。大多数都是种植水稻,有时候也兼种旱地作物。另一种是旱梯田,也叫望天田,虽有山泉灌溉但是遇到天旱,水源很容易枯竭,有的甚至是连水源都没有,只能看天吃饭。新合村有三条河,分别是大源河、小源河、龙岗河,到了冬天河水水流量很小,几乎都断流了,山冲水也断流了。因此旱梯田大多时候都是种植旱地作物,如玉米、高粱、芋头、红薯等等。不过梯田开挖的成熟和水田耕作技术的增长,瑶人的粮食收入的提高,是新合过山瑶从频繁迁徙到缓慢地迁徙逐渐到定居转变的一个前提和保障。
新合瑶在明代时候就划定了山场在海洋山脉居住下来,但是仍在海洋山一代迁徙,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刀耕火种为主。“总的趋势还是大定居小迁徙。等他们‘食尽’这里的山场,以曾经住过的河谷两岸已经是住户林立,田地山林已属他有,外迁已不可能了,他们只有在现在的山场上下功夫。从明到清,他们主要种植的粟、旱禾、玉米、高粱、山芋、红薯等山地作物。二三十年后,周围的山地开完了,只好又迁往别处,这种迁移不定游耕方式所造成的心理特点,代代影响,相沿成习。在纵横几十平方公里,凡可开垦的地方没有一处是处女地,都已经过几轮的垦种了。”[9]到了1981年的包产到户,对山场林地的划分归属更清晰,80年代县委还针对新合进行帮扶,在资金上拨专款扶助,在技术上给予扶持他们种植香菇、木耳、罗汉果等特产。同时还给予统销粮每人补足450斤的补助,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因为水田少,投入少,粮食问题还是很严峻,新合依旧是县内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山村。2000年后不再允许自主开荒,新合过山瑶小范围迁徙也越来越少,基本上都建楼房定居下来。2009年林权改革,落实了林地的归属。同时新合村地处水源林保护区,整个新合生态林有16000亩,生态林不许乱砍滥伐,不许自主开荒,新合小源的邓新珍告知笔者,她们现在不是过山瑶,是住山瑶,楼房建成了,果树种植收成好了,温饱解决了,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不必迁徙谋生,安定下来了。
五、结语
新合瑶已经由过山瑶转变为住山瑶,这跟瑶人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瑶人由采集渔猎到农业的生产,到农具的使用,人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也不断改变着他们的生存模式。瑶人在历史上是一个频繁迁徙的民族,吃过一山过一山,所到之处以刀耕火种谋生,瑶族农业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计方式的变化息息相关。新合瑶人从单纯的刀耕火种,到对稻作农业的耕作,从旱禾到水田的耕作,从人力挖地到对畜力的利用,再到近现代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这不仅仅是瑶族农业生产的巨大进步,也是新合瑶从大迁徙到小迁徙到定居的发展过程,在农业上粮食收获的多寡关系着生存背向,当生存有保障的时候,瑶人也不愿过着流离的生活,只有生存不下去的时候才会寻找别的山场,别的出路。新合瑶的生计方式从只会烧畲山场,到旱田的开挖,再到水田的经营种植,和多种经济作物种植的转变等等,再到近代改革开放后恭城模式的推广,生活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合村绝大部分人家都建起楼房,买起摩托车、电冰箱、电视机、电磁炉等等,这一切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耕生计方式的变迁转型,在传统与现代化生产之间不断地筛选,留下更优良的生计方式,为瑶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学习范本。
2011年9月


[1]陆叶(1985-),女,壮族,广西隆安人,广西民族大学民社学院2009级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化,广西南宁,邮编530006.

[2]恭城瑶族研究学会编,《恭城瑶学研究》(第二辑),莫纪德:《新合盘瑶历史文化再探》,2006,67.

[3]《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九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166.

[4]恭城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恭城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95-100.

[5]恭城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恭城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91.

[6]恭城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恭城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92

[7] 恭城国土资源局、党史方志办联合编写:《恭城瑶族自治县土地志》,南宁:广西区新闻出版社,2006年,第34

[8] 竹村卓二著《瑶族饿历史和文化》,朱贵昌、金少萍译,1986年第60.

[9]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九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65.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钱 +2 贡献 +1 收起 理由
avatar 讲点别的 + 3 + 2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2-30 21: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恭城十字街百货大楼2层精英网吧
我是瑶族我学到了````
avatar
  • TA的每日心情
    wl无聊
    2024-2-15 18:15
  • 签到天数: 73 天

    [LV.6]常住居民II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1-1 21: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中移铁通
    西岭乡新合过山瑶农耕生计方式变迁543 / 作者:罗少爷 / 帖子ID:7318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4-19 09: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西岭的顶顶吧!!!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4-19 17: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原来我的一个同事是新合的,她唱的山歌好好听。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5-5 10: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资源县 电信
    好长,以后看。嘿嘿。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5-11 10: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soso_e115:}{:soso_e115:}{:soso_e115:}{:soso_e115:}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8-8 11: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昙花一现 发表于 2012-4-19 17:31 西岭乡新合过山瑶农耕生计方式变迁936 / 作者:偏,执 / 帖子ID:7318
    原来我的一个同事是新合的,她唱的山歌好好听。

    {:1_482:}{:1_482:}{:1_482:}
    月牙1990 该用户已被删除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3-1-24 16: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清远市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3-4-1 22: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CAAC 发表于 2013-3-29 20:53 西岭乡新合过山瑶农耕生计方式变迁397 / 作者:苦竹河畔 / 帖子ID:7318
    瑶人也不愿过着流离的生活,只有生存不下去的时候才会寻找别的山场,别的出路。新合瑶的生计方式从只会烧畲 ...

    {:soso_e179:}哥子你好敢讲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3-4-2 12: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 电信/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CAAC 发表于 2013-3-29 20:53 西岭乡新合过山瑶农耕生计方式变迁717 / 作者:平心静气 / 帖子ID:7318
    瑶人也不愿过着流离的生活,只有生存不下去的时候才会寻找别的山场,别的出路。新合瑶的生计方式从只会烧畲 ...

    文革期间瑶人可以买到返销粮。
    山林竹木茶树被滥砍是八十年代初分田到户时发生的。之前是严格实行封山育林,砍一兜树就要受罚的。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3-4-3 13: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CAAC 发表于 2013-4-2 21:20 西岭乡新合过山瑶农耕生计方式变迁30 / 作者:苦竹河畔 / 帖子ID:7318
    其实大陆目前还是没有普选权的半封建社会,民众现在仍然是遭受垄断集团剥夺的奴隶。国家发展的成果更多的 ...

    大概知道,但是没敢说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3-4-7 17: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CAAC 发表于 2013-4-2 21:20 西岭乡新合过山瑶农耕生计方式变迁828 / 作者:平心静气 / 帖子ID:7318
    其实大陆目前还是没有普选权的半封建社会,民众现在仍然是遭受垄断集团剥夺的奴隶。国家发展的成果更多的 ...

    这里不是谈政治的地方。你那普世价值在这里也没有市场。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3-4-8 22: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手推胶轮车2959辆{:soso_e1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